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無極 ▎ 走進“無極圖”(未知之門的源頭)

摘 要

陳摶及其《無極圖》 《太極圖》諸圖式,皆大同而小異。究其源流,雖有端緒於陳摶《無極圖》、穆修授周敦頤,但周敦頤曾受圖於穆修,這是歷代學者所公認的,即使如朱熹力主周子自作《太極圖》之說,也並不否認穆修對周敦頤有所影響。究竟陳摶《無極圖》的圖式是什麼樣子?《太極圖》是否來源於它?這都必須對陳摶《無極圖》加以探討。

河洛學起源於華山道士陳摶在華山石壁上所刻的無極圖。後人也有把這個圖叫古太極圖。如果說出其來源,就又陷入奇門遁甲類似的起源。筆者認為,既然作者要給他的這部著作選個祖師爺,起個名號,我們後輩就應該尊重他的願望。“相信”是對作者最好的回報。如果覺得作者把著作權無償送給自己最崇拜的祖師爺,是荒唐之舉,大可不必讀他們的書。中國古人一向有崇高美德。所謂:“善戰者,無勝功,無勇名。”意思是一個人做了驚天動地的大事,建立無世之大功勞,卻沒有人知道是其所為。作真正的無名英雄。所謂英雄無名。

據傳說,陳摶刻在華山石壁上的無極圖,是河上公所傳。河上公是與老子、鬼谷子、黃石公等齊名的人物。河上公著有《老子河上公章句》是中國現存給《道德經》做注的第一部傳世大作。河上公其人其事幾乎天人,恕不詳述。

下圖為華山石壁陳圖南太極圖本圖,出自《圖學辯惑》

無極 ▎ 走進“無極圖”(未知之門的源頭)

無極 ▎ 走進“無極圖”(未知之門的源頭)

這個圖,河上公命名為無極圖,象《五嶽真形圖》一樣,看到的人基本上都蒙圈。傳說解釋明白的只有兩人,一個是魏伯陽,一個是周敦頤。但是他們都對河上公原圖做了改動,周敦頤甚至把名字也改為“太極圖”。他們改動無極圖是為了更符合他們自己的學說。魏伯陽得到此圖,以著《參同契》;周敦頤得此圖,以著《太極圖說》。魏伯陽得此圖通曉丹道,周敦頤得此圖悟出易道。

傳說陳摶老祖共得二十四張古秘圖,以河圖、洛書和先天圖(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最著名。成就了宋代圖書易學的興起。周敦頤、程頤是無極圖的受益者;劉牧是河圖洛書的受益者;邵庸是先天圖的受益者。宋初三先生和北宋五子是宋代易學成就的八座高峰。研究《周易》的正統學者,對這八個至尊的著作不會陌生。形而上的東西,似乎陽春白雪,曲高和寡。

《河上公無極圖》看上去似乎天地初開的宇宙示意原圖。一個空圓圈,是朱熹所確定的“太極圖”並註釋這是周敦頤認為是:“無極而太極”。

無極和太極的區別用宇宙起源假說解釋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無極:為混元,

傳說為無象天尊時期,無象,無形。此時什麼都看不見。為無中生有中的“無”時期。這個時期的無,也非無,“恍兮惚兮”。其中有許多叫“至精”的陽氣,還有許多叫“元氣”的陰氣。周敦頤用一個圈,即一個“洞”來表示,描述為:其內為虛,也叫太虛;其外為無,也叫太無。

太極

:為渾元,

也叫混沌。傳說開始為無名天尊時期,象已經具備,形未成。按朱熹所言: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此時洞內的無數至精感激元氣生成大量“真一”。真一由陽氣感激陰氣生成,也叫真元。混沌中充滿五種真一,分別是:土、水、火、木、金共五種真元。因為太極時期依然用一個圈表示,象具未形,還是什麼都看不見。依然是內虛外無。

河上公無極圖中間六個小圈,其中五個分別是標有金木水火土的小圓圈和一個空的小圓圈。為五行歸一(也叫五氣朝元,或三五歸一,二五歸一)。表示混沌中五行真元繼續感激生成末期的太極。五個標註金木水火土的小圓圈表示五種真元。一個小空圓,就是小圓圈,依然表示太極。這個的太極具備五行體。古人所說:一物一太極,一物一乾坤。這個小圓圈的太極是混沌末期情形,前面大圓圈表的太極是混沌初期情形。小圓圈時期為混沌演化成有象、有形時期,傳說元始天尊時期,盤古已經醒來完成開天闢地。

