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夏商周能存在五百年左右,而秦以後王朝極限是三百年左右?

在中國歷史上,存在這樣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秦朝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存在年代都在五百年左右——比如夏朝延續四百年,商朝延續六百年,周朝滿打滿算存在八百年。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算得上空前絕後的長度。而秦以後,幾乎所有王朝都沒能突破三百年——雖然兩個漢朝加在一起一共四百多年,但實際上,東漢和西漢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王朝。東漢實際上並不是西漢的復辟,而是劉秀重建的新王朝。兩宋加在一起雖然也超過三百年,但事實上,如果沒有金兵南征的話,北宋也會在宣和時代之後不久,毀滅於農民起義之中——方臘起義,只不過是北宋全面農民起義的先聲而已。

為什麼夏商周能存在五百年左右,而秦以後王朝極限是三百年左右?

至於唐朝、明朝和清朝,都不曾超越三百年大關。那麼,為什麼進入秦朝以後,王朝的壽命變短了?這一切,和古代社會的經濟技術變化,有巨大的關係。

1、夏朝情況

現如今,關於夏朝是否存在的問題,在世界歷史學界範圍內存在很大爭議。不過,有一點是中外主流學者公認的:那就是根據殷商時期青銅器的冶煉水平以及經濟體量等角度推算,夏朝即便存在,也應該是一個處於新石器時代的王朝。類似美洲大陸後來的印加帝國。而國家的形態,一般認為,夏朝應當是一個部落聯盟模式的國家——夏朝君主事實上是多個部落的首領。而夏朝君主直轄外的部落,就是所謂的夏朝諸侯——商族,算是夏朝的部落之一。這個模式其實並不陌生。西漢時期匈奴的模式,應該和夏朝類似——匈奴單于約等於夏朝天子,而匈奴單于統治下的多個部落,約等於夏朝的諸侯國。

因此對於夏朝來說,主要的威脅在於兩點:夏朝是奴隸制國家,而且應該是比較初級的奴隸制國家。因此對於夏朝來說,最大的威脅莫過於奴隸起義,或者夏朝被其他部族推翻。而從當時的社會情況來說,奴隸起義並不具備可操作性。所以,對夏朝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被外來部族覆滅。

從夏朝的少康復興夏朝以後,夏朝的實力就得以長期碾壓周圍部族。這一切直到夏王孔甲在位時期才發生了變化。孔甲時期,夏朝的諸侯商部落崛起,並在孔甲重孫在位時期,滅亡夏朝——換句話說,假設商部落沒有得到發展,夏朝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為什麼夏商周能存在五百年左右,而秦以後王朝極限是三百年左右?

2、商朝情況

商朝時期,青銅冶煉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時至今日,很多青銅器國寶,都是殷商時期冶煉的——比如著名的四羊方尊。甚至目前發現的、華夏曆史上最早的文字,也出現在商朝。而從殷商貴族墓葬——比如婦好墓葬裡,發現了和田玉製成的陪葬品——這說明早在殷商時期,中原就和西域,有過商旅方面的來往。

從上文可以看出,商朝的規模、經濟體量,無疑要比夏朝發達很多。不過,商朝也吸取了夏朝的教訓。根據考古資料,商朝曾對周圍的部族發動過多次討伐戰爭,每次討伐都儘量消滅對方的部族。商朝後期,周部落強大。商朝也多次對周部落進行施壓。多數學者認為,商朝對周部落的打壓效果不大:因為商朝君主曾把王室女子許配給周部落的酋長。這說明商朝也意識到:單獨依靠軍事實力,不能壓制住周部落。果然,到了商朝末代君主商紂王在位期間,商朝被周部落糾集一大群部落所覆滅。商朝重蹈夏朝的悲劇,不同在於,商朝存在六百年,比夏朝多了兩百年。

3、周朝情況

周朝的情況和夏商周王朝存在一定的不同之處。那就是夏商王朝時期的諸侯,其實就是部落酋長,只不過接受了夏商君主的冊封而已。這種情況類似後世的明清朝廷冊封緬甸、琉球、越南的君主為王爵一樣。換句話說,你就是不冊封,人家也依舊是國王。

西周初年,情況發生變化。此時西周天子利用滅亡商朝的餘威,對周圍部落進行了改造:那就是西周天子冊封西周的宗室和功臣為諸侯,去給部落當老大。當然部落原先的酋長肯定不服。但是考慮西周天子連商朝都能擺平,最主要的是,西周有青銅武器,還有戰車,而很多部落還處於新石器時代。所以無論如何,這些部落都不是西周對手,因此只能預設西周朝廷的安排——這種事情,後世的匈奴也幹過。比如匈奴就經常殺死西域一些小國原本的國王,然後委派其他人來當國王。

西周的這一舉措,在西周初期確實為周朝帶來了太平。但也就過了一百年以後,齊國就已經開始不服從西周朝廷的號令。不過主體來說,西周天子還能掌控局勢。到了西周後期,西周終於因為諸侯最大的緣故覆滅。之後諸侯擁立周平王做了新的周天子。這便是東周。東周存在六百多年。但是周天子只是中原的象徵而已。因為周天子無權無勢,人畜無害,所以,多數諸侯都願意儲存周天子。直到東周後期,沒啥教養的秦國人,不願意繼續讓周天子存在下去。最終,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去世,秦禁止周王室繼續擁立天子,周朝覆滅。

4、秦以後的情況

秦朝以後,歷朝歷代面臨的情況,和夏商周有本質不同。對於夏商周來說,一來是奴隸制社會,被壓制的奴隸不具備反抗條件。二來,夏商周可以透過對外擴張,來解決內部經濟問題。

這一切在秦朝以後發生變化。因為秦朝以後,封建生產關係得以確立。封建生產關係下的農民,具備反抗條件。並且,秦始皇時代就已經將帝國擴張到了當時中國的版圖極限——秦始皇時代,秦朝的版圖最南端甚至一直到越南中部。此時的秦朝,北方是茫茫戈壁,東北則是苦寒之地。西北也是蠻荒的戈壁。西南是青藏高原。之後的歷朝歷代,也基本上繼承了這個版圖的模式。

這意味著:從秦始皇時代開始,秦朝的人口增長沒有停止,但是版圖擴張卻無法繼續變大了。因此,當人口膨脹到一定程度,朝廷卻拿不出有效解決方案的時候,就會產生流民。而流民往往會被組織成農民軍,導致朝廷覆滅。西漢皇族願意把江山禪讓給王莽,原因就是當時西漢已經處於流民起義的前夜。事實上,王莽的朝廷也確實被流民推翻。此外,後來的西晉、元朝、明朝,都是被流民推翻。隋唐兩朝的致命一擊,其實也來自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