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見啥都想買,媽媽的3種做法,看似贏了卻“失掉了”孩子

帶孩子逛超市是讓媽媽們十分鬧心的一件事,因為孩子看到啥都想買,不給買就當街撒潑,每次逛街都變成了媽媽和孩子之間“買與不買”的拉鋸戰,一想到孩子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恐怖場景,媽媽們就不寒而慄。其實對於這件事情,很多家長都只是糾結於表面,即是否要給孩子買,而很少意識到其實質為孩子和父母的“權力之爭”。

孩子見啥都想買,媽媽的3種做法,看似贏了卻“失掉了”孩子

場景1:媽媽妥協,孩子贏了

寶媽小恬正和孩子一起在收銀處排隊結賬,孩子忽然對架子上的一塊口香糖很感興趣,於是抓起兩盒就塞進了購物車裡,小恬將口香糖拿出來放回去,並向孩子強調,家裡還有一盒口香糖,不許再買了,但孩子並不聽,一直按著口香糖不讓媽媽拿出來,沒過一會兒就到了小恬結賬的順序,她也只好作罷妥協。

在小恬和孩子的這場權力之爭中,明明媽媽是佔據致勝點的一方,但孩子顯然不認賬,採取了耍賴的戰術,最終媽媽妥協,以孩子的勝利結束。雖然家長覺得只是一次兩次的突發情況,但時間長了,孩子的胃口會越來越大,當孩子的慾望被無限滿足時,就會變得唯我獨尊,漠視規則。

孩子見啥都想買,媽媽的3種做法,看似贏了卻“失掉了”孩子

場景2:任由哭鬧,媽媽贏了

小玫最近突然變得特別懂事乖巧,身邊的人都很好奇,小玫媽媽說這都得益於她的“狠心教育”,在逛超市時,小玫總會被一些稀奇古怪但價效比很低的東西吸引,媽媽的態度就是置之不理,任憑小玫怎麼哭鬧,媽媽就是無動於衷,孩子知道哭不管用,自然就不會再要了。

小玫企圖用哭鬧來威脅媽媽,但卻因為媽媽的漠視失效了,這場權力之爭以媽媽的勝利而結束。雖然看起來是媽媽贏得了勝利,但失去的卻是孩子心中的渴求,如果孩子情感需求一直被忽視,以後就會失去自我,成為一個缺乏主見、唯唯諾諾的人。

孩子見啥都想買,媽媽的3種做法,看似贏了卻“失掉了”孩子

場景3:當面斥責,媽媽贏了

媽媽帶著宣宣逛超市時,宣宣屢次挑戰著媽媽的底線,每次他把東西放進去,媽媽就重新拿出來,反覆幾次後,媽媽失去了耐心,大聲斥責了他一番,而宣宣採取了撒潑打滾的戰術,媽媽也沒落下風,直接上來就給了他兩巴掌,宣宣被治得服服帖帖,媽媽取得了勝利。在這場權力之爭中,規則是“誰強就聽誰的”,這一次孩子採取了拉鋸戰和打滾戰術都沒能奏效,而媽媽使用了“非常有必要”的手段後贏了,表面上看孩子是暫停了,但下一次他會以更加激烈的方式比如離家出走,來爭奪權力。

由此可見,當父母和孩子陷入了“權力之爭”後,就會形成零和博弈的狀態,即一方所得必為另一方所失,但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看,其實是兩敗俱傷,沒有贏家可言。那麼怎樣避免親子間的權力之爭?

在買東西這件事上,大人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買或不買都應該由大人說了算,可在孩子心裡,買這買那其實是想要破除父母的控制慾,可惜父母讀不懂孩子的心,所以想要避免親子間的權力之爭,家長應該放下對孩子的操控,適度給孩子選擇權,讓孩子知道不同選擇的後果,學會比較和選擇以及適當的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