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果排便時有這4個表現,或是腸息肉準備找你“麻煩”

李女士今年40多歲,

去年做結腸鏡檢查時,發現了幾枚乙狀結腸息肉

,在內鏡下切除之後,病理證實是絨毛狀腺瘤。

醫生叮囑李女士,絨毛狀腺瘤容易復發,還有一定的癌變風險,術後半年要來醫院複查腸鏡。但是,術後李女士並沒有出現不適症狀,時間一長,她就把醫生的話拋在腦後了。

今年年初,李女士是不是

出現大便帶血

的情況,她

以為是上火

導致的,也沒放在心上,一直拖著沒去醫院檢查。

如果排便時有這4個表現,或是腸息肉準備找你“麻煩”

近段時間,她幾乎每次大便都帶血,而且還

出現了腹痛、體重下降等症狀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李女士才去醫院檢查,

結果被診斷為晚期乙狀結腸癌

此時,李女士後悔不已。當初發現結腸息肉,她沒有重視起來,後來便血,她也覺得是小問題。現在她才發現,原來結腸息肉不管不顧的話,最後真的有可能發展成結腸癌。

腸息肉找上門,身體會出現哪些跡象?

腸息肉是腸道粘膜表面向腸腔內異常生長的突起的腫物,資料顯示,

95%的腸癌是由結腸

息肉發展而來的,在中年人群體中,有30%人有結腸息肉

不過,從結腸息肉發展到結腸癌,不是一蹴而就的,短則需要幾年,長則需要十幾年。所以,發現得早是腸息肉;發現得晚就可能是腸癌了。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思德指出,腸息肉起病隱匿,幾乎沒有臨床症狀,大部分人都是在體檢的時候偶然發現的。

但是,腸息肉的出現也並非無跡可尋。當身上出現以下4個症狀的時候,說明被腸息肉“盯上”了:

1。腹痛

腸息肉長在腸道表面,如果不及時處理,會越長越大,導致腸道堵塞,引起腹痛,尤其是在

排便的時候,息肉組織受到擠壓,腹痛的症狀更加明顯

如果排便時有這4個表現,或是腸息肉準備找你“麻煩”

2。腹瀉

腸息肉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對正常的腸道功能產生不利影響,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導致腹瀉,具體表現為

反覆性的腹瀉,嚴重的會出現粘液便

3。便血

具體表現為持續性或間歇性的便血,糞便中血液呈現新鮮的血色,原因是排便的時候,由於

糞便擠壓腸息肉,使表皮破裂,從而導致出血

4。大便出現凹槽

正常情況下,大便是呈香蕉狀的,表面光滑,沒有條條溝溝,如果有腸息肉,

大便在從結腸運送到肛門的時候,就會與腸息肉擠壓

,形成凹槽,同時

大便還會變細,排便次數也從增多或減少。

腸息肉切除後,飲食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項?

切除腸息肉之後,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資料顯示,

腸鏡下切除息肉後,區域性複發率達10%~35%

。所以,術後還要好好調理,尤其是飲食,否則同樣會有癌變的風險。

一般來說,

做完息肉切除手術2-3天,可以以流質飲食或者半流質飲食為主

,口味要清淡,

避免攝入高纖維或者偏硬的食物

,比如米飯、餃子、麵包等,以免導致難以消化。

做完息肉切除手

術後3-5天

,可以逐步過渡到正常的飲食,但是

烹飪方法多以蒸煮燉為主,少用煎炸炒

。而且,

少吃油膩食物、辛辣食物,不要飲酒;

容易讓肚子產氣的食物如大豆類等,也要少吃

除了注意飲食,為了保險起見,做完腸息肉切除手術之後,還要定期進行復查,以免腸息肉捲土重來。

如果排便時有這4個表現,或是腸息肉準備找你“麻煩”

不想被腸息肉纏上,3件事要做好

腸息肉的發生與遺傳、飲食、超重、肥胖、吸菸等因素有關,不想被腸息肉纏上,就要從以下幾件事做起,降低風險。

首先是飲食習慣,飲食上要

少吃紅肉和動物脂肪;多吃富含益生元的食物

,比如小麥、洋蔥、大蒜等;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如豆類、綠葉蔬菜、茄子、無花果等;

多吃富含薑黃素、槲皮素和蘿蔔硫素、葉酸的食物;多吃大蒜、生薑;多吃富含鈣、鎂和維生素D、維生素E的食物

其次是生活習慣,應

戒菸戒酒,適度運動

,促進腸胃蠕動,加速糞便排出體外,預防腸息肉的形成。

最後,對於

有腸癌家族史、黏液或血便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以及慢性腹瀉持續3個月以上、慢性便秘持續2個月以上等人群

來說,尤其要注意腸道檢查,預防腸息肉的發生,應

定期做腸鏡檢查

如果排便時有這4個表現,或是腸息肉準備找你“麻煩”

有人說,腸息肉是“富貴病”,生活條件好了,發生腸癌肉的人卻越來越多的,而且呈年輕化的趨勢。其實,腸息肉與富不富貴沒關係,與我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卻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飲食。

所以,為了防止“病從口入”,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降低腸息肉的發生風險,將腸癌拒之門外。

參考資料:

[1]《腸道怎樣才不長息肉》。人民網-生命時報。2019-05-13

[2]《腸息肉切除後不復查,3年後變成晚期腸癌……》。人民日報。2021-08-17

[3]《長期堅持這樣吃 預防腸息肉》。人民網-重慶頻道。2021-08-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