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靖難之役”本可避免,三遍“朱棣來否”暴露朱元璋最後的安排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剛視察陝西回來的朱標太子,因風寒病逝。朱標死後朱元璋痛苦不已,朱標死後,在劉三吾等人的建議下,朱元璋立年僅16歲的嫡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為了使皇太孫得到鍛鍊,朱元璋常常讓他學習法律,見習政務。

朱標被封為皇太子的時候,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們,都被安排在全國要害之地,目的就是屏藩皇室。這些親王既有優厚的待遇,又手握重兵,特別是北方邊境地區的親王,在於北元的軍隊作戰時還可以節制諸軍。

“靖難之役”本可避免,三遍“朱棣來否”暴露朱元璋最後的安排

朱允炆被封皇太孫的時候,這些手握兵權的親王,都想做皇帝,這些親王根本看不上朱允炆,沒有把他當回事。當時朱元璋看在眼裡,有一次朱元璋和朱允炆聊天,朱元璋說:“備邊抵禦外侮,我交給你的皇叔們管,只要邊境上沒有戰爭,你就可以放心地做你的太子了。”

沒有想到朱允炆反問朱元璋:“如果叔叔們有異心,誰來對付呢?”這一問讓朱元璋不知道如何回答,朱元璋反問:“你的意思怎麼樣呢?”不料朱允炆回答:“以德爭取他們的心,以禮約束他們的行為,若無效就削弱他們的屬地,再不行只有更換他們的封地,興兵討伐是最後一條路。”

“靖難之役”本可避免,三遍“朱棣來否”暴露朱元璋最後的安排

朱元璋聽了,非常滿意,覺得皇太孫更加成熟了。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重,在彌留之際喊了三遍“朱棣來否”?咱們從朱元璋喊得這三遍“朱棣來否”,就能看出朱元璋最後的安排,今天就為大家解讀一下。

朱元璋喊“朱棣來否”三遍,本意就是讓朱棣進京,這個時候的朱棣非常聰明,只停留在南京不進城。朱元璋想為朱允炆最後一次鋪路,朱元璋剛立朱允炆的時候,就開始為朱允炆鋪路了,誅殺藍玉,在內部算是掃清了隱患。

“靖難之役”本可避免,三遍“朱棣來否”暴露朱元璋最後的安排

然而對於外部藩王的勢力越來越大,朱棣又是勢力最大的一個親王,朱元璋打算通殺朱棣,換回朱家的“長久江山”,朱元璋認為這個買賣值,自己被罵名也無所謂。然而這個時候的朱棣卻有所察覺,就是不進城。

“靖難之役”本可避免,三遍“朱棣來否”暴露朱元璋最後的安排

然而朱元璋卻忽略了一個問題,朱棣在朱元璋的兒子當中,是最像朱元璋的,朱棣既能帶兵打仗,也能謀略過人,當時朱元璋是秘密召見朱棣,朱允炆身邊的謀臣就會思考,會不會另立新君,另立新君朱允炆的皇位就不保,所以這些大臣故意聽不見。

“靖難之役”本可避免,三遍“朱棣來否”暴露朱元璋最後的安排

朱棣他會怎麼想呢,自己的父親讓自己進京,這次去可能凶多吉少,不去吧還不行?於是在南京城外等著,靜觀其變,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6月24日)閏五月初十,朱元璋駕崩在南京。《明史·卷五·本紀第五·成祖一》: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皇太孫即位,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得至京師。王自北平入奔喪,聞詔乃止。

“靖難之役”本可避免,三遍“朱棣來否”暴露朱元璋最後的安排

總結:朱元璋彌留之際的三遍“朱棣來否”是為朱允炆最後鋪路,殺了朱棣,朱允炆的手下害怕朱元璋把皇位傳給朱棣,朱棣害怕有去無回,導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雖然登上了皇位,但是也為靖難之役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