愛伊米

小鵬汽車“偷臉”被罰,刷臉識別: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近日,因“6個月內採集43萬張顧客人臉照片” ,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被上海徐彙區市場監管局罰款10萬元。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的場所均應用了“刷臉”技術,如“刷臉開門”“刷臉購物”等。但“刷臉”技術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安全隱患。在今年“315”晚會上,央視便曝光了多家人臉識別系統供應商。

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舉措為個人資訊加裝“安全鎖”,但仍有商家鋌而走險。只有監管範圍全面,處罰果斷有力,侵犯隱私權的現象才能真正得到遏制。

擔心刷臉資訊被盜用

提起“刷臉”進小區,家住濟南東部的市民王玉珍豎起了大拇指:“太方便了,以前也有門禁,但是忘帶卡還得找保安開門,現在只要是小區居民,刷臉就能進出,快捷又方便。”

王玉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以前買菜回家,到小區門口需要把手裡拿的東西放在地上,騰出手來掏門禁卡刷卡,等門開了再拿起放在地上的東西進小區,“這樣的動作在單元門口還要重複一遍,很麻煩。現在好了,只需在小區門口的攝像頭下一站,大門就自動開了。”

除了刷臉開門外,還能刷臉打卡。

在一家科技公司,其HR張宏民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此前他們公司使用的是就是刷臉打卡,“很方便,而且杜絕了代人打卡的可能。”

濟南一家科技公司的技術總監張峰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是透過人的臉部特徵來解鎖的,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影象或影片流,並自動在影象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通常也叫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儘管刷臉很方便,但也有不少人擔心刷臉資訊被盜用。

“我們小區設定了刷臉門禁,但我沒有去物業錄臉,有心理障礙吧。”家住濟南市歷城區的劉秀美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用門禁卡也很好。現在人臉資訊與支付寶、銀行賬號等都綁在一起,人臉資訊採集後,萬一洩露了怎麼辦?仔細想一下,我有些後怕。”

和劉秀美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杜輝,他所在的小區也有刷臉門禁,但他沒有去物業錄臉,還是採用門禁卡出入。“就當前的環境看,個人身份、電話、家庭住址等隱私資訊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很多別有用心者,只需要付出很低的成本就能夠收集到包羅永珍的個人資訊。” 杜輝說,“人臉識別是一種生物資訊。信用卡丟了,你可以掛失你的信用卡。密碼被盜可以修改一組密碼就可以了,但是,人臉的資訊、虹膜的資訊被盜了,那就是永遠被盜了。”

安全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我國人臉識別安全現狀不容樂觀,因為廠家眾多,標準不一,安全防護能力和技術參差不齊。資料採集、儲存、處理、共享、互動,資訊的整個生命週期,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但現在採集平臺眾多,儲存區域不統一,資訊儲存在不同的應用系統裡,安全性如何?有沒有資料加密?資訊被送到哪裡?誰能看到?誰能用?大家都不知道。”張峰說。

正如張峰所說,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多個小區物業後發現,很多物業部門也說不清楚上述問題。有的小區明確存在本地,有的小區與第三方App合作,會將人臉照片上傳到雲端。不過,還有一些小區物業對人臉資訊儲存在哪兒並不清楚。

“我們小區的業主的人臉資料都儲存在濟南總部專人負責,我們都無權呼叫這些資料。”一個小區的物業部門負責人孫經理向經濟導報記者說道。

“為了保證資訊保安,公司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的人臉資訊儲存在一臺專用電腦上,而且這臺電腦只接入區域網不接入外網,同時這臺電腦不做其他用,只是儲存重要資訊。想要檢視人臉資訊,需要3道密碼,而且需要我和老總同時在場,更為重要的是這臺電腦不允許接入任何外接裝置。”張宏民說。

雖然有各種安防措施,但仍有企業被查出偷拍人臉資訊而被處罰。

今年年初,寧波市市場監管局發現,寧波杭州灣新區泛海置業有限公司等多家房地產企的售樓處安裝有人臉抓拍機、人臉認證機和後臺伺服器等裝置,涉嫌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採集消費者個人資訊;4月,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先後對20家房地產企業進行立案查處,合計罰款203萬元,叫停房地產領域非法收集消費者人臉識別資訊的違法行為。

6月份,廣東省順德區也開出了佛山第一張非法收集人臉識別資訊的罰單。順德區市監局表示,佛山招商果嶺房地產有限公司長期收集客戶人臉資訊,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罰款16萬元。

誰在“偷臉”

