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易守成:為什麼你總是覺得自己會失敗?心理諮詢一般要多少錢?

易守成:為什麼你總是覺得自己會失敗?心理諮詢一般要多少錢?

有一位生物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

生物學家把一個跳蚤在玻璃杯裡,跳蚤輕鬆地跳出來。然後把這塊跳蚤放進覆蓋的玻璃杯裡,跳蚤一次跳起來,又一次被杯蓋子打回來。最後,這隻跳蚤的變成了聰明,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調整自己的跳躍高度。一週後,即使生物學家拿起蓋子,跳蚤也沒跳出來。

這是“跳蚤效應”。

很多時候,我們都像這個跳蚤一樣。

曾經盡一切努力考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就告訴自己:我不適合考試了。

曾經醒夜寫的文字被領導批准到無處,就對自己說:再努力也沒用,我做不好。

就這樣,失敗變成了一個自我證明的迴圈,我知道我自己做不好,所以就不再付出努力,而一旦選擇不再努力,不再嘗試,便不可能有成功的機會。

易守成:為什麼你總是覺得自己會失敗?心理諮詢一般要多少錢?

因此,很多人稱之為“習慣性失敗”,只是沒有嘗試過的“看影自憐”。

棉花糖實驗的設計師沃爾特·米歇爾發現,孩子們越認為自己是積極結果的原因,他就越有可能在棉花糖實驗中選擇延遲滿足,控制衝動傾向。也就是說,他越相信“我能做到”,他反過來會動動所有可用的因素,以實現他所期望的目標,結果是他們真的能做到。

這些孩子相信“我能做”的效能和自我力量將成為他們的成功的基礎,形成基於現實的樂觀期望,這樣每一次成功都會增加成功的機會。

所以,成功與成就感會形成一個迴圈,失敗與失敗感亦然。關鍵在於,你的努力方向是在構建成功迴圈還是失敗迴圈。

因為有一個“高不願”的目標。

很多人失敗,不是真正做得不好,而是從一開始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

例如,我以前有一個訪問者,一個大學生。

在諮詢室裡,訪問者多次向我說:“我喜歡現在的專業,但為什麼都學不好,該怎麼辦?”

起初我真的以為他得到了很差的成績,但後來我發現他得到了上班的五名。但他內心仍然覺得自己是失敗的,因為對他來說,只要不是100分,只要不是第一,

易守成:為什麼你總是覺得自己會失敗?心理諮詢一般要多少錢?

他告訴我,每一個錯誤的題目,就像刀一樣寫在自己的心中,從小,老師建議大家,考試做錯誤的題目,要記在一個“錯誤的題目書”,他從來沒有用。因為每一個錯誤的話,他都會嚴厲地懲罰自己,然後把它們深深地寫在心裡。

不僅學習,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他也將被定義為失敗。

與同學聊天,不小心說錯的話,他覺得是失敗。

出門買東西,忘了折價,買得貴,他覺得是失敗。

好不容易約會同學出去玩,不開心,他也覺得是失敗……

因此,對於我這個訪問者來說,只要不是最好的,都是失敗,即使犯了很小的錯誤,或者不符合內心的期望,都是失敗。看起來,他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失敗,充滿了無法走的失敗的旋轉。

但是,不是世界對他如此不友好,而是他從一開始就為自己設定了一個難以攀登的目標。

一個人對自己的高標準和嚴格要求,往往與早期“重要他人”有關。

這個“重要”的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兄弟姐妹,可能是啟蒙老師,或者某人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例如,父母對他要求嚴格,考試結果不好,就給他打擾或冷嘲笑,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把這個高要求內心化。

另一個情況是,雖然父母對孩子本身沒有提出過高的要求,但他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妹妹或兄弟,所以,在成長環境中,他一直有一個高不可追逐的目標,他想超越這個目標,不得不強迫自己優秀。

但是,好像不管怎麼努力,哥哥或者姐姐都比自己更優秀,因為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他也會產生“我怎麼都做不好”的感覺,從而,造成感受中的“習慣性失敗”,哪怕事實上,他已經足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