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書法創作怎樣做到衛夫人的“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衛夫人在《筆陣圖》中稱“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那麼,書法創作怎樣做到衛夫人的“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呢?

書法創作怎樣做到衛夫人的“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力在書法創作中非常重要。有人為了體現書法創作中的“力”,死死捏住筆桿,恨不得把紙劃破,即所謂“捏破管,書破紙,方有工夫”!這樣做對嗎?唐人盧肇早就說過“用筆之力,不在於力;用於力,筆死矣”!蘇東坡說“書不在於筆牢。浩然聽筆之所至,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不然則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書也。”

書法創作怎樣做到衛夫人的“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書法中的“力”?所謂的“力”,不是蠻力,而是指各種線條按著不同字形組合起來後,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張力和視覺上的衝擊。前者與用筆有關,後者與結字有關;前者體現線上條的形質,後者體現在結構的變幻。這種“力”是以具象對抽象的審美表述。

書法創作怎樣做到衛夫人的“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怎樣做到衛夫人的“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第一,“丹田發力”。

古人強調“意在筆先”,“力”是配合“意”來使用的。文學創作中有“得意忘筌”之稱,也就是說文學技巧是要為思想感情的表達服務,技巧熟練後自己地用技巧去表達思想感情,而不能主次顛倒。書法創作也是如此,一味想著怎樣用力,肌肉不協調,下筆就會僵硬。待發力動作練習熟練之後,自然書寫,用力的輕重疾徐才能更好地傳達情思的湧動。書法家林散之說“欲學庖丁力解牛,功夫深淺在剛柔”,“寫字要在有力無力間”。學會發力,自然用筆,對於避免使用蠻力,保護身體健康,提高筆力都是有好處的。

書法創作怎樣做到衛夫人的“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太極拳論》雲:“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內家拳術講究“用意不用力”,“運勁如抽絲”。在全身放鬆的基礎上,以丹田內轉為核心,旋腕轉膀,“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書法創作,能清心靜氣,將周身之力從丹田發出,再透過腰際至脊背傳導到臂、手、筆,作用在紙上,可以增進書法的神韻和氣勢。書法家沈尹默說:“打拳時要松肩垂肘,運筆時也要抬肘松肩,若不松肩,全臂就會受到牽制,不能靈活往來。提筆過高,全臂一定也要抬高,臂肘抬高,肩必聳起,關節緊接,運用起來,自然就不夠靈活了。”

書法創作怎樣做到衛夫人的“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第二,學會借力。

太極拳術講究借力打力,書法家要想寫字不累,同樣也要學會借力。書法口訣中的“橫畫豎起筆,豎畫橫起筆”,“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上先下”,“無往不收,無垂不縮”等口訣,簡單來說都是借力的體現。

書法創作怎樣做到衛夫人的“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折角處的“挫鋒”,挑鉤處的“蹲鋒”,捺底出鋒前的“縮鋒”,都是反向逆頂借力結果,這樣寫比點畫比較有力。“懸針豎”和“長撇”出鋒前的“先粗後細”,也是先按再提“借力”的結果!

書法創作怎樣做到衛夫人的“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第三,留有餘力。

林清玄說:“武林人物不能把招數使老,招數一老就會破綻百出,命喪於敵人之手。”書法創作也是這樣,要留有餘力,筆畫收尾時才會更好看。如果餘力就盡就像唱歌破嗓子一樣,既乏美感,又傷體力。寫出來的字會顯得浮飄,缺乏力量,難以收到入木三分的藝術效果,這是學書法時應該非常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