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自從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在十八線小城市,市民們感受最深的是:在同一個垃圾區,垃圾桶們不再孤軍奮戰,而是四個一組整齊排列。

“溼垃圾”、“幹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可回收垃圾”,以這些名字命名的垃圾桶,雖然膚色各異,但,功能卻別無二致。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人們拎著一包包垃圾,匆匆一扔,全然不顧垃圾桶的長相與分工,從來不會瞟一瞟標註。

常言道“窺一斑而見全豹,見一葉而知深秋”,可見,垃圾分類這項大工程,從現實到理想,無疑還相隔著十萬八千里。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一本正經的垃圾分類吐槽大會

上海,是垃圾分類最早、也是執行最嚴的城市。

一名叫狐狸先生的網友倒了一肚子苦水: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垃圾分類上心頭!這比高考還難的垃圾分類,著實讓我們全家上下犯了愁。”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有人在後面跟帖說:“可不是嗎?垃圾分類,簡直就像通關打遊戲,我徹底被弄糊了;我的家中,不就只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麼?”

是的,或許單純地將垃圾分為廚房垃圾、廁所垃圾以及其他垃圾,老百姓會不會就更容易分類了呢?

而在重慶的一名匿名網友吐槽說:

“我們小區大力提倡垃圾分類,宣傳說只要積分一滿,就可以換一顆雞蛋,這原本也是一項好舉措,結果一些老太婆過於積極,為了儘快積滿,她們每天從高樓下到一樓,頻繁地扔垃圾、換雞蛋。試想,電梯的損耗和能耗,愣是驚人。”

這樣的做法,讓人害怕。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還有的地方,為了適時監督垃圾分類,實行了定時定點扔垃圾,其餘時段將垃圾桶全都封鎖起來,這更是惹怒了市民,張女士憤憤地說:

“時間一到就鎖門,別說方便了,就連扔垃圾的權利都給剝奪了,怎麼著除了朝八晚五,別的工作都配不上扔垃圾啦?”

如此高難度地要求市民配合,實在是不討喜,最終,市民們紛紛將垃圾扔到了地上。

無獨有偶,政策的實施,其實需要每一個環節都能嚴格遵守,浙江的曹先生也道出一肚子委屈:

“讓居民在前面興師動眾的分類這個、分類那個,可最後,我親眼看見還是一卡車給拉走,所以,我們分了個寂寞。”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自從垃圾分類實施以來,鬧劇真是五花八門。然而,對於這件事情,不同地方、不同的群體,行動效果卻又大相徑庭。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各顯神通的垃圾分類大招

咱們再來看看上海。

一些積極的土著大媽,只要有空,就將垃圾分類的宣傳冊,作為跟上時代潮流的必修課,學習學習再學習。不僅如此,垃圾分類也成為了鄰里交流、隔代相授的重要議題。

當你看見公交車站臺邊,一位男士呆立在垃圾桶旁,津津有味地埋頭鑽研,他絕不是在刷手機,也不是在研究電腦板,而是在用心領悟垃圾分類的細則呢。

在廣東黃埔區,垃圾分類的志願者們,在大街上隨機進行有獎問答;站桶員堅守在垃圾站,認真監督和提醒著前來扔垃圾的路人;對於足不出戶的居家人士,志願者們還親自上門宣傳,耐心傳授。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而在珠海蓮洲鎮,一個叫石農村的小村莊,管理人員對垃圾分類也使出了小妙招。

針對村民房屋位置分散、垃圾分類觀念淡薄等特點,村委發起了垃圾衛生員定時上門收集垃圾的行動。

一開始大家都很牴觸,但經過長時間的宣傳和示範,村民們慢慢接受了新生事物。每當垃圾車一上門,他們便紛紛出門分門別類傾倒垃圾。

若是分類合格,隨行的督導員將會立馬給村民蓋印積分,等到了月尾,每一戶村民可以憑藉積分卡去促進中心換取洗衣液、紙巾等生活用品。

在農閒時節,村裡也會定期組織村民,到垃圾分類宣教中心進行集中培訓,同時分發一些分類的教材。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深入人心,村裡的垃圾桶也將慢慢減少進而撤銷,從而大大杜絕了垃圾黑點。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對於村裡的廚餘垃圾,衛生管理員也進行了就近處理,將集中起來菜葉果皮等,作為漚肥原料,從而巧妙地轉化為生態有機肥。

