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陳平這位漢朝大臣,他如何成為劉邦手下的間諜首腦?

劉邦手下有一位嫻於運籌帷幄的間諜首腦——這就是“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的漢朝大臣陳平。據說他曾經“六出奇計”,為漢政權擴疆增土立下殊勳,常常能化險為夷、轉劣為優。其實在今天看來,這些都算不得什麼神奇詭秘之策,只是一次次大膽的間諜行動而已。

一、離間鍾離昧和范增

陳平初露頭角是在公元前204年。當時,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推翻了殘暴腐朽的秦王朝,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為了爭奪帝位,展開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漢軍兵力較弱,被項羽率兵圍於滎陽,劉邦力有不支,打算割據滎陽以西為漢地請和,項羽不準。劉邦束手無策,向左右問計,陳平站出來答道:“項羽手下的骨鯁之臣不過是范增、鍾離昧、龍且、周殷這樣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大王如果能拿幾萬斤黃金作為反間計的費用,離間他們君臣的關係,使他們內部滋生猜疑之心,然後率兵大舉進攻,擊滅楚軍是不成問題的。”劉邦同意實施反問計,並一次取出黃金四萬斤,交給陳平隨意支配,不問去處。

陳平這位漢朝大臣,他如何成為劉邦手下的間諜首腦?

擁有雄厚財力的陳平在劉邦的全力支援下,收買了許多間諜,在楚軍中製造謠言說:“楚軍大將鍾離昧跟隨項羽多年了,功勳不小,但是始終沒有割地封王。他們想和漢王聯合一起,滅掉項王,瓜分他的土地,各自稱王。”項羽生性多疑,果真不再信任鍾離昧了。

楚軍謀臣范增眼見雙方相持不下, 自己陣營又生內訌,便勸項羽急攻滎陽。劉邦害怕戰敗,再次遣使求和,請項羽派特使到城中談判。陳平認為這正是利用對方使臣不自覺地充當漢軍間諜的良機,就親自做了安排。到了談判那天,漢王劉邦備下豐盛的酒饌款待來使,酒菜剛擺上來,又故意裝成認錯人的樣子,驚訝地說:“我以為是亞父范增派來的使者,原來是楚王的使臣呀?”竟揮手命令撤去擺好的筵席,拿出些粗劣的飯菜給他們吃。使臣帶著一肚子怨氣回到營中,把他們的遭遇告訴楚王,范增從此受到懷疑。

後來他再次建議急攻漢軍的時候,楚王害怕裡面有圈套,不肯同意。范增察覺出楚王不再信任他了,大怒道:“天下大事已定,大王好自為之吧。但願能保全我這把老骨頭,回鄉做個老百姓就心滿意足了。”范增又氣又急,堅決辭職,在返鄉途中還沒有走到彭城,就因為背上毒瘡發作死去。

二、用計讓劉邦逃走

陳平這位漢朝大臣,他如何成為劉邦手下的間諜首腦?

陳下屢次用間的結果,雖然不損一兵一卒,弄走了楚軍勇將謀臣,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雙方力量的對比。一個月後,楚軍攻城愈急,漢軍糧草又將告罄,難以支援,劉邦眼看就要被擒捉為階下囚。關鍵時刻,陳平義獻一計;在傍晚大開東門,派漢將紀信裝扮成漢王,派女子二千人,披甲執矛,裝扮成漢軍士兵絡繹不絕開出城去,大肆宣揚:城中糧食斷絕,漢王出城投降,騙得圍城的楚軍歡呼萬歲,都跑到東門來看熱鬧。劉邦趁機帶上幾十名輕騎悄悄從西門溜走,逃回關中。發覺上當的楚王項羽把紀信活活燒死。

項羽在滎陽連中反間計,失掉了高階謀士范增,有事又不與文臣武將商量,猜疑左右,終於功敗垂成。而設計使漢王劉邦遁逃的陳平名氣大增。此後這位工於反間的謀士確也不負盛名,在說服劉邦暫封韓信為王,最後偽遊雲夢擒拿他的行動中都有令人稱歎的計謀,至於解白登之圍更是他生平得意之作。

三、解白登之圍

那是公元前200年秋,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率領強悍的匈奴軍隊四十多萬人佔領了漢朝北方軍事重鎮馬邑,專門在此防禦匈奴侵擾的韓王信舉旗投降,合兵進擊晉陽。

