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刀馬旦的花槍從觀眾頭頂掠過!與京劇攜手,江城“沉浸式小劇場”邁出第一步

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張聰

通訊員 滑凌雲

攝影:極目新聞記者 蕭顥

“扈三娘”的花槍從前排觀眾頭頂呼呼掠過,“矮腳虎王英”在所有人眼皮子前翻轉騰挪;你還能看清矮腳虎說起梁山泊座次時滿臉的志得意滿,也能洞察故事結尾,手執紅綢嫁給對方的扈三娘臉上一閃而過的落寞……

所有細緻的觀劇體驗,都是因為“近”。

8月5日晚,沉浸式京劇《一丈青》登陸武漢劇院全新搭建的小劇場,這是第十屆“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中最受觀眾關注的專案之一,因為,近兩年在上海爆火的“沉浸式小劇場演出”,終於來到了江城觀眾的家門口。

現場:

第一次離故事這麼“近”

觀眾忍不住要躲刀馬旦的花槍

刀馬旦的花槍從觀眾頭頂掠過!與京劇攜手,江城“沉浸式小劇場”邁出第一步

喜愛京劇的觀眾對《一丈青》的故事絕不會感到陌生。

接受極目新聞記者採訪時,《一丈青》中“扈三娘”的扮演者、武漢京劇院青年演員方佳歡就提到,《一丈青》其實就是老戲新改,其60分鐘的故事源於京劇劇目《扈家莊》,講述“一丈青”扈三娘與矮腳虎王英、豹子頭林沖等梁山好漢酣鬥於扈家莊,最終扈三娘敗北並嫁與王英的過程。

但是,從常規劇場的表演到沉浸式小劇場模式,《一丈青》給予觀眾的體驗又是全新的——這是大部分觀眾人生第一次與演員“近在咫尺”。

何為“沉浸式”?極目新聞記者現場採訪發現,跟其他小劇場只是面積較小、座位較少、舞臺依然設定在觀眾席正前方的基本格局截然不同的是,當天,《一丈青》的舞臺是一條寬不過兩米、蜿蜒呈蛇形的“小道”,而觀眾席則沿這條小道設定,80個座位將舞臺團團圍住。

空間設定的變化,也讓觀劇效應徹底不一樣了。

故事開場,一束燈光穿過整個劇場,音樂聲響起,身披紅色斗篷的扈三娘出現在燈光盡頭,她目視前方,臉帶悲慼從觀眾席一步步穿越而過;燈光照不到的暗處,侍女手捧扈三孃的盔頭與之相對前行,隱約投射出悲劇氛圍;

劇情中段,扈三娘與下山征討扈家莊的王英對陣,兩人纏鬥不休,花槍與雙刀就在觀眾面前交戰,扈三娘手執花槍一個旋身,緊靠著臺前就坐的觀眾甚至不自覺躲閃;

近距離也讓觀眾更細膩地捕捉到了演員的“內心戲”:王英奉命下山時先是滿臉的志得意滿,說起扈三孃的美貌時又禁不住猥瑣地擠眉弄眼……飾演“王英”的張青民還即時與觀眾互動,憧憬完扈三孃的美貌他就揚聲一喊:“你們看到那扈三娘了嗎?”一位小觀眾清脆迴應:“看到啦,好看!”

幕後:

“矮腳虎”燈一亮突然跳上舞臺

表演時演員連喘氣聲都要控制住

刀馬旦的花槍從觀眾頭頂掠過!與京劇攜手,江城“沉浸式小劇場”邁出第一步

沉浸式的體驗還來自“包裹”式的舞美。

小劇場面積大約170平米,為了配合《一丈青》的整體氛圍,劇場在四周牆面上畫滿了連綿起伏的山巒佈景,蛇形舞臺周圍則放置山石、木樁,再配合燈光和整體調色,現場極有藝術感地還原了故事的地貌氛圍。

演員的出場方式也徹底告別了從固定臺口:扈三孃的出場是從觀眾席中穿過,王英則是在燈光暗時搶先“窩”在蛇形舞臺的一個拐彎處,燈一亮,他利落跳上了舞臺。

“我算是老戲迷了,帶孩子看京劇也有好多回,但今天是第一次這麼零距離地去看演員們的表演,感覺特別興奮,而且藝術也沒有以前那麼神秘了。”接受極目新聞採訪時,帶著8歲的女兒來到現場的汪女士激動表示。

觀眾感受到的新,同時也是對演員的考驗。

接受採訪時,《一丈青》的三位主演都表示,不到半米的“觀賞空間”,需要演員的手、眼、身、法、步全都要到位,甚至連喘氣呼吸都要有所控制。

“平時的舞臺因為距離感會弱化甚至模糊演員的問題,但沉浸式小劇場就不行了。”方佳歡提到。當然,演員們也都表示,雖然有表演上的壓力,但觀眾們興奮的反應也離他們更近了,“我們也不由自主更賣力了。”

產業:

我們邁出了第一步

“沉浸式小劇場”在漢首度落地

刀馬旦的花槍從觀眾頭頂掠過!與京劇攜手,江城“沉浸式小劇場”邁出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一丈青》的嘗試也是“沉浸式小劇場”模式在武漢演出市場的首度試水。在上海,“沉浸式小劇場”經過數年培育已成為都市文化演藝新空間的代表——全年演出380多場仍然一票難求的音樂劇《阿波羅尼亞》,16個小劇場聚集於同一棟寫字樓的亞洲大廈都創造了標杆意義的文化現象。

刀馬旦的花槍從觀眾頭頂掠過!與京劇攜手,江城“沉浸式小劇場”邁出第一步

“戲曲節辦到第十屆,我們有一個求新求變的慾望。”接受極目新聞記者專訪時,武漢市演出公司總經理、《一丈青》出品人龍泉坦言,幾年前自己在上海看到沉浸式戲劇代表作《不眠之夜》時,他就一直想在武漢的劇場裡尋找類似合適的專案,“戲曲節一來我就想,能不能在戲曲的模式裡去做沉浸式的文章?”

刀馬旦的花槍從觀眾頭頂掠過!與京劇攜手,江城“沉浸式小劇場”邁出第一步

恰好此時,武漢劇院原來的食堂在重新整修,他們很快決定,要在這個本來準備變成會議室的場所裡建起一座小劇場。而要立足武漢“戲碼頭”去選擇劇目,京劇、漢劇和楚劇中無疑又是京劇的接受程度最高,“再加上《一丈青》的原故事就是以武戲為主,劇情緊湊、‘打’起來又好看,武漢京劇院又有一批脫穎而出的年輕演員……”

刀馬旦的花槍從觀眾頭頂掠過!與京劇攜手,江城“沉浸式小劇場”邁出第一步

從有了想法到站上舞臺,《一丈青》誕生前後只用了兩三個月。龍泉表示,這將是“沉浸式小劇場”的一個開端,待《一丈青》連續10天的演出落幕、本屆“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完結,他們還會思索音樂劇專案的落地打磨,“能讓更多觀眾不用離開武漢,就能看到我們自己打造的沉浸式小劇場劇目。”

刀馬旦的花槍從觀眾頭頂掠過!與京劇攜手,江城“沉浸式小劇場”邁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