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深圳地鐵安保勸阻乘客手機外放被懟,是誰“沒事找事”

正觀評論員 王航

難的是每個人都能在公共場所秉持同理心,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9 月 14 日,網曝深圳地鐵 9 號線一男子公放手機聲音過大,安保提醒反被怒懟“你是不是沒事做,專門找事”,並出言不遜罵安保“狗都不如”。地鐵安檢部門工作人員迴應稱,此事已交給相關部門處理,在地鐵上不允許外擴聲音過大,會影響到其他乘客。

“沒事找事”,該男子面對保安善意提醒時的回懟,或許代表了許多地鐵手機外放族的真實想法。在他們看來,刷個短影片、追會兒劇,純屬個人自由。但殊不知,手機外放所製造的噪音早已讓周圍的人不勝其擾。

此前,有媒體就地鐵外放手機聲音問題發起了一項調查,在2527位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有2415人表示對地鐵上外放手機聲音的行為“很反感”,佔比近96%。人們對於手機外放的深惡痛絕可見一斑。

個人自娛自樂是個人自由,但放諸於公共場所,其他人的安寧權同樣應該得到尊重和捍衛,這不僅是個人乘坐地鐵時應有的道德自律,更是法律法規的基本要求。早在2020年正式施行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就明令禁止“使用電子裝置時外放聲音”,而不少地方的地鐵管理部門也已明確對手機外放說“不”。

可以說,在制度層面,乘地鐵時手機聲音不外放已經形成共識,但遺憾的是,在公眾層面,這一做法並沒有成為慣例。現實中,仍不時有手機外放族我行我素,不把聲音擾民當回事,而身邊的乘客則往往敢怒不敢言。正如深圳地鐵中的這位乘客,在面對安保人員的提醒時尚且惡語相向,如果普通乘客出面勸阻,其態度會如何更是難以想象。事實上,因為外放噪音引發的口角和爭鬥不是個案。

對於地鐵外放的不文明形象,不少地方都曾出臺過懲治措施,如北京嘗試將不當外放聲音行為記入個人信用不良資訊,南京則透過日常巡查對手機外放乘客開出“告知單”。類似的懲治措施與其說是懲罰,不如說是一種警示,其本身的約束力和威懾力都不算強。而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外放乘客的不文明舉動引發更大的糾紛,其實也不太會觸發懲罰機制。也因此,輿論場上也一直存在加大懲處力度的呼聲,要求明確並細化處罰措施和力度。

其實不管是官方的約束制度還是輿論的呼聲,終究都是治標不治本,個人素質層面的問題終究還是要靠提升個人素質來根治。其實消除地鐵手機外放噪音並不難,戴上耳機就好,難的是每個人都能在公共場所秉持同理心,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要每一位乘客都學會自律,懂得尊重他人,而不是隻顧“自嗨”,自然就能營造一個清淨的地鐵車廂。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編輯:陳若松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