這個冒頓原是匈奴首領頭曼單于的太子。頭曼單于晚年寵愛一個美人,立為閼氏(即單于正妻)。後來生有一子,頭曼單于就打算廢去太子冒頓,改立小兒子為太子。老單于想出一條借刀殺人之計,派冒頓到西域的月氏做人質,緊接著便發兵圍攻月氏。大怒之下的月氏人要殺掉這個人質出氣,卻不防被他偷了一匹快馬,獨身一人逃了回來。

從此以後, 冒頓念念不忘老單于的陷害之心,又怕太子地位難保,就日夜抓緊操練手下人馬。公元前209年,他隨父親頭曼單于圍獵,暗暗將自己發明的鳴鏑響箭射向頭曼,手下人跟著數箭齊發,射殺了自己的父親。冒頓隨後殺掉後母和小兄弟,登上單于之位。

陳平這位漢朝大臣,他如何成為劉邦手下的間諜首腦?

不過,能征慣戰的匈奴軍隊這次進攻晉陽並沒有佔到便宜,在劉邦領兵親征的軍事壓力下,冒頓被迫收縮兵力,退到代谷。

劉邦進了晉城,有人報告他說,前隊兵馬節節勝利,可以大舉進攻,徹底根除後患。然而劉邦沒有輕舉妄動,而是派使者去匈奴部落假意通好,藉機探察對方的軍事實力。匈奴人知道大戰迫在眉睫,漢使“光臨”的真正用意是什麼,便叫壯士牽著肥馬隱匿起來,不讓漢使發現。漢使受了矇騙,回報說匈奴兵弱馬瘦,可以攻打。劉邦最後又派奉春君劉敬為使前赴匈奴營中,聲稱欲與冒頓談判,劉敬看到的情形與前任使節一樣,心裡卻產生了懷疑,派人報信說:“兩國相攻,止應該矜誇各自長處。現在臣下之看見了老弱殘兵,這一定是想顯示短處給我們看,在別的地方埋伏有奇兵,我看切不可進攻匈奴。”

劉敬的話是對的。其實冒頓這種以強示弱的辦法並不新鮮,乃是師學春秋兵家故智。早在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率兵攻入隋國,他先派使者同隋國談判,打算兵不血刃就獲得成功。隋國派大夫少師為全權代表到楚軍營中談判,楚國大夫鬥伯比對楚王說:“我國之所以不能隨心所欲地支配漢水以東的各國諸侯,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策略不對。現在我們又大肆動用武力,大兵壓境,他們感到害怕,必然聯合起來對付我們,這樣是很難離間他們的。隋國是漢水以東諸小國中最大的國家,如果讓它強大起來,必然會同其他小國離心,造成不和,這對楚國是有利的。隋大夫少師是個浮誇不講實際的人,我建議把老弱殘兵擺出來,以顯示我兵力不強。”於是楚王盡出老弱兵士,請少師來看。果真少師認為楚國可欺,回去後勸隋國國君出兵追擊楚軍。這一魯莽行動被明眼人季良所制止,他說:現在楚國正在強盛時期,擺出老弱殘兵,是用假象來引誘我們,君主何必急急忙忙去追趕他們呢?

可惜,老於世故的劉邦這次頭腦發脹,忘了前人的歷史教訓,認為劉敬的分析純是一派胡言,喝令把他送到監獄裡關起來,待打了勝仗再回頭算帳。劉邦親自率領一隊人馬追趕匈奴,剛抵達平城,就發現匈奴騎兵從四面合圍過來,個個剽悍強壯,哪來什麼弱兵瘦馬?劉邦心知上當受騙,與手下官兵拼命殺出一條血路,退到附近的白登山上,冒頓大軍又把這山緊緊圍住。漢軍困守了幾天,逃不出去,又無糧草供應,眼看厄運就要臨頭了。

說來也怪,七天之後,數萬匈奴鐵騎竟然自動解圍,給劉邦的軍隊放開一條生路。這蹊蹺的結局很長時間令人莫名其妙,連寫作《史記》的史學大師司馬遷也未做詳細記載。直到桓譚的《新論》一書披露了事件真相,人們才知道這又是陳平用間的“傑作”。

陳平這位漢朝大臣,他如何成為劉邦手下的間諜首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