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943年中英新約簽訂時,英國玩一手段,此人若堅持,香港就能收回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香港是英國的王冠殖民地,是除印度之外最重要的殖民地。

英國的既定方針是不把香港歸還中國。

為長期佔領香港,九龍新界也不能交還中國。

早在1931年6月20日香港總督就建議說:

“不僅九龍城,而且整個新界,從經濟上、戰略上看對香港來說都是絕對需要的。所以不能交還中國。”

在由英國駐華公使藍普森主持撰寫的1931年英國關於廢除不平等條約的草案中,又明確規定上海租界可以歸還中國,而香港絕對不能歸還。

1943年中英新約簽訂時,英國玩一手段,此人若堅持,香港就能收回

克拉克於1942年10月20日重申這一方針。

他說:

“根據藍普森爵士1931年6月20日的建議,我們不能把九龍還給中國。我們不必給予任何理由,只通知中國政府九龍問題以後再說。”

1、國民政府收回香港的努力

中國政府則堅決要求收回九龍。早在1942年7月15日,中國外交次長傅秉常約見英國駐華大使館官員安德魯斯,要求收回香港,但遭到英國政府的拒絕。英國宣佈要透過談判放棄在華的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後,又明確宣佈香港不在談判歸還之列。

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理查德,勞於10月14日在下院回答是否把香港歸還中國這個問題時說:“不還。我們提出的廢約只是廢除治外法權。”

英國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是十分頑固的。外交部遠東司司長克拉克在一份絕密檔案中指示:“如果美國支援中國收回香港,英國絕不能屈服於美國壓力。”

10月24日英國提交了談判草案,拒不歸還九龍。

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勞10月14日的講話傳到中國後,輿論大譁。中國人民立即提出抗議,譴責英國的帝國主義行徑。中國政府順應民意,於1942年11月23日提出了要求歸還九龍的談判草案。

不過這個草案同時也反映了國民政府的軟弱,草案只提要求歸還九龍,不提香港。但是即使如此,英國也拒絕討論。因為雙方都十分清楚,九龍的得失實質上關係著香港的未來。

1943年中英新約簽訂時,英國玩一手段,此人若堅持,香港就能收回

薛穆開始時希望英國政府不要與中國政府在香港問題上發生衝突。他建議把香港還給中國。但是薛穆受到外交部申斥,嚴令他在談判中拒絕討論九龍問題。

外交部內甚至有人說他像一箇中國代理人而不像英國在華代表。

英國外交部於1942年12月5日發給薛穆一份機密電報,文中指示:

“不要在目前的條約談判中考慮新界問題,這與廢除治外法權無關。1898年條約已經說得十分明白,九龍新界是英國擴大的領土,這與租界是兩回事。你應通知中國政府九龍新界不在討論之列。”

電文還提到若談判形成僵局時將如何處理的問題,指出屆時薛穆應該按如下的內容告訴中國政府:

“在盟國勝利後,英國將尋求遠東的重建。為了遠東的持久和平與秩序,要求所有有關國家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屆時英國會與中國討論在租借有效期內九龍新界的安排問題。”

從此薛穆奉命行事,不再提歸還香港問題。

2、為什麼英國如此堅決地拒絕討論九龍問題呢?

在一份名為《目前中國形勢與英美對華政策備忘錄》的絕密檔案中,英國外交部說了不歸還九龍的理由。

這份檔案說香港殖民地由三個地區組成,第一是香港島,由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英國;第二是香港對面的九龍半島的一部分,由1860年的《北京條約》割讓給英國;第三是九龍新界,由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給英國99年。

九龍新界包括大陸的一部分及鄰近230多個小島嶼,總面積約405平方公里。

英國租借九龍新界的第一個原因是“防衛和保護香港殖民地”,第二個原因是九龍是香港供水的主要來源。

英國拒絕討論九龍問題的做法遭到了中國人民的反對。

1943年中英新約簽訂時,英國玩一手段,此人若堅持,香港就能收回

著名作家林語堂在美國著文對此加以批判。他說英國從殖民主義立場出發,拒絕談判歸還九龍,並採取了耍賴的辦法。丘吉爾不僅拒絕歸還九龍,聲稱“英國立國的唯一目標,就是要獲得殖民地”,而且還公開要求美國不要插手香港問題。

真是狂妄之極。但是林語堂認為丘吉爾的陰謀不會得逞,他說蔣介石已經明白宣告中國不是侵佔他國領土,而是要收回自己的領土。這是合理合法的。

林語堂警告英國:

“即使中國政府不打算與英國兵戎相見,但是中國人民為了收回香港是不惜與英國一戰的。中國的五百萬士兵在對日戰爭中流血犧牲,不是為了讓英國重新佔有香港這個英國從鴉片戰爭中掠奪來的戰利品和號稱英國王冠上第二顆最明亮的鑽石的。”

