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浙江“95後”調車員:我在湖州西站“鉤”火車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浙江“95後”調車員:我在湖州西站“鉤”火車

鐵道上的陳曄伊凡 攝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鬥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湖州11月23日電(施紫楠 姚玲利)浙江湖州西站,集裝箱整齊排列,裝載上車,準備發往上海蘆潮港或浙江寧波穿山港。陳曄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貨物與列車間。

1995年出生的陳曄,是湖州西站的一名調車員。他介紹自己的職業是“穿針引線”的“鉤子手”,也是鐵路系統上“看不見的守護者”。

學習物流管理專業的陳曄當時是誤打誤撞進入鐵路系統,對火車完全不熟悉,更別說研究它身上的各種裝置,“一打聽同批進來的以及工作多年的同事基本都是專業對口,隱形的壓力湧上來。”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浙江“95後”調車員:我在湖州西站“鉤”火車

陳曄正在工作 伊凡 攝

陳曄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此後,他跟著師父一點一點學,熟記每個作業環節、動作和要求,反覆翻閱調車規章和作業指導書,遇到不理解的注意事項和作業用語,就追在師父身後請教。

“那時,我有一個小本子,作業中遇到問題就記下來,再利用作業間隙翻閱資料、學習規章知識。”陳曄說。

湖州西站是車間級管理,規模較大。調車員隊伍中最大的51歲,最小的24歲。工作5年後,陳曄已是團隊裡的佼佼者,在各調車職業技能競賽上獲得獎項。

“起初,我對這裡的一切只有一個感覺:陌生。但是現在,我對調車員的工作就兩個字:熟練。”拿上訊號燈、對講呼叫裝置、記錄儀等,陳曄在胸口口袋處別上調車作業通知單,向著調車場出發。

百來次上下車、彎腰、站起,攀上、跳下、摘管、排風、提鉤……主要負責取送車作業的陳曄需要穿梭於貨運火車之間,作業全靠步行,剛工作時常常走到腳麻。

列車抵達後或出發前,陳曄還要完成複檢工作,“白班基本上在40鉤左右,夜班在60鉤左右,一個班下來差不多是100鉤的工作量,調動車輛大約400輛到500輛。”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浙江“95後”調車員:我在湖州西站“鉤”火車

陳曄正在檢查火車 伊凡 攝

自從當上調車長後,幾乎每一鉤活都需要陳曄參與。他笑稱,自己每天不是在掛車的路上,就是在摘車的路上。

有時,列車火車頭牽引著車廂“後退”駛入貨道,陳曄便掛在車廂外,雙手緊抓把手側過身來看車尾。他說,列車很長,調車員就充當司機的“眼睛”,指揮列車的行駛速度與停車位置。

“那感覺像是體驗了電影《鐵道游擊隊》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描繪的情形: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賓士的駿馬……”陳曄說,因為全程露天工作,調車員經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冬天和夏天是“冰火兩重天”。

“今年夏天最熱的時候,地表溫度估計達到40攝氏度,鋼軌、車體、道砟表面溫度很高,車廂外層鐵皮的溫度更是高達六七十攝氏度。”陳曄回憶,調車員每人都備了寬帽簷的遮陽帽,在地面和車廂裡“跳上跳下”。

工作5年,陳曄在鐵路上經歷了3個除夕夜,在火車的轟隆聲裡辭舊迎新,也見證了湖州鐵路的快速發展。

“5年來,湖州西站的員工隊伍從28人增加到58人,工作也比以前更忙了,貨運量急劇增加。但是每次看到調車班組把工作幹漂亮,內心就很有成就感。”陳曄說。(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