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談談夏侯惇在三國演義中的定位:曹魏開國元勳

要依照演義確定某個人的武力高低,我以為應該按照作者(羅貫中)的意圖去分排,書是他寫的,他應該擁有絕對和完全的解釋權!可惜他並沒有像《隋唐演義》一樣給出確切的排名,而他現在又不能說話了,我們只有從寫作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意思了。

談談夏侯惇在三國演義中的定位:曹魏開國元勳

夏侯惇的第一場戰鬥就是面對“三國飛將”的呂布,可惜字數少到極點——布正行間,曹操一軍趕上。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將軍馬擺開。曹操出馬,大叫:“逆賊!劫遷天子,流徙百姓,將欲何往?”呂布罵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戰不數合,李傕引一軍,從左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右邊喊聲又起,郭汜引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三路軍馬,勢不可當。夏侯惇抵敵呂布不住,飛馬回陣。

評論:這是曹操遇伏,危難之時,敗軍之際。這個時候挺身而出的無疑是英雄,也是曹操的得力助手,作者會也只會安排這麼一個英雄出場,因為這段是虛構的——至少這個時期是(還沒有典韋、許儲、張合、徐晃、張遼)。這場戰鬥是不公平的,第一是曹操遇見埋伏,在遭遇埋伏的時候1000的兵馬足可以吃掉一萬的敵人。其次,呂布是引軍而上,夏侯惇挺槍而出,人數懸殊。有人說呂布也是單人匹馬,這是錯誤的,因為書中有言“三路軍馬,勢不可當。”由此可知,呂布是同李傕、郭汜一起衝鋒的。就算是單挑,也不能說夏侯惇只和呂布打了數合,書中有言“戰不數合,李傕引一軍,從左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這數合的時間是指夏侯與呂布交戰到李傕、郭汜殺出的時間,而且李傕、郭汜並非同時殺出。這場戰鬥作者無疑是要確立夏侯惇在曹軍中第一的位置,就如關羽之於西蜀。同時也確定夏侯淵和曹仁的地位,在這種危急時候,曹操只會先後派出二人抵敵,作者無疑是要告訴大家曹操對二人的信任。

夏侯的接下來的一場戰鬥是對徐榮的,原文為:忽然喊聲起處,一彪人馬趕來:卻是徐榮從上流渡河來追。操正慌急間,只見夏侯惇、夏侯淵引數十騎飛至,大喝:“徐榮無傷吾主!”徐榮便奔夏侯惇,惇挺槍來迎。交馬數合,惇刺徐榮於馬下,殺散餘兵。

談談夏侯惇在三國演義中的定位:曹魏開國元勳

評論:又是危難之時,生死攸關之際,還是夏侯惇!!!如果上次戰鬥對夏侯惇的地位還有爭議的話,那這回羅貫中無疑是要讓大家消除這種懷疑了。這次夏侯惇不僅救了曹操,還把追兵打敗了,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數合斬殺敵方大將。

第三場戰鬥是對張遼的:臧霸出馬扌朔戰。曹軍內樂進出迎。兩馬相交,雙槍齊舉。戰到三十餘合,勝負不分。夏侯惇拍馬便出助戰,呂布陣上張遼截住廝殺。惱得呂布性起,挺戟驟馬,衝出陣來。夏侯惇、樂進皆走,呂布掩殺,曹軍大敗,退三四十里。布自收軍。

評論:呂布在演義中存活的時間不長,而對曹操的戰鬥是呂布戰爭生涯中的唯一重彩,作者既然要確立呂布三國第一的形象理當加以濃墨粉飾,所以這場戰鬥的主角是呂布,夏侯只是個陪襯,輸是當然的,但作者讓他輸得很光彩,夏侯的戰友是樂進,而呂布那邊是張遼,再加個臧霸。作者在抬高了呂布的同時,也給足了夏侯面子,這也無形中證明作者對夏侯的肯定。

第四局:夏侯惇VS橋蕤“袁術知操兵至,令大將橋蕤引兵五萬作先鋒。兩軍會於壽春界口。橋蕤當先出馬,與夏侯惇戰不三合,被夏侯惇搠死。術軍大敗,奔走回城。”

評論:橋蕤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我們不知道,雖然羅貫中給了個大將的頭銜,但演義中連沒有名字的大將都滿天飛,實在沒什麼好說的。只是正史中並無記載橋蕤為誰所殺,演義中把這個功勞記在了夏侯的頭上,或多或少也是對夏侯的一種肯定吧。

第五場還是對呂布: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鬥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

談談夏侯惇在三國演義中的定位:曹魏開國元勳

評論:羅貫中多次讓夏侯與呂布碰撞,足夠說明了他對夏侯的肯定與推崇。而且這次雖然不是單挑,但夏侯在並不佔優勢(甚至可以說是劣勢)的情況下和呂布戰了個平手。

第六場戰鬥是夏侯演義生涯中最為精彩的一段,也是羅貫中對夏侯的充分肯定,換句話說,羅貫中用這個橋段來告訴了所有讀者夏侯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即夏侯在演義中的武力排名。

卻說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離順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惇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惇不捨,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