很快,石農村成為了垃圾分類的精品村,帶動和影響著周邊各區鎮和各單位的工作進展,相信他們的垃圾分類工作將會越來越好。

其實,隨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飛速轉變,垃圾分類也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重視,成為一種全民生活時尚,但是,許多日常的細微環節,我們還做得遠遠不夠。

在日本,他們就把垃圾分類做到了極致,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同樣“扔掉一個塑膠瓶”,有人專門在網上做了對比:

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城市,人們扔掉一個塑膠瓶,只需要兩步,即第一,就近找一個垃圾桶,第二,隨手一扔,這絕對沒毛病。

而在日本,同樣扔一個塑膠瓶,攏共分為六步:

大街上一般找不到垃圾桶,主人得將瓶子帶回公司;

扔瓶子前,還得將瓶體上的包裝紙撕下;

將瓶子清洗乾淨;

剪掉瓶口的塑膠環;

將瓶蓋,包裝紙,塑膠環單獨處理;

將塑膠瓶按扁了再丟。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顯而易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願這種傷害,能深深觸動國人的心。

電影《獅子王》中,榮耀王國的國王木法沙告誡兒子說:

別看獅子可以吃羚羊,可當有一天獅子死去,屍體腐爛、滋養土地,羚羊又會吃那一片片茵茵青草。

是的,生命何嘗不是一場無休止的輪迴?人類所做的每一件小事,終究會在未來換一種方式回饋或反噬自己。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要我做”與“我要做”到底還有多遠

知乎上曾有這樣的提問:垃圾分類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有個回答特別扎心:“大家的經濟水平沒到那層次,強行拔高道德標準,好比吃不飽的時候還要保護野生動物。”

的確,一項新興政策的推行,要讓人們接受新生事物,並不只是單純的一改舊習,而是需要從觀念上也徹底轉變。

之所以有提議將生活垃圾分為廚房垃圾、廁所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其原因,是垃圾分類太過於消耗老百姓的時間和精力,故而難以推廣。

再者,稱“吃不飽的時候還要保護野生動物”這位朋友,無疑道出了普通或底層民眾,對社會文明建設的心酸和力不從心。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相信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提升,才能從根本上轉變老百姓的觀念。

除此以外,與其大力抓垃圾分類,不如在源頭減少垃圾生產。

湖北省

羅田縣九資河鎮,鎮長就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試問,在農村,掃地的灰算垃圾嗎?廢棄的菜葉子算垃圾嗎?

所以,對於農村垃圾分類的工作,重點不是垃圾分類,而是垃圾減量。

單單村民家辦一次酒席,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飯盒堆積成山,白色垃圾讓人觸目驚心,對此,要從源頭減少垃圾產出,村官們無不費盡了心思。

鎮長將當地的廚師全部召集在一起,專門向他們宣導,政府給每一位廚師免費分發一套不鏽鋼餐具,辦酒席時必須帶上,用壞了又給免費更換,但是有一個條件,從此所有農村酒席,不準再使用塑膠膜或一次性的餐具。

這事一辦,農村的酒席垃圾幾乎都煙消雲散了。當時鎮長興奮地說:我花了七萬元,就把這個事情解決好了。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這樣的案例,不僅我們農村可以效仿,在我們大中城市,同樣值得反思。

夏天,我們大把大把地使用衛生紙擦汗,其實不妨人手揣一張毛巾,反覆使用;

購物時,我們肆無忌憚地揮霍著塑膠袋,其實真的可以隨身帶一個帆布口袋;

日常中,我們穿了一次就不要的鞋子,其實當時冷靜冷靜就能避免衝動購買;

而那些我們連一次都沒用過的包包,是否更是增添了垃圾的存量呢……

因此,改變舊習,轉變觀念,我們每一位國人都值得深刻反思和嚴肅對待。

誠然,垃圾分類,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好比掃除文盲、普及義務教育一樣,皆是一項世紀大工程。

這不就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嗎,說得太對了,慘不忍睹

但,為了我們美麗的家園,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願你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