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軸線申遺衝刺,鴿籠該不該留?記者實地探訪

登上鼓樓俯瞰,中軸視廊縱貫老城,壯美開闊;眼前鴿群盤旋,鴿哨悠揚。但難免有一些違和的建築闖入眼簾——屋頂上各式各樣、雜亂分佈的鴿籠。

中軸線申遺文字將於明年2月1日前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申遺已經進入衝刺階段。

當壯美中軸遇上雜亂鴿籠,怎麼辦?

目前,鐘鼓樓緊鄰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正在進行中,近日記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實地探訪。

中軸線申遺衝刺,鴿籠該不該留?記者實地探訪

鴿子在鐘鼓樓上空盤旋。

■現象

鴿籠與中軸視廊格格不入

長7。8公里的中軸線,是北京這座城市的靈魂線、生命線。梁思成先生曾由衷地讚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

從鼓樓南望,近前的地安門外大街車水馬龍,高大的行道樹樹冠相交、綠意盎然,兩側或古樸或現代的店鋪、青磚灰瓦的平房院向東西延展,散發著濃濃的市井煙火氣。然而,當視線拉近,定睛細看,總能看到一些違和的建築,各式各樣的鴿籠就是一種。它們是鴿子們的家,每天清晨,主人登上屋頂、開籠放飛,鴿子們在空中盤旋飛舞,為城市增添了靈動神韻。

同時,它們也是與中軸視廊景觀不協調的部分:通常搭建在平房的屋頂,一般為方形,大小不一,有的高出屋脊、有的寬超屋面,

“雜亂的鴿籠擋住了四合院的女兒牆、蠍子尾,也蓋住了清水脊和層層青瓦,很遺憾、很不和諧。”一位老城文化愛好者在社交網路發言,引發點贊熱議。

鴿籠的顏色更是各異

,藍、綠、灰、白各憑喜好;用料也不相同,有的是粗劣的鋼絲網籠,有的是蓋了石棉瓦的簡易房。

這一切,與青磚灰瓦、古香古色的中軸視廊整體景觀格格不入。

■發現

鴿子是中軸線活態文化的體現

鴿子對於中軸線申遺意味著什麼?究竟要不要留住鴿籠?

兩年來,這一直是龐書經和他的同事思考的問題。龐書經是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規劃所所長,負責中軸線風貌管控城市設計導則的編制。

他們首先從歷史溯源入手。“據史料記載,盤鴿賞鴿盛行於明清兩代,以北京為中心。明代皇族、官員、商賈都有蓄鴿的愛好,還有《鴿經》這樣的系統著作,清代皇族及八旗貴胄承襲了這個宮廷雅好。清末,鴿子飛入尋常百姓家,盤鴿聽哨逐漸成為老北京生活休閒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龐書經說。

中軸線上的文化遺產構成要素非常複雜,既有故宮、天壇、前門等古建築及近現代重要史蹟、遺址等,也有非文物建築、其他物質形態載體,如

北京雨燕、鴿子。

北京雨燕是中軸線申遺的首個數字形象,它們已在正陽門上築巢600多年,是正兒八經的中軸線“原住民”。

“和雨燕一樣,鴿子也是中軸線上的活態文化,悠揚的鴿哨是北京城市的聲音,鐘鼓樓的飛簷翹角也曾是野生鴿子的樂園,‘樓鴿翔集’更是中軸線的歷史記憶。”

經過系統研究,龐書經團隊認為,鴿子是老城重要的歷史文化景觀,是中軸線景觀價值的側面體現。國際社會也支援倡導保護活態文化,因此中軸線上要留住鴿子、留住鴿哨聲。

中軸線申遺衝刺,鴿籠該不該留?記者實地探訪

在青磚灰瓦間歇腳的鴿子。

■破題

鴿籠“樣板間”不受待見

從2021年初春,東城區、西城區陸續開展鐘鼓樓緊鄰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聚焦申請式退租、第五立面修繕、公共空間環境提升、街巷建築立面恢復等。城市的第五立面,也就是屋頂,是中軸線景觀視廊美麗畫卷的底色。鴿籠治理成為第五立面修繕的重要內容。

在西城區什剎海阜景街指揮部裡,放著一個鴿籠,出自龐書經和其團隊成員之手。提升專案剛啟動時,他們結合中軸線第五立面景觀視廊要求,按照“高不過脊”“寬不過屋”的原則,製作了這個鴿籠“樣板間”。

鴿籠高一米四,分為上下兩層,邊角處略帶弧度,精緻而美觀。然而,精心準備的“景緻”並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十幾位養鴿戶參觀後發出了一致的聲音:不同意。

