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正觀漫讀|人生如坡:上坡時不高看自己,下坡時不小瞧自己

▲點選收聽音訊

“上坡路和下坡路,其實是同一條路。究竟是上坡還是下坡,取決於你怎麼走。”人生如坡,會抵達高峰,亦會經歷低谷。

上坡時穩得住,下坡時立得住,才能在進退無常的人生中,化坎坷為坦途,走好每一步。

1上坡時,學會“低頭”

諸葛亮在《將誡》中說道:“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人生總有得意時,少年遊,一日看盡長安花,意氣風發,有何不可?人生不是不可得意,而是不可得意忘形。人在上坡走順境路時,更需警醒。

在一部電影中,主角孫先生創業十年,依舊保留著公司開業當天所開的那瓶酒。他特意剩下半瓶,說要等到公司“關門”那天再喝。

孫先生的生意越做越順,酒櫃裡的酒越存越多,可他還是最珍愛那“半瓶酒”。他說,每次開啟酒櫃,那“半瓶酒”都在告誡自己,珍惜眼下的一切,不自我鬆懈。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安於現狀、無憂無慮的人,很容易被這個多變的世界淘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先賢和白丁都推崇的智慧,歷史也告訴我們,有備無患才能長治久安。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人想退步,不費吹灰之力。但要想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網上流行一句話:“現在比你優秀的人,私底下比你還努力。”這並非“內卷”或“內耗”,而是提醒和砥礪。那些長期能夠走在上坡路上的人,是因為他們一直都在默默付出。

2下坡時,學會“抬頭”

楊絳說:“我們曾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人生之路,沒有長期的繁盛,也沒有永久的沉淪。上坡時,不要瞧不起正在爬坡的人;下坡時,也不要看輕自己。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八歲時過目成誦,十歲就能下筆成詩,從小被認為是狀元之才。但自他二十二歲起,連續兩次在參加會試時,均未中榜。

當時很多考生因榜上無名而嚎啕大哭,只有王陽明無動於衷。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於是都來安慰他,而王陽明卻笑著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他明白,在人生的賽道上,得意有時,失意亦有時。一味地低頭沉浸在逆境中的痛苦裡,只會因為看不到光明而鑽進昏暗的死衚衕中。順境,要有泰然處之的清醒;逆境,更要有坦然接受的勇氣。

年輕時,我們總以為人生的好與壞,取決於某一次的成與敗。但所有的輸贏,都是暫時的。

成功時別驕傲,因為它會過去,失敗時別消沉,因為它也會過去。

3上坡不輕狂,下坡不言棄

楊絳先生曾說:“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人這一生,不可能步步都是登雲梯。處在高峰時,不必把自己捧太高,看太重,接受自己總有一天會走下坡路的事實,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一個人不可能久登高峰,也不可能久處低谷,懷著平和的心態,才能從容不迫地面對生命中的起落沉浮。漫漫人生,只要保持平常心,上坡時別自傲,下坡時別沮喪,才能在起伏無序的人生中,保持泰然處之的淡定和從容。

上坡時不高看自己,下坡不低看自己,才是生活的大智慧。

(作者 洞見·李思圓 來源 洞見微信公號 主播 連曉東 製作 王宜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