英國拒絕討論九龍問題的蠻橫舉措,也遭到了中國政府的反擊。宋子文在談判中寸步不讓,堅決要求收回九龍。他在每次談判中都重複這一立場,並以此作為簽約的先決條件。吳國楨則具體地闡述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民族感情,並且從法律的角度力爭收回九龍。

他說香港和九龍都是由不平等條約引起的問題,既然談判廢約,當然要涉及九龍。

不歸還九龍,不平等條約的廢除就不完全,中國政府亦無法向人民交待。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使談判幾成僵局,條約遲遲不能簽訂。

3、英國人的欺騙手段

面對僵局,英國政府改用另一辦法替代拒絕討論九龍的立場。

英國外交部要中國在簽訂條約之後,向英國提出一個照會,內容是“雖然九龍不在目前廢約談判的討論之中,但是中國保留戰後再提出九龍問題的權利”。那時英國政府則迴文表示“同情”中國的這要求, “願在戰後收到中方要求時加以考慮”。

1943年中英新約簽訂時,英國玩一手段,此人若堅持,香港就能收回

由於這個辦法並沒有承諾戰後一定會把九龍歸還中國,因而再次遭到宋子文拒絕。於是英國轉而採取軟硬兼施的辦法,決心迫使中國在條約談判中放棄九龍問題,迫使中國不得不按英國的條件辦事。

它一方面威脅說如果中國堅持要收回九龍,英國將放棄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打算,不再與中國簽約;另一方面由薛穆出面,私下向顧維鉤許諾,說英國政府戰後一定會把香港歸還中國。薛穆要顧去遊說宋子文和蔣介石。

顧維鈞當時任中國駐英大使,回國述職以備諮詢。他與艾登及薛穆有長期的工作關係和交往,對英國人的諾言深信不疑。由於他是老資格外交家,所以他的話在中國外交事務上有一定分量,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次談判的程序。他多次向宋子文談了他本人對中英談判的看法,主張按英國條件辦事。

開始宋子文不接受顧維鈞的意見。在12月14日談判會上堅決表示如果不收回九龍就寧可不籤條約,使這次談判不歡而散。

吳國楨在請示蔣介石後,於12月21日召見英國駐華大使館參贊臺克曼,堅決要求收回九龍,希望英國再次考慮中國的這一立場,但仍被拒絕。

後來薛穆提出如果中國對租借條件不滿意,可以討論,但不可能討論歸還九龍問題。這種企圖使中國為了租借條件而放棄收回九龍的建議被宋子文拒絕。

儘管如此,宋子文仍抱著僥倖心理,希望英國在最後時刻改變想法,歸還九龍。

1943年中英新約簽訂時,英國玩一手段,此人若堅持,香港就能收回

但是他不知道正是在12月21日英國戰時內閣已正式授權薛穆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宣佈英國政府的正式立場:

“九龍不在當前條約談判討論的範圍之內,但是英國準備在戰後討論這問題。”

在12月25日這次最為重要的談判中,吳國楨據理力爭,指出九龍問題屬於不平等條約範圍。宋子文立即插話希望薛穆能明白吳國楨所指的是什麼。薛穆說他當然明白。於是薛穆最後攤牌。

他說:

“既然這樣,中國政府應先發照會給英國,說明九龍雖然不在當前談判的內容之中,但中國保留戰後提出這個問題的權利。”

他說如果中國這樣做了,英國政府會同意以後再考慮這個問題。

這樣談來談去英國都是那句老話:戰後再說。雖然宋子文口頭上仍然堅持不解決九龍問題絕不簽約的立場,但這時他的決心實際上已經動搖了。

會後他在外交次長王寵惠家裡召集會議,商討對策。顧維鈞也出席了會議。會上顧維鈞認為要在條約與九龍之間進行取捨。他提出了所謂又能體面退讓又不放棄九龍的原則,那就是接受英國政府的立場,即中國同意九龍不在目前談判的範圍內,但中國保留戰後提出討論九龍問題的權利,而英國同意戰後在收到中國要求討論九龍問題的照會後加以考慮。

顧維鈞還強調說:

“如果不簽約,英國很可能發表一項宣告,說他們原來的提議是廢除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而且已就此草擬了條約達成了協議。但中國提出並一再堅持歸還九龍,並堅持以廢除九龍租借權為簽署條約的條件。”

顧維鈞上述話,明顯有不實之處,因為雙方並沒有草擬一致的條約,更沒有達成協議。否則何必再談判無法打破僵局呢?

