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又現集資詐騙案!3800多人受害,損失超7億!曾靠影視投資"割韭菜",法院剛剛判了

12月23日,上海一中法院微信公眾號顯示,上海一中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周志毅集資詐騙案。

公訴機關指控稱,2015年4月至2019年11月,福盈資產公司以投資影視、不良資產、國外證券等專案為名進行虛假宣傳,以承諾保本並支付7%-14%年化收益為誘餌,公開向3800餘名社會公眾非法募集資金人民幣16。62億餘元。至案發,造成被害人經濟損失人民幣7。18億餘元。

福盈資產實控人周志毅被控非法集資超16億

上海一中法院微信公眾號顯示,2021年12月23日9時45分,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周志毅集資詐騙案一審公開開庭審理。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派員出庭支援公訴,被告人周志毅及其辯護人到庭參加訴訟。

又現集資詐騙案!3800多人受害,損失超7億!曾靠影視投資"割韭菜",法院剛剛判了

公訴機關指控:2014年1月以來,被告人周志毅註冊成立並實際控制上海福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盈資產公司)及多家關聯公司、合夥企業。2015年4月至2019年11月,福盈資產公司在本市及湖北、江蘇、山西等多地設立分公司、子公司,以投資影視、不良資產、國外證券等專案為名進行虛假宣傳,以承諾保本並支付7%-14%年化收益為誘餌,公開向3800餘名社會公眾非法募集資金人民幣16。62億餘元。所得資金被歸集至福盈資產公司及其關聯的公司、企業賬戶,由被告人周志毅決定支配使用。至案發,造成被害人經濟損失人民幣7。18億餘元。

又現集資詐騙案!3800多人受害,損失超7億!曾靠影視投資"割韭菜",法院剛剛判了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周志毅作為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特別巨大,應當以集資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庭審中,公訴機關出示了相關證據。辯護人針對被告人周志毅的行為性質、犯罪數額、自首情節的認定等問題發表了相應意見。

庭審持續到12時23分。被告人家屬、被害人等共計30餘人在庭審現場和影片法庭旁聽了庭審。合議庭將在評議後依法對本案擇期宣判。

曾靠影視投資“割韭菜”

天眼查顯示,福盈集團是一家資產配置服務提供商,註冊資本為1。5億元,成立於2014年1月,主要業務為境內外財富管理、券商經紀、另類投資,為高淨值投資者、上市公司等提供定製化資產管理服務。公司設立了“福盈基金”並且開設了投資者教育學院“福盈商學院”。周志毅為疑似實際控制人,認繳金額為1。35億元,佔比90%。

據悉,周志毅擁有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商科金融學士學位、紐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並且擔任CCTV證券資訊頻道外匯分析師、國際金融技術分析協會(IFTA)註冊金融市場技術分析師(CFTE)。周志毅目前在13家公司擔任法人代表,共在21家企業任職。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福盈集團此前涉獵頗廣。周志毅此前接受採訪時曾稱,集團發展願景是希望“影響一個行業影響一代人”。據其介紹,福盈集團包括一級市場投資、二級市場私募基金,有自己的電子商務、教育、地產、文化旅遊、海外基金,以及影視板塊。

截至2017年末,福盈集團已在全國10餘座城市設立了20家分公司,服務高淨值合格投資人累計逾1萬人,累計資產管理規模50億,存續產品管理規模30億。並相繼在歐洲、澳洲、紐西蘭等設立事業部,開啟全球戰略佈局。

在影視方面,2017年,福盈集團正式投身於影視文化投資領域,2007年初收購千旗影業。這意味著福盈集團從財務投資人,變身為行業參與者,深入參與影視IP孵化,資本孵化,乃至發行。打造產業鏈閉環,從而在產品劇本孵化、文化教育等領域獲得更好的優勢資源,服務影視製作和投資。

記者翻閱過往報道發現,此前有受損的投資者曝光,福盈資產的門店曾向投資者出售“福盈影視產業基金”私募產品等私募。並且在當時的宣傳單以及介紹中,承諾近10%的年化收益,並可以看到:該公司將福盈影視產業基金產品規模5000萬元;認購起點分為A類2萬元(穩健型)、B類基金100萬元(進取型);產品期限:一年/二年。

然而,根據相關規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為“投資於單隻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單位或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的個人或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

又現集資詐騙案!3800多人受害,損失超7億!曾靠影視投資"割韭菜",法院剛剛判了

近日,北京三中院也撰文提醒投資者謹慎對待影視投資。

北京三中院稱,普通投資者參與影視投資應審慎決策,增強風險防範意識。電影影視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專業性強的行業,可常有普通投資者被影視行業的表面繁榮吸引,尤其是聽聞又有爆款票房時,感嘆背後的“操盤手”要是自己該多好。殊不知,投資人的暴富慾望也助長了影視圈某些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有不法分子將大成本製作、巨星出演、某某大賣電影原班人馬等作為噱頭,甚至預估歎為觀止的票房成績,透過各類渠道散播投資收益權轉讓的資訊。我們建議,投資者在接收到此類資訊時謹慎對待,要冷靜分析那些看似“一本萬利”的影視投資機會為何會輕易從資本雄厚、高度專業的一手專業影視投資公司手中進入大眾視野。

投資者透過網際網路、電信營銷等渠道獲取投資資訊時,要注意甄別對方身份,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虛假專案進行詐騙或非法集資。在審查具體投資專案時,要注意核實影視專案是否備案,是否獲得拍攝、公映許可證等情況,並核查簽約方授權檔案,判斷影視專案收益份額轉讓溢價幅度是否合理及合同目的是否具體實現條件等。

責編:汪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