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肇慶名醫】杏林中潛學醫術 桃李下育醫學之道

【肇慶名醫】杏林中潛學醫術 桃李下育醫學之道

吳社泉在診症。

文/圖 西江日報記者 伍穎欣

他,以誓做中醫人的情懷博採眾長不斷進取;他,以秉持好醫生的情操心繫患者祛病除疾;他,以當好帶頭人的精神為人師表履職盡責;他,以素懷治病的愛心播撒春暖服務大眾。與中醫共處三十餘年,耳順之年的他在該領域仍追求不斷進取,用中醫之道在肇慶乃至大灣區得到精進發展。他,就是肇慶、廣東省名中醫,吳社泉。

從懵懂“小生”到中醫名醫 憑“精”獲患者口碑

初見之下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套在吳社泉身上的諸多專家名號,反而是他那褪去諸多光環後的,溫文儒雅的談吐以及常常掛在臉上的親切笑容。正所謂“大醫德為先”,和藹的微笑是提升患者信心的一劑良藥。吳社泉告訴記者,在中醫這個領域已經30多年,心態也得到了很大的變化,面對患者,我時刻保持著耐心、放鬆的態度,只要他們能康復,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滿足。

1984年,吳社泉從廣州中醫藥大學畢業,1993年來到肇慶中醫院,當時只有21歲的他,如同現在初出茅廬的青年一般,懵懂、迷茫,但憑藉著對中醫的一腔熱血,很快收穫了一批批患者的口碑。“剛開始工作最常見就是質疑,很多患者覺得你資歷尚淺,沒有太多經驗給他們看病,幸好當時的梁老先生(梁劍波)和梁宏正名中醫一直教導我,傳遞我知識,讓我不僅學懂中醫,還學懂怎麼做一名中醫。”

在行醫的35年裡,吳社泉從未休過假,一心撲在中醫事業上。在患者眼中,他是一位處處為病患者著想、親力親為的“吳伯伯”。對待患者,吳社泉更是把他們當作朋友般對待,傾盡全力。2005年,一位22歲患有嚴重腎病的患者在廣州某醫院治療,多次治療過程中後果都不理想,還出現了併發症,看病的錢也將近花光。經熟人推薦後,認識了吳社泉,但由於身體不便,難以前往醫院就診,在這樣的情況下,吳社泉決定親自驅車前往醫院接該名患者回到肇慶,經過長達4年的治療,用中藥對症下藥,腎病得到了好轉,如今也再沒有復發,患者對他感激不盡,更成為吳社泉的一位摯友。

寓醫於樂,無怨無求,這是他在名老中醫梁劍波教授梁氏流派上學到的中醫之道,為感謝吳社泉的幫助,不少患者都會親自送上錦旗,“曾經遇到一位患者,他在農村種菜,家中積蓄不多,他的病治好後,他親自送上了栽種的苦瓜和蔬菜,讓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患者將他最珍貴的東西給予你,施比受有福”。

亦師亦友 桃李滿天下

作為梁氏流派第四代傳人,吳社泉也從一位中醫“小生”成長為名中醫,而眾多身份中,他卻更享受自己是一位師者,如今有不少中醫師都曾經是吳社泉的學生。“吳主任是一個非常勤奮的醫生,他對中醫學術追求孜孜不倦的精神讓我們為之敬佩。”他其中一位學生,也是肇慶中醫院腎病科副主任醫師張曉娟這樣對記者說。

在採訪過程中,吳社泉也剛好在帶教,只見他拿著厚厚一本筆記本,隨機抽問實習生。來自肇慶醫科高等學校的曾志斌和周泓宇,是吳社泉帶教的學生之一,因為對中醫懷有濃厚的興趣,年紀輕輕的他們立志當一名中醫師。“吳主任很耐心,而且他會靈活運用書本的知識再去教導我們,在臨床上也會跟我們解釋要領,在他身上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

醫學,需要傳承,中醫精神,也需要傳承。在“傳道授業”上,他經常讓弟子在一旁觀摩學習,不時地傳授他們中醫知識,並進行手把手教學。日常,他還不定期對科室的醫生進行教學講課、病例討論,每週兩次教學查房,讓他們從中掌握到更多地醫學知識,有效地提升技術水平。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不斷精進發展,在成為名醫前,有幸得到名中醫梁劍波、梁宏正的點撥,因此在教導現今學生的時候,吳社泉也希望能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生,除此之外還要理論創新,臨床不斷鑽研,還要用心對待患者,不能自怨自艾。

耳順之年仍抱鴻鵠之志

溫文爾雅、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令人忘記吳社泉的真實年齡。採訪中,吳社泉告訴記者,明年自己就退休了,但他眼神中仍表達了對中醫那一股熱愛。作為一名奮鬥在中醫臨床一線三十餘年的腎病專家,儘管中醫造詣精深,擁有著大量臨床診療經驗,吳社泉依然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平日裡,吳主任在繁忙工作之餘仍堅持跟省名中醫梁宏正以及其他中醫專家學習中醫知識,深入鑽研多種疑難疾病,積極尋求中醫對疾病治療的新方向新突破。”中醫在配合西醫的治療上,還能固本培元,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我也在自己的專科領域上,如腎病、肝病甚至腫瘤,透過中醫療法,讓患者減少更多疾病疼痛。”吳社泉說。

三部著作、十多項科研成果(有六項分獲省局和市科技進步一、三等獎)、二十多篇論文,這是吳社泉圍繞名醫的學術思想在醫學學術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時,他還開展了內服、外用、辯證施善、情志療法、治未病等綜合治療方法,參與創制十多個價廉效佳的院內製劑,深受患者歡迎。

談到日後的發展,吳社泉告訴記者,肇慶的中醫文化底蘊深厚,在整個廣東省乃至大灣區都有出色的表現,近年來我們也積極加入大灣區醫學聯盟,如腎病、內科等,經常走出去參與講座、學術交流研討,讓更多人瞭解肇慶的中醫文化,同時汲取各方長處,在不同病種上充分發揮中醫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