1943年中英新約簽訂時,英國玩一手段,此人若堅持,香港就能收回

顧維鈞為了勸說宋子文等人還說:

“英國還會解釋說它並非不願討論這個問題,但目前九龍不在英國手中,因此建議戰後勝利再行討論。英國發表了這樣一個宣告,就可憑世界輿論來評價是非了。”

顧維鈞擔心如果這樣英、美就會不廢除不平等條約了,因為“英美輿論認為中國收回九龍是為在敵人佔領下的領土問題進行爭吵”。

顧維鈞說九龍是香港問題的一部分。“而後者是事關原則的領土調整問題,英國認為這類領土應在戰後根據情況,透過與其他盟國協商來解決。如果現在提出這個問題,盟國之間就會產生意見分歧,從而損害盟國之間的團結。再者所談的領土仍在敵人手中,因此這種爭論只是空談。”

顯然顧維鈞上述對英國政策的估計是錯誤的。英國的真實態度是談判中拒絕討論九龍問題,戰後也不會把香港、九龍歸還中國。

4、國民政府最後的努力

宋子文等人正一籌莫展,不得已同意放棄收回九龍的要求。當晚由吳國楨草擬了一個備忘錄交蔣介石審批。

在見蔣前,顧還建議用以下兩點去說服蔣介石:

第一,談判破裂將意味著盟國團結的破裂;第二,在中國對蘇關係中需要英國。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終於接受了顧維鈞的意見。但他親筆批示:“英國要宣佈歸還九龍租借地。”

不過宋子文還是為收回九龍作了最後的努力。他於12月28日召見薛穆和臺克曼。宋說他無法說服同事和中國政府接受英國關於戰後再討論九龍的主張。

1943年中英新約簽訂時,英國玩一手段,此人若堅持,香港就能收回

由於中國人民決心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希望在當前談判中一刀切,因此除非英國政府答應或表示戰後願意歸還九龍,否則中國政府不能簽約。薛穆對此表示遺憾並將上述觀點報告了英國政府。

到此時為止,薛穆仍然不相信國民政府會最後同意簽約。

他憂心忡忡地彙報說:

“如果我國政府不做某種表示願意終止九龍租借權,中國政府是否會簽約仍然令人懷疑。”

然而老謀深算的英國政府並不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

宋子文則以為英國早已多次答應在簽約後的換文中給予歸還九龍的保證,所以沒有想到英國政府沒有正式回答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而且他在12月28日對薛穆和臺克曼的講話一方面是做給蔣介石看的,另一方面是最後碰一次運氣而已。因為條約的簽訂勢在必行,宋子文被迫結束了在九龍問題上與英國的爭論。

談判中雙方還就其他問題進行了鬥爭。

有的達成了協議,取得了諒解。有的迫於形勢,英國放棄了在華特權。

例如英國要求保留單方面的“最惠國待遇”,中國則堅決要求取消。宋子又說由於中國經濟落後,不能丟掉保護自己的貿易和工業發展的政策,中國必須對貿易進行控制和壟斷。由於中、美正在進行的談判中取消了這一條,英國無能為力單獨保留這一條款。

英國政府明白無法使美國把這一條款寫進中美新約,因此英國才被迫取消了這一要求。有的則留待戰後談判解決。例如英國要求保留“通商”這一條款。中國則表示由於《南京條約》上“通商”一款象徵著不平等,所以必須廢除。至於通商的具體問題,留待戰後簽訂《中英商約》來解決。由於中國強調戰時中、英之間實際無商可通,貿易停頓,所以英國也只好同意戰後再說。

1943年中英新約簽訂時,英國玩一手段,此人若堅持,香港就能收回

雙方還在沿海貿易和內陸航行權等問題上進行了鬥爭。中國堅決反對外國船隻在中國內陸航行,英國政府則提出如果這樣中國船隻也不能在緬甸內河航行,因為緬甸是英國殖民地。最後雙方妥協,各自保留對對方船隻關閉任何港口的權利。

1943年1月11日中英正式在重慶簽約。蔣介石對條約的簽訂並不高興,因為中國並沒有收回九龍。在出席簽字的慶祝會上,英國駐華大使薛穆注意到蔣介石臉色陰沉,心情非常不好。在條約簽訂後,中國仍然要求收回九龍。

簽約當天,宋子文就向英國政府提交了照會,要求保留戰後收回九龍的權利。但是薛穆回答說該照會已轉交英國政府,其餘無可奉告,結果是英國連回文也沒有給。

簽約後的換文中更無英國答應戰後討論九龍問題的字樣。這再次表現了英國政府的狡猾,為日後賴賬埋下了伏筆。

1943年中英新約簽訂時,英國玩一手段,此人若堅持,香港就能收回

儘管如此,宋子文、顧維鈞等人還是抱著幻想,希望戰後英國能歸還九龍。

然而事情的發展證明談判中英國答應戰後討論九龍問題只是一種欺騙。英國根本不準備討論九龍問題,更不會歸還香港。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