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學霸趣談|因為名家兩首詩,他的名字被歷史永久記住了

大唐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己卯科狀元,姓封名孟紳。在《全唐詩》中錄有封孟紳詩作一首,除此之外,封孟紳的生平仕履難以查考,只能存目。

在封孟紳的同榜進士同學中,有兩個人值得介紹一下。

其一是著名詩人張籍。

張籍,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市),祖上遷居和州烏江(在今安徽和縣境內)。張籍早有詩名,年輕時與詩人王建一起學習過詩歌創作。孟郊前往和州的時候,曾專門拜訪過張籍。在孟郊的介紹下,張籍結識了韓愈。正是由於韓愈的推介提攜,三十二歲的張籍得以金榜題名、進士及第。

考取進士之後,張籍先是被任命為秘書郎。幾年後,調任太常寺太祝。太祝,基本上算是太常寺最低階的官員,品級為正九品上。官職這麼低,薪水自然也就低,因而張籍日子過得很窮困。在此期間,張籍又患了眼病,有段時間幾近於雙目失明。於是,人們就稱他為“窮瞎張太祝”。

在太常寺太祝的位子上,張籍一干就是十年。在這期間,張籍結識了大詩人白居易,兩人詩歌唱酬,時常交流切磋。這段交往經歷,對於張籍、白居易二人的詩歌創作,都產生了比較積極的影響。

離開太常寺之後,張籍又到國子監做過低中級教師(助教、博士)。在古代,國子監博士是個教職,而不像如今這樣是個學位。在國子監工作期間,張籍的眼疾得以初步治癒。張籍也是一個進步緩慢的官場典型,在國子監又幹了好幾年之後,他才被提升為水部員外郎。前面介紹過,水部是工部的一個司,員外郎是其中的副職。因為在水部的這段任職經歷,世稱張籍為“張水部”。

張籍的岳父,是本書前面曾簡略介紹過的胡珦。曾經做過大理少卿的胡珦,能把女兒嫁給這樣一個“窮瞎張太祝”,無疑是看中了他的才華。張籍也很尊重自己的老泰山,胡珦去世後,張籍專門請恩師韓愈為他撰寫了墓誌銘。比較巧合的是,胡珦跟女婿一樣,也是三十二歲中的進士。

張籍六十三歲去世,官終國子監司業。司業是國子監的副職,品級為從四品下。

張籍雖然為官不顯,但詩歌創作成就頗高。張籍長於樂府詩創作,與王建被後世並稱為“張王”,是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張籍的詩作,內容關注社會現實、同情民間疾苦,語言凝練、流暢自然。張籍的五律也很有特色,詞句不事刻意雕琢,平易自然而又不乏委婉深沉,對晚唐的五律影響較大。

張籍是個比較多產的詩人,存世作品多達四百八十餘首。在張籍的詩作中,不乏佳品名句。比如《塞下曲》《徵婦怨》《行路難》等等。愛情名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便出自張籍手筆。

其二是孟郊的堂弟孟寂。

孟寂進京趕考前夕,孟郊曾賦詩一首為他壯行。此詩題為《送孟寂赴舉》:“烈士不憂身,為君吟苦辛。男兒久失意,寶劍亦生塵。浮俗官是貴,君子道所珍。況當聖明主,豈乏證玉臣。濁水無白日,清流鑑蒼旻。賢愚皎然別,結交當有因。”在詩中,孟郊在殷殷告誡孟寂的同時,也對這位堂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孟寂沒有辜負堂兄的厚望,本科順利進士及第。然而不幸的是,孟寂還沒有能夠展現出自己的才幹、成就一番事業,便英年早逝。與孟寂交情不錯、惺惺相惜的張籍,聞訊大為傷感,特作七絕《哭孟寂》,以悼念這位同榜好友。這首詩,情真意切,堪稱悼亡詩中的佳作,不妨照錄於此,與各位讀者共賞:“曲江院裡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

從張籍的這首詩中可以得知,孟寂是本榜進士中最為年輕的一位。本系少年得志之人,但卻早早告別人世,身世殊為可嘆,難怪張籍為之傷感不已。此詩通篇不見悲痛哀傷這類字眼,但對於亡友的深深悼念之情,卻充盈於字裡行間。

本科的主考官,是唐代名臣高郢。本榜共錄取進士十七人,孟寂排名第十六。張籍之所以說“十九人中最少年”,是因為在此後進行的“博學宏詞”科制舉考試中,又錄取了二人。由此可見,唐代的“博學宏詞”之類制舉考試,錄取率也是很低的。那些能夠獲得雙學位、三學位乃至四學位的狀元進士們,難度可想而知。

孟寂本身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但是由於孟郊、張籍的這兩首詩,他的名字就被歷史永遠地記住了。文學的力量,有時真的很強大。

壹點號谷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