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銅尊裡文化碰撞激盪,殘垣瓦礫猶存王城氣象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音訊

第六集

《嚼嚼那些泠然作響的歷史碎片》二

-節選自《邂逅鎮江DE別樣風情》-

鎮館之寶胖美人

鎮江博物館的青銅器以吳國青銅器最具特色。眾所周知,地處江南水鄉的吳國青銅器多以器體輕小薄巧、飾紋樸素簡潔的清新風格著稱,然而“她”卻顯得十分“另類”:形體碩大厚重,飾紋豐富華麗,重竟達18公斤!在吳國青銅器裡稱得上是十足的“胖美人”,她的名字就叫作青銅鳳紋尊。

銅尊裡文化碰撞激盪,殘垣瓦礫猶存王城氣象

“胖美人”的頸部飾有四組兩兩相向的長尾鳥,每隻長尾鳥的尾部均上卷呈S形,彷彿在鳴叫起舞,像一條華麗的頸鍊一樣烘托著美人的氣質。腹部飾有兩對大型鳳鳥紋,目光炯然有神,喙上舉,長冠逶迤,甩向頸部,鳥爪等均用曲線勾出。

銅尊裡文化碰撞激盪,殘垣瓦礫猶存王城氣象

更為奇特的是,“胖美人”腹部的兩組鳳鳥之間各有一小型動物紋,頭圓、眼凸、四足有長爪,其中一隻為長形體軀,另一隻卻為圓形體軀,似為一雌一雄,它們的尾巴像龜然而四足卻像蛙。龜紋常見於中原青銅器,常用作族徽標誌,而蛙紋多見於南方青銅器。因此,咱們的“胖美人”當為西周中期吳國的仿中原鑄造器物,是位正宗的“混血”哦!

作為國家一級文物中的甲級品,青銅鳳紋尊也是有科技含量滴。她反映了西周時期中原文化對江南地區的影響,也體現了這一時期吳國的青銅製造技術的高超水平。

鐵甕城,老孫家的創業園

何謂鐵甕城?史說有二。一為唐《潤州圖經》中稱:“古號鐵甕城者,以其堅固如金城之類。”另一說是因“鐵甕城形如卓甕”。清康熙詩中曾以“半面煙嵐雄北固,一方形勢控東吳”來形容鐵甕城的雄險。

銅尊裡文化碰撞激盪,殘垣瓦礫猶存王城氣象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將政治中心從蘇州遷至鎮江。鐵甕城位於北固山前峰,由中峰與前峰相接處向東、西兩個方向分開,並分別向西南、東南方向延伸300~400米,與月華山向東延伸的土岡相連線。其時孫權尚未稱王,但鐵甕城已有王城氣象。

如今挖掘出的鐵甕城遺址在北固山前峰,鼓樓崗上,現存遺址呈馬蹄形,城周約一公里。幽暗、閉窒的考古井內,纏繞著藤蔓、野草,遍地的蟲豸和頹圮的瓦礫,仍掩蓋不了昔日的繁華與滄桑。

銅尊裡文化碰撞激盪,殘垣瓦礫猶存王城氣象

天下英雄無數,論敵手不過曹劉。鐵甕城裡有見證:孫權、周瑜共設美人計,上演過龍鳳呈祥、孫劉聯姻的傳奇故事;周瑜、諸葛亮定下聯合抗曹之計,才有了後來的火燒赤壁。

廢墟中的鐵甕城不止在史書中矗立了雄險,也書寫了繁榮。鐵甕城又被稱為“千年衙城”,漢末始築,至今近1800年,這裡始終是鎮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一直是地方政治中心的衙城、直到清末,鎮江衙署才由此遷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