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王曉瑞:安東和根寶,泡沫VS希望

本報足球記者王曉瑞

對於國青隊一路殺入亞青賽決賽圈的歷史突破,各界反應相當低調,這多少是有一點反常。按說,以“時隔4年再次闖入亞青賽”、“00後男足國字號首次進軍亞青賽”這種帶有歷史感詞語作為標題,國青隊的表現本該值得大書特書,至少也應該被國粹者們好好激動一番才是,可就好像是因為中國足球輸得太多,不輸球就不能引起關注,以致於人們既不敢想象這樣的勝利,也無心於這樣的勝利。相比之下,倒是在預選賽結束後關於“03年齡段不足500名球員可選”的話題,一時間被衝上熱搜並引起熱議。

其實,所謂一個年齡段青少年球員不足500人的說法,想一想都覺得並不靠譜。《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是在2015年3月得到釋出,各地校園足球也是在2014年左右全面開展。按說2003/2004年齡段正是第一批“龍種”,可在這本是豐收季節的秋天,所營造出的一幅景象,是一群“野種”為我們所收穫。這是真實的一面嗎,還是虛無縹緲的假象?

想來這也許就是中國足球怪胎之體現,無論出不出線,首先,言之必談者,就是所謂慘不忍睹的青訓儲備。可實際上,在本次預選賽表現最為出色的球員之一,來自中超成都蓉城球員胡荷韜,卻是國青隊過去一年多海選工程的“遺珠”。這要是沒有人家徐正源慧眼識人,恐怕正如胡荷韜自己所言,早就背起書包去上大學。那請問:小胡到底算不算那五百分之一?那如果有一個胡荷韜一度暫時性被遺忘,在全天下和全中國,又有多少個胡荷韜,是流落於山間小巷而無人問津?

開篇可能有點扯遠,但記者想表達的是,圍繞著國青隊在本屆預選賽上的表現,選材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可涉及到選材問題的核心,絕不是無人可選,而是何人來選。比如在國青隊三場提供直播的比賽中,受到外界爭議最大的一點,就是主教練安東尼奧所推崇的復古衝吊打法。這一幕,不禁把很多觀眾拉回到上世紀90年代末的老甲A歲月。然而,一些不明真相人士的揣測更加讓人感到悲哀:安東尼奧也是有苦難言,中國03/04年齡段球員普遍技術功底薄弱,主教練實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考慮到中國球員的現狀,在技術能力普遍不達標之際,無奈之下只好“取長補短”。

我無意加入到與某些同行的論戰,但就以去年秋天在陝西舉行的全運會U18男足比賽,在很多球隊身上,已經展現出有別於以往中國青少年的進步,比如節奏壓迫上的提升,但又不失對於地面傳接的追求,這在亞軍重慶隊、季軍廣州隊身上都有較為深刻的體現。事實上,上述兩隊的班底——重慶輔仁和恆大足校,在過往同年齡段青超、錦標賽和足協盃等大場面,就曾有過多次全國前三甚至冠軍的經歷。特別是那群重慶伢,如今已經被當做重慶足球新的血脈,在老重慶隊解散之後組隊征戰中冠。不過,正是這批看似技術不錯,但身體瘦弱的南方球員,卻很難進入安東尼奧的法眼。在此番國青隊23人參賽大名單中,重慶隊0人上榜,廣東隊所貢獻出的霍深坪、陽敏傑、尤文傑和劉浪舟等人,大多都是防守型球員,而在全運會冠軍陝西隊陣中,也僅有艾菲爾丁一人入圍。

安東尼奧不是未曾招募過這些南方球員,全運會結束後,重慶隊就有4人得到徵調,但只練了幾堂課,他們就被以“技術特點不符球隊需要”而被迅速棄用。同理,等到國青隊奔赴沙特前,小有名氣的賈博琰、王博文和何小珂也是相繼離隊,而在去年中超大放異彩的廣州隊前鋒凌傑,早就不是國青隊的必需品。就這樣,帶著一套另類的打法、一群另類的球員,國青隊踏上沙特之旅。人們當然滿懷期待這支U19國青隊能夠抓住機會,在時隔數年後進軍亞青賽,甚至闖入世界舞臺,但更擔憂的是,4場比賽下來,這群球員能否避免歷史的宿命和輪迴?

為什麼這麼說?早在本世紀初,當中國青少年足球還能在亞洲稱王稱霸之時,有人就指出中國青訓發展的方向性誤區——運動員還未成年之時,過早地以成年隊方法進行訓練,同時在選材上,偏重於身體、力量和速度,而非技術、意識和思維。以這樣的模式組隊並參加洲際比賽,或許可以嶄露頭角,甚至取得令人矚目的佳績,但當球員步入成年後,硬體上的優勢便逐漸被弱化,而早期所遺留下的短板,或許就會成為球員一生的“阿喀琉斯之踵”。

本世紀頭十年,這種青訓路線之爭一度在中國足球界達到高潮。以徐根寶、劉春明為首的技術派,與所謂的糙白金一代、亞少賽冠軍形成針鋒相對。尤其是在奪得亞少賽冠軍的88國少,與根寶、春明投入心血的89、90一代之間,成年之後還是形成巨大的反差。88國少雖然奪得亞洲冠軍、世界第七,在自小追求身高、力量和體能的他們,最終也只培養出王大雷、王剛、于大寶和楊旭等少量國腳,倒是諸如王偉龍、祝一帆、黃潔、楊健、唐乃鑫、崔南日、王選宏、杜龍泉等3/4群體,不僅之後是泯然於眾人,甚至都難登中超、中甲等大雅之堂。相比之下,89國青雖然沒有進入世青賽和奧運會,但從張琳芃到吳曦,從鄭錚、張呈棟到樸成、曹贇定,無一例外都是各中超隊甚至國家隊的頂樑柱,這還不算因為年少瘦弱而導致晚成的武磊、尹鴻博、王燊超和姜至鵬等人。所以,孰優孰劣,很是高下立判。

從根本上來講,這就不是風格問題,而是一種帶有急功近利的青訓發展思路之禍根。因為誰都知道培養技術和意識,是一項細工慢活。但在成績掛鉤合同的壓力下,安東尼奧只能選擇先練整體、大練整體的捷徑,從結果上來講,連續率領04國少和03國青進入亞洲正賽,他是成功的,也是理應被尊重的,可這看上去也是很離奇的。事實上別說進入亞青賽,就是拿到亞洲前三,進入世界前8又如何?到頭來,中國足球不還是要在“超白金”和“糙白金”的輪迴中夾縫生存?

於是,我又想起了徐根寶的那句名言,“有腳下,走天下。搞青訓,急功近利要不得”。還有去年全運會季軍廣東U18主教練高畠勉,在河北隊帶張威時,從最基礎的腳弓傳球教起的趣聞。也許相比安東尼奧,他們不見得那麼風光,甚至在待遇上也是相形見絀,但路遙知馬力,功在千秋時,誰能笑到最後,誰才笑到最好。

安東尼奧的勝利,更似一個人的勝利,中國青訓的根基,還是繫於更多的徐根寶、高畠勉們。唯有腳踏實地,而非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