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草堂讀詩|故事:張二棍《我用一生,在夢裡造船》

草堂讀詩|故事:張二棍《我用一生,在夢裡造船》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音訊格式

我用一生,在夢裡造船

這些年,我只做一個夢

在夢裡,我只做一件事

造船,造船,造船

為了把這個夢,做得臻美

我一次次,大汗淋漓的

揮動著斧,鋸,刨,鏨

——這些尖銳之物

現在,我醒來。滿面淚水

我的夢裡,永遠欠著

一片,蒼茫而柔軟的大海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張二棍的詩作《我用一生,在夢裡造船》。80後詩人張二棍,本名張常春,生於山西。著有詩集《曠野》《入林記》,曾參加第31屆青春詩會,獲得過國內多個詩歌獎項。

張二棍之前的職業可以說和“詩意”毫不沾邊,他是地質隊的一名鑽工。從十八歲進入地質隊,張二棍就長年在崇山峻嶺和窮鄉僻壤奔走。他的青春,從十八歲開始,都消耗在山野中了。

那些年,張二棍行走於荒村野店之間,出沒在山林峽谷之中,看到了太多愚昧和荒誕的事,也見證了無數人間的暖意與良善。可這一切,身邊卻沒有人可以傾訴。最後在他快要30歲的時候,開始把自己每一天耳聞目睹的,經過頭腦澄濾,再落在紙上。起初他寫的是一些小散文、小日記,再後來,他把這些文字分行,變成了詩。詩歌可以快進快出,單刀直入,不需要太多時間構思前因後果、起承轉合,張二棍更習慣這種文體創作。他無意書寫那些具有宏大、深奧主題的作品,而是聽從內心的召喚和那一瞬間被觸發的情感。

一個人在快要三十歲,已經參加工作很多年的時候才徐徐展開自己的寫作,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所幸,張二棍已經有了足夠的閱歷,有了不妄自菲薄的勇氣,也有了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氣量。白天他認真工作,晚上有了自己的時間,他就喝酒,寫詩。這樣的日子他並不覺得苦,反而“覺得這樣也挺好,埋首在人群中,沒心沒肺地活著,偶爾寫寫,偶爾大醉,偶爾悲傷。”

很多人覺得,“二棍”這個筆名帶著粗獷的鄉野民風,有點標新立異。其實這是張二棍小時候村裡人給他起的“諢號”,後來被村裡人叫慣了,他索性就以此作為筆名。“二棍”這個名字是原生態的,也是鮮活的,它符合張二棍對詩歌的追求。

有人說,張二棍的詩歌,和他腳踏的大地一樣,帶著厚重、悲憫的氣質。他的詩,像一把鋒芒畢露的尖刀,直擊現實,衝擊人性,直達靈魂。在慢慢進入中年後,張二棍寫詩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他早期寫詩往往源於有感而發,而如今,伴隨著年輕時“暴烈之氣”的銳減,張二棍開始注重詩歌的綿延、浩瀚、悠長。

他用自己一生來寫詩,並在苦難中看到愛與希望、悲憫與救贖。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張二棍的詩作《我用一生,在夢裡造船》以及詩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草堂讀詩|故事:張二棍《我用一生,在夢裡造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