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眾攝影|“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

大眾攝影|“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

大眾攝影|“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

楊守偉抱起1歲半的洋洋(化名),與他輕抵額頭,說起悄悄話。

大眾攝影|“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

楊守偉透過手術室大門的小玻璃窗張望,雖然看不清裡面的情況,但她因擔憂坐不住,隔一會就要過來看看。

大眾攝影|“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

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孩子們握住楊守偉的手指,跟著她走出臥室,去遊戲廳玩耍。

大眾攝影|“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

孩子們手繪楊守偉畫像,題為“我們的媽媽”。

大眾攝影|“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

楊守偉和同事一邊陪孩子們做遊戲,一邊交流工作心得。

大眾攝影|“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

活動室裡,孩子們學著媽媽照顧他們的樣子,幫楊守偉穿鞋。

大眾攝影|“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

翻看孩子們照片的楊守偉在啜泣,每次看孩子們的相簿,楊守偉都會忍不住哭一場。

大眾攝影|“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

福利院的大廳裡,兩個孩子看到楊守偉,興奮地跑過來擁抱他們的媽媽。

□記者 王世翔 張楠 報道

“媽媽在!媽媽不會拋棄你!”6月27日,濰坊高新區人民醫院12樓手術室外,楊守偉緊抱12歲的鼕鼕(化名)。“啊,啊……”此時的鼕鼕緊繃雙腳,勾折手肘,強扭脖頸,大聲喊叫,瞳孔裡滿是無助與恐懼。楊守偉努力安撫著鼕鼕。小傢伙慢慢安靜下來,護士把他推進手術室。楊守偉長舒一口氣,期盼著鼕鼕疝氣手術能夠成功。

“鼕鼕是腦癱、抑鬱症兒童,沒有語言功能。3年前被遺棄時頭髮都揪沒了。”楊守偉是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手術,她經歷了不下百次。一些孩子認生,手術後不願躺在病床上,她就把孩子抱在懷裡,有的一抱就是三天三夜。

唇顎裂、腦癱、智障、魚鱗病,甚至艾滋病、梅毒……孩子們病情各異,重殘率超過90%。楊守偉難以忘記22年前初到濰坊市兒童福利院時的觸動,當時她咬著嘴唇暗下決心: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患有罕見魚鱗病的曉玉(化名)是楊守偉印象比較深的一個孩子,她的面板與鱗片黏合在一起,稍有動作就連皮帶肉扯得孩子痛苦不堪。楊守偉查遍資料,也沒有找到具體護理方法,她嘗試用溫熱的水珠一滴一滴灑在她身上,等面板適應後,再用溫水浸泡身體。楊守偉和護理員一起,慢慢地用碘伏消毒每一個傷口,小心翼翼地剪掉浮起的“鱗片”……有一天,楊守偉正給曉玉洗澡,從沒說過話的她突然抬頭叫了一聲“媽媽!”楊守偉頓時愣住了,眼眶溼潤。

如今,楊守偉已經是1029個孩子的媽媽了。也正是為了這一聲聲“媽媽”,楊守偉不允許孩子們被看成另類,“讓他們擁有正常生活的權利,生活得健康、有尊嚴。”

最讓她欣慰的是,孩子們一天天在進步。一年夏天,她帶領26個孩子去濰坊植物園遊玩,孩子們待人禮貌、垃圾入桶、彼此照顧、秩序井然,他們的表現讓遊客讚不絕口,紛紛打聽是哪家幼兒園的孩子。

“媽媽,你不要我了嗎?!”即將被領養的云云(化名)小手緊緊把著車門,號啕大哭。這種虐心的離別場景,楊守偉同樣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她躲回辦公室,猛拽上窗簾,掩面哭泣,萬般糾結痛徹心扉。“心裡就像被剜掉了一塊肉!”楊守偉說。最終,她扒拉開窗簾,再看看她含辛茹苦帶大的孩子,目送她離開福利院。

拖地,不停地用拖把拖地。每次跟孩子離別後,楊守偉就拼命幹體力活以消解內心的悲傷情緒。待淚水伴著汗水流完,她再重整精神,返回工作崗位。

楊守偉有3本相簿,記錄著22年來她撫育過的孩子們,但她把相簿深藏,極少拿出來。“不希望孩子們記得我。”她說,福利院這些孩子的最好歸宿是迴歸正常家庭,考慮到養父母的感受和孩子的成長,楊守偉和同事們定下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狠下心來,切斷與孩子的聯絡,想盡辦法刪除對孩子的回憶。也希望孩子們把在兒童福利院的經歷,對福利院媽媽的所有記憶徹底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