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太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人說太歲的生長違背了自然規律

“太歲”不是動物、不是植物,也不是菌類,而是第四種生命形式,是人類迄今發現過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從這個角度來講,太歲是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祖先。

按照生物學家的說法,太歲處於生命演化的一個岔道口上。它本來在生物進化的道路上走得好好的,走到菌(藻)類植物和原生物、動物之間的岔道口上時,因為受到外界光的限制,就突然停止了進化,只能“原地踏步”了。所以我們才看到了太歲如今這種生命形式。

太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人說太歲的生長違背了自然規律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觀念中,“在太歲頭上動土”是一種文化忌諱,所以沒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同時,古人認為太歲既可以食用,又可以入藥,長期食用則有“輕身不老,延年神仙”的效果。當然,這種說法不足為信,科學家建議不要輕易食用太歲,因為太歲實際上就是由細菌、粘菌和真菌三類菌體構成的一個大型粘菌複合體,它以細菌、酵母菌、黴菌孢子等微小生物為食,如果貿然食用風險還是很大的。

歷史上關於太歲的記載,最早見於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山海經》中對太歲的描述是“食之盡,尋復更生如故”、“食一片復一片” 。根據這種說法,太歲可以食用,它自己也可以再生。《山海經》中說堯、舜、禹等帝王皆過百歲,他們都吃過太歲。

太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人說太歲的生長違背了自然規律

秦始皇可能看過《山海經》這本書。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派徐福到處尋訪長生不老之仙藥。徐福先後到達蓬萊、瀛洲等地,結果並未如願。據說秦始皇讓徐福尋找的仙藥就是太歲。

成書於東漢時期、被認為是已知最早中藥學著作的《神農本草經》對於太歲的描述是“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太歲又稱肉靈芝)

太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人說太歲的生長違背了自然規律

到了現代,隨著生物學的發展和相關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對於太歲的瞭解也更加全面。一般認為,太歲生長在二十到一百米深的地下,終日見不到陽光,厭氧,只要有水它就能存活,以微小生物為食。太歲的繁殖依賴孢子和菌絲,具有很強的活性。

太歲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從它身上任意切割掉一部分,它都能夠繼續存活並再生,但是也並非人們傳說中的可以無止境生長。

太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人說太歲的生長違背了自然規律

在自然界中,太歲非常稀有。如果僅僅從稀有程度上考慮,太歲或許可以列入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不過它既非動物又非植物,所以這就很尷尬了。

近年來,每當有人偶然挖到或者撿到一塊太歲,都能成為轟動一時的新鮮事兒,原因就在於太歲的市場價格很高,撿到太歲就等於撿到寶了。據瞭解,品相完整的太歲每公斤能夠賣到數萬元甚至更高。

太歲的個體差異也很大,有的不到一斤,有的重達上百斤。不同的太歲在顏色上也有很大差異,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有褐色的,還有紅色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