“進門就被刷臉”,小鵬汽車並不是第一家,“戴著頭盔看房”也一度被網友當成笑話。但現實是,“偷臉”的情況可能很嚴重。尤其是在今年央視“315”晚會上,商戶用人臉識別攝像頭偷拍顧客的問題被再次曝光: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科勒衛浴、寶馬、Max Mara等多家知名企業,透過在銷售門店安裝人臉識別攝像裝置,收集使用者資訊,海量人臉資料被蒐集。同時,萬店掌、悠絡客、雅亮科技、瑞為技術等人臉識別企業被點名。

以悠絡客為例,天眼查資訊顯示,悠絡客是國內領先的新零售新門店人工智慧服務商,為新型門店提供人、財、物三位一體的智慧管理及資料分析服務。該公司在其官網介紹,截至目前累計簽約門店數達165。6萬家。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萬店掌身上。其官網資訊宣稱,陸續為1000多家知名品牌,30多萬家門店持續提供服務。其解決方案所佈局的領域包括餐飲、服裝、家居、數碼、生鮮、母嬰、快消、美妝、連鎖藥店、教育培訓、汽車服務、購物中心,可謂涉及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企業都想詳細地掌握客戶資訊,從而更好準備後續的精準營銷。”濟南一家資料公司的合夥人韓啟程如是向經濟導報記者記者分析,“該技術被濫用的原因在於:與海量的市場調研相比,人臉識別技術成本很低,並且能夠收集使用者大資料。在收集使用者資料後,就可以給使用者畫像。其中,在設計產品時,可專門針對該使用者群體進行設計。”

此外,在韓啟程看來,如果一家汽車4S店或者是家裝市場安裝了這樣的攝像頭,就能夠在顧客進店瞬間識別其面部,以此存檔,記錄你本次到店的資訊,如果顧客再次到店,或者到其他店鋪,銷售人員便知該顧客已經來過,這對於指導其銷售策略有重要意義。

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濟南一些商場時瞭解到,商場工作人員均對商場中的攝像頭是否會進行人臉識別予以否定,“攝像頭主要是進行客流量統計以及安防監控,並沒有記錄進店使用者的人臉。”一家大型商場的安保工作人員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聯絡到了一家可以做人臉識別的科技公司,一位自稱姓孫的業務經理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人臉識別在技術上是可以的,現在是風口浪尖,我們暫時不做。”

“現在是精準客流,和此前的區別是當天的資料當天清,不儲存,只能識別當天的到店客流量、以及區域等。”孫經理表示,“後期如果風聲小了,你非要進行人臉識別,我們會再簽署一個補充協議,會寫明後續一切責任由客戶承擔。”

有被濫用趨勢

就在不久前,由南方都市報個人資訊保護研究中心舉辦的“2021啄木鳥資料治理論壇”期間,《人臉識別應用場景合規報告》(下稱“報告”)釋出。其中指出,多數人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比較安全,近半數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有被濫用趨勢,約八成受訪者傾向於政府設立監管機構或透過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減少風險。

從性別來看,女性群體在更希望人臉識別技術普及的同時,也對人臉識別技術有更高的不信任度。報告指出,約48%的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被濫用,且各年齡段的態度基本一致。從所處地區來看,一、二線城市受訪者對人臉識別有被濫用趨勢更為認同,而其他城市和非城市地區則有更低比例的受訪者持相同態度。問卷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也與對人臉識別是否被濫用的態度高度相關。受教育程度越高,受訪者更傾向於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正在被濫用。

報告稱,在如何規範人臉識別應用方面,約八成受訪者更傾向於政府設立監管機構或透過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來減少風險。其他規範方式還有對人臉識別裝置進行檢測認證(66。76%)、提高人臉識別行業進入門檻(64。18%)和限制人臉識別使用場景(59。85%)。

360城市安全集團視覺科技CEO邱召強表示,當前使用者非常關心人臉識別的安全問題,包括個人隱私問題。對於整個行業來說,人臉識別技術廠商有義務配合公安、科委、研究院等部門制定行業標準,指導行業規範;而對於企業自身來說,人臉識別安全是更系統的問題,需要實現終端、傳輸、平臺三位一體的安全防護。

在張峰看來,雖然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舉措為個人資訊加裝“安全鎖”,但仍有商家鋌而走險。只有監管範圍全面,處罰果斷有力,侵犯隱私權的現象才能真正得到遏制。“簡單說就是工商管理聯合警方等多方聯合執法,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來源:經濟導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