“沒一戶同意,大家都說不行,我都蒙了。”對此,龐書經並非沒有心理準備,但這個結果還是出乎意料。針對方案的解釋一點沒用上,一致否決讓他下決心親自入戶,瞭解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龐書經和團隊成員敲開了舊鼓樓大街周邊衚衕裡的一戶人家。一進院子,大大小小的鴿籠讓他吃了一驚。粗略一數,院中鴿子超過200羽,黑、白、灰俱全,咕咕的聲音交織出特殊的旋律。

“您是史大哥吧?我們是設計團隊的,來找您商量鴿籠改造的事。”龐書經仰著頭,和屋頂的“籠中人”搭話。只見對方個頭不高,身體清瘦,正熟練“伺候”著身邊的鴿子:一手輕撫羽毛,一手送上美餐,任憑鴿兒在手心啄食。

這位“飼養員”叫史勇濤,是鼓樓下有名的養鴿人,養鴿足有40年,是位地道的行家。龐書經心裡門兒清,想搞清“樣板間”的問題,先得問問史大哥。

“咱們這次改造,是為了讓中軸線第五立面更加美觀,也想給各位養鴿戶設計出精緻美觀的新鴿舍,樣板您看過了吧,幫著提提意見吧。”一邊說,龐書經一邊把設計圖遞給史勇濤。沒想到,簡單掃了幾眼,老史連連搖頭,“你這籠子太矮了,看看我這個。”

順著梯子爬上房頂,身在籠中,龐書經才意識到自己的設計有點想當然了。龐書經身高超過一米七,在老史家的鴿籠裡也能挺直腰桿,兩米左右的鴿籠高度讓人與群鴿絲毫不擁擠,甚至悠然而有野趣。

“怪不得高度一米四的鴿籠大夥兒都不同意,人進去直不起腰,沒法飼養鴿子。”

龐書經脫口而出。“可不麼,你看我個頭不算高,還得弄兩米多呢,得給人和鴿子都留足空間。”一番交談,

龐書經開竅了,筆記本上記錄下一條又一條,都是這位40年養鴿戶的親身經驗。

中軸線申遺衝刺,鴿籠該不該留?記者實地探訪

史勇濤和新鴿籠。

■改造

讓新鴿籠融入中軸線第五立面

“一方面要控制鴿籠的高度,一方面要滿足養鴿戶的操作需要,我們得想各種辦法找到一個兼顧的方案。鴿籠坐落的房屋如果能降低就降低一點,平的籠頂改成坡頂,也能削弱體量感。除了高度,我還了解到老城區的鴿籠不適合直接採購,而是要像拼積木一樣採買零件自己組裝。而且和咱們人住的房子一樣,內部需要很多功能分割槽。”有了老史的指點,設計團隊陸續

細化出了巢籠區、網籠區、跳籠區,還準備給鴿子們增加“陽臺”“健身房”。

明確了方向,調整了設計,龐書經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邀請養鴿戶參與到鴿籠的改造和設計中,在符合第五立面整體風貌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滿足大家的願望。

這不,聽到這個信,史勇濤帶頭參與,親自設計了自家鴿籠的“陽臺”部分。同時,也為了貼合片區風貌的要求,他同意對鴿舍坐落的建築進行降高。最終,老史家的新鴿籠高度雖比原來有所降低,但仍能夠方便出入。鴿籠內外煥新,全面升級。不僅結構材料耐久,而且表面刷上了亞光防水漆,旁邊還有安全護欄,人伺候鴿子的時候倚靠著圍欄更安全。為了與周邊屋頂風貌更協調,鴿籠頂部從平頂改成了不積水的灰色坡屋頂,雨水可以透過簷口的集水管一直排到院外路面,實現了擾動小、代價少、居民滿意。

如今,站在鼓樓眺望,老史家的屋頂鴿籠已經和中軸線第五立面融為一體。每當旭日東昇,鴿子伴著鴿哨聲在鐘鼓樓間盤旋,頗為靈動。

“我們養鴿人能為中軸線申遺出把力,讓更多人瞭解、感受這種特有的老北京文化,心裡別提多高興了。”史勇濤說。

目前,像史勇濤一樣,鐘鼓樓周邊不少養鴿戶正在陸續用上舒適、方便,與中軸線景觀視廊和諧相融的新鴿籠。“但這並非一蹴而就,後續的鴿籠維護保養仍舊值得關注。希望伴隨中軸線申遺,能推動老城基礎生活設施不斷改善,物業管理品質持續提升。”龐書經說。

(原標題:中軸線申遺衝刺,鴿籠該不該留?記者實地探訪)

流程編輯:u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