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展示中國文藝時代命題

本文轉自:新華社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展示中國文藝時代命題

9月2日,觀眾在中國美術館觀看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新華社天津9月19日電(記者李鯤、郭方達、周潤健)人類現代通訊技術30年的變遷如何濃縮在幾個小時的話劇中?在本週剛剛落幕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上斬獲頗豐的《大道》進行了嘗試。

《大道》以廣東當代大型企業為原型取材創作,講述主人公尤道生和他帶領的企業“國訊”在中國通訊科技領域高速發展壯大的故事,也反映了世界因資訊科技而緊密聯結的過程。

“這是一個現在進行時的作品,它的續篇在現實生活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藍圖中。”憑藉《大道》第五次斬獲中國專業舞臺藝術領域政府最高獎——文華獎“文華導演獎”的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王筱頔表示,該話劇旨在從文藝作品視角展現中國發展的世界意義。

在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上,出現了一批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其中,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中的大型版畫《我們的星辰大海》引人注目:作品一側是航天員開啟艙門走向無垠太空,一側是蛟龍號潛入廣闊大海。

作者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教授盧雨認為,這幅畫一方面表達了中華民族勇於擔當的時代命題,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科技進步是全人類的智慧結晶。

“探索世界乃至更廣大的宇宙是人類共同的願望,在世界的經濟、科技、文化不斷髮展的背景下,各國的交流合作成為一種必然,世界人民的相互依存和聯絡也日趨緊密,這深刻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盧雨說。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展示中國文藝時代命題

9月15日,演員在閉幕式文藝演出中表演。新華社發(毛鶴然 攝)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中國文藝不僅惠及中國人民,在世界範圍內也獲得了共鳴。

對於曾經登上愛丁堡藝術節的戲劇《龍》的排演過程,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副團長王勇記憶深刻。這部由中英兩國演員合作的劇目,幾乎沒有臺詞,都依靠演員對於木偶的操作和肢體動作來推動劇情。

“這也意味著,兩國演員需要形成無言的默契。”在王勇看來,文化的交流恰是如此,即便語言不通也不會阻礙共同的追求。

年初的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上,二十四節氣、黃河之水、中國結、迎客松、折柳寄情、雪花主題歌等中華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輝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貫穿始終,驚豔全球。

京韻大鼓演員夏炎認為,在中國與世界的文藝交流碰撞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時代主題還有極大的藝術創造潛力可以挖掘。

“無論在亞洲國家還是歐美國家,三國演義、西遊記等中國傳統文藝符號已經為當地年輕人耳熟能詳。”夏炎說,但我們也要注意到,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在展示過去的同時,如何深刻刻畫現在的時代主題和中國人物,是當下文藝工作者應該共同思索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