評論:正史中並無記載夏侯啖睛之事,作者虛構了這麼一段,還讓夏侯在重傷的情況下殺了曹性,且“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兩邊軍士的“駭然”,正是羅貫中要所有讀者對夏侯的心態。虛構的當然有作者的意圖,而這段作者的意圖毫無疑問是要褒揚夏侯的——毛宗崗曾因為這段過於美化夏侯而對羅貫中進行了攻擊。電影中的BOSS通常在無法被打敗的情況下,都是眼睛被弄傷,之後遭“毒手”的,而夏侯能在這種情況下反敗為勝不只是武勇可以形容的,簡直可以說是恐怖!!另外,高順的水平應該在張遼之上,網上褒揚他的大有人在,現引書中一段以做證明:“卻說高順引張遼擊關公寨,呂布自擊張飛寨,關、張各出迎戰,玄德引兵兩路接應。”高順即使面對張飛也非不敵,只是不能取勝而已:“一隊人馬來到,當先一將乃是張飛。高順出馬迎敵,不能取勝。”

第七次算不得是夏侯的戰鬥,權引書文如下:(呂布)不聽宮言,引兵出陣,橫戟大罵。許褚便出。鬥二十合,不分勝負。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便差典韋助戰,兩將夾攻;左邊夏侯惇、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將共攻呂布。布遮攔不住,撥馬回城。

評論:許儲剛出場,這場戰鬥應該說是為許儲量身定做的,和呂布打了二十個回合不分勝負!至於六個打一個,並不能說只有他們六個才能打贏呂布,只能說“呂布非一人可勝。”

第八次戰鬥可以說是兩強的撞擊——夏侯對關羽!

次日,夏侯惇為先鋒,領兵五千來搦戰。關公不出,惇即使人於城下辱罵。關公大怒,引三千人馬出城,與夏侯惇交戰。約戰十餘合,惇撥回馬走。關公趕來,惇且戰且走。關公約趕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聽得一聲炮響,左有徐晃,右有許褚,兩隊軍截住去路,關公奪路而走,兩邊伏兵排下硬弩百張,箭如飛蝗。關公不得過,勒兵再回,徐晃、許褚接住交戰。關公奮力殺退二人,引軍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廝殺。公戰至日晚,無路可歸,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頭,權且少歇。

評論:這是夏侯詐敗,之所以讓夏侯出馬,除了對夏侯武力的看重以外(不僅要能與關羽戰上一定回合,還要可以抵禦赤兔馬的快速突襲),還說明夏侯是足夠機警的,就如讓博望之趙雲——趙雲只是數合便走,夏侯打了十餘合(這點不好評論,因為都是詐敗)。

第九戰:還是這兩個傢伙!

來使於懷中取出公文,謂夏侯惇曰:“丞相敬愛關將軍忠義,恐於路關隘攔截,故遣某特齎公文,遍行諸處。”惇曰:“關某於路殺把關將士,丞相知否?”來使曰:“此卻未知。”惇曰:“我只活捉他去見丞相,待丞相自放他。”關公怒曰:“吾豈懼汝耶!”拍馬持刀,直取夏侯惇。惇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不十合,忽又一騎飛至,大叫:“二將軍少歇!”惇停槍問來使曰:“丞相叫擒關某乎?”

談談夏侯惇在三國演義中的定位:曹魏開國元勳

評論:對這次戰鬥的解說我在另一篇帖子中已經詳細敘述,有很多人(包括擁護夏侯的同志)都說我講得太誇張,本人也有這種以為,只是我實在找不出作者特意虛構這段章節有其他意圖存在的可能,也沒有人提出足夠有力的反駁——希望不是我寫得太垃圾而沒有人理睬,在下絕對歡迎有力的指正和賜教。既:過五關斬六將這段是作者為褒揚關羽的勇猛和忠義而虛構的,夏侯的武藝若不高出關羽一個檔次以上不足以用“戰不十合”來顯示關羽的勇猛。若要顯示關羽的忠義可以讓關羽擒下夏侯再放了他。雖然夏侯是帶了一幫人來,但從“惇挺槍來迎”、“兩馬相交”可以看出是單打獨鬥,而非以多取勝。另外從二人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夏侯對關羽的輕蔑,夏侯一直說要生擒關羽,而關羽說:“吾豈懼汝耶!”夏侯在語氣上佔了上風。看過打架,或則打過架的人都知道,越是說我不怕你的人越是怕。藝術是來源於生活的,羅貫中虛構的這段無疑也是來源於生活的。

還有一場同樣是誘敵之戰,同樣有夏侯,但這次被引誘的是夏侯惇,而扮演誘餌的是趙雲。雖然夏侯引關羽時“戰十餘合”,而趙雲引夏侯是“不數合”,但因為都是詐敗,並無可比性,說夏侯在關羽手下打十幾個回合,而趙雲只能在夏侯手下走幾招都是不切實際的,即使以此來說夏侯比趙雲強也是牽強的。

綜上所述:夏侯惇在演義中的定位於曹魏可說是首屈一指,於西蜀亦是難逢敵手,至少不在關羽之下,甚至可以毫不保留地說夏侯的武力高出關羽一個檔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