河上公無極圖中與“五行歸一”相連的內部大圈套小圈的圖,魏伯陽叫“水火匡廓圖”。這個圖與下面的“五行歸一”相連。說明,這兩個圖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的象徵的意義是什麼哪?上外面的大圈表示混沌初期的太極,就是從下面數,第二個表示“太極”的大圈;中間的小圈就是混沌末期盤古開天闢地,所謂“開闢鴻蒙”。形成“五行歸一”的末期小太極圈。大圈和小圈之間是坎離兩個八卦相交之象,坎和離首尾連在一起,表示相交,意思是:坎為水,離為火,水火相交,就是水火既濟。既濟表示完成。整體看,“水火匡廓”就是表示,下面五行之氣互相感激,相交生出“象具形具”即有象有形的五行體。因為坎離是乾坤之用,說明天地已經形成,萬物透過 “五氣朝元”不斷生出萬物。

最上面的大圓,為無極。從最初的無極,到最後回到無極。這個無極圖也表示“三變五復”的五行原理。全圖分五部分:從下數第一個大圓為“無極”,天地未象未形,無中生有的“無”的狀態;中間第三個“五氣朝元”為“三變”,就是五行真元完成五行體的變化過程;最上面的大圓依然是“無極”為“五復”,就是復歸本體,回到無中生有的無的狀態。

河山公無極圖丹道解讀:

1、最下一圓,叫玄牝之門。玄牝即穀神,牝為竅,谷者虛。玄與神都是神秘莫測的“虛無”,可以無中生有的地方。練功者認為玄牝之門,就是人身命門,即兩腎中間空隙之地。是氣所由以生的地方。(註釋:玄牝也有另一說法。鼻子為玄,是先天萬物之氣入口;牝為口,食五穀,是人體吸收五穀之氣入口。)

2、上升一個圓,叫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練功者認為是練習呼吸之氣,化成出有入無的之神氣,能夠受控的氣,通貫於五髒、六腑以及全省各處。

3、中間六個相連小圓,叫五行定位,或五氣朝元。右邊金生水,左邊木生火,中間為土。整個象意為:右邊在最上層的是五行的水,下邊有源源不斷的五行金去產生水;左邊有源源不斷的五行木去產生火;中間的五行土按五行理論,五行的生成都需要土才能成才。(河圖理論,1、2、3、4、5都是生數,必須都加土5,才能變成6、7、8、9、10成數。成數數理意義是萬物長成。)小空圓圈為太極,表示太極內有數不盡的金木水火土的真元提供,為水火既濟供應無盡材料。

4、五氣朝元之上的大小圓圈,叫水火匡廓,也叫取坎填離。這個圖中實際就是八卦的坎和離卦合成的。水火匡廓右邊為坎代表水與五氣朝元右上的水相接;水火匡廓左邊為離代表火與五氣朝元左上的火相接。表示有源源不斷的水火注入“水火匡廓”中,進行交媾,進行感激,進行取坎填離。練功者心中的“取坎填離”的原理為:人體頭部為離(古人認為,心思,就是大腦與心一起完成人的思考功能。心為火,也為離),兩腎中間為坎。在自然界中,水被火燒可以把水燒沸騰,變成蒸汽。所以水火可以產生氣。在人體中,練功者認為,兩腎中間,為丹田,為玄牝、為坎,為水。水性為潤下;大腦和心五行屬火,火性為炎上。水火不交,這是人體自然狀態。練功者必須意守丹田,把火強制引導到丹田,兩腎中間,讓水火相交,產生氣。這就是取坎填離。

5、最上面的一個圓,叫練氣還虛,復歸無極。

丹道家對河上公無極圖的理解,也符合五行的三變五復規律。但是,丹道家為了符合其理論需要,把河上公無極圖的五氣朝元部分進行了修改。(恕不上圖,網上到處都有。)

周敦頤得到《河上公無極圖》轉而用於解易。也把無極圖的五氣朝元部分進行了修改,以符合易理詮釋的需要。解無極圖的順序與丹道家相反,從上而下。下面簡單介紹:

1、最上面一個圈,叫無極而太極。

2、自上而下第二個大小圈,叫陰陽配合,也叫陽動陰靜;

3、中間六個小圓圈,叫五行定位,五行各一其性;

4、自上數第四個大圓圈,叫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5、最下面的大圓圈,叫化生萬物。

周敦頤,把這個圖改名為太極圖。周敦頤是光大太極學說先鋒,開圖示太極之先河。理論精微,筆者不敢曲解周敦頤的太極大道。讀者自己找來周敦頤的名著《太極圖說》研讀,才不偏其旨。《太極圖說》共249字,象《周易》、《易傳》一樣,含至深、至簡大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任何人都能體會一二。附《太極圖說》供大家研讀。

附:周敦頤《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