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上的南漢王朝,做狀元須先淨身,讓學子們叫苦不迭!

古人曾總結出人生四大喜事,即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科舉考試自開始之日起,就成為天下文人士子躋身仕途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是對寒門士子來說,這簡直是唯一入仕的途徑。

因此科舉考試歷來都是備受重視的,大家的目標都是能夠金榜題名,為此不惜十年寒窗,熬過最艱難的日子,以求一舉成名天下知。

歷史上的南漢王朝,做狀元須先淨身,讓學子們叫苦不迭!

一旦金榜題名,就等於一隻腳踏進了官場,如果能夠高中狀元(宋之前,狀元有時候不單單隻第一名,凡進士都可以被叫做狀元),那又是無上榮耀之事,君不見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但並非所有人中了狀元后都有如此得意的心情,歷史上有一個朝代,中了狀元、進士及第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或者不能用“可怕”這個單一的詞來形容,因為那時候的心情必然是極為複雜的。

就如同《笑傲江湖》中武林人士在拿到《葵花寶典》或者《僻邪劍譜》,當他們開啟看到第一頁上的那句話的時候的心情,那句話是什麼呢?

相信很多朋友會脫口而出“欲練此功,必先自宮”,試想一下,當人們興沖沖拿到這武林界的“稀世珍寶”時,看到這句話會是什麼心情呢?

歷史上的南漢王朝,做狀元須先淨身,讓學子們叫苦不迭!

而我們歷史上的南漢王朝,中狀元就必須受宮刑。誠如《十國春秋》所說:

“劉?定例,作狀元者,必先受宮刑。”

所以清朝袁枚說

“惟南漢狀元不可作”

,是很有一番道理的。

南漢是處於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南部割據政權。我們知道,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實際上已經不能算是擁有天下了,因為很多藩鎮開始處於割據的半獨立狀態,這種狀態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擴大化,即便是唐朝滅亡了,這種狀態都沒有結束,節度使割據已經成為常例。

而唐朝滅亡之後,各個節度使開始尋求真正的獨立,所以在中原王朝之外,又有了數個或半獨立或獨立的割據政權,南漢王朝就是其中的一個。

南漢地處嶺南之地,離中原之地很遠,政權的最初創立者是劉隱,他逐步同意了嶺南,死後,其弟劉?於917年登基稱帝,並在第二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

歷史上的南漢王朝,做狀元須先淨身,讓學子們叫苦不迭!

劉?時期的南漢還算是很強大的,遠離中原,戰火較少波及,因此南漢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疆域一度達到了六十州,劉?勵精圖治,南漢國強民富,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南漢會是一個很強大的割據政權。

但是劉?自己也不是一個善始善終的人,他登基之初勵精圖治,重用南下士人,開科舉選拔人才,第一年就選拔出進士、明經十餘人,後來更仿照大唐,成為定例。但後期的劉?又像是完全變了樣,他暴虐成性,發明了很多殘酷的刑罰和刑具。

就是在科舉一事上,也有了大的改變,就像《十國春秋》中記載的那樣,狀元、進士須得淨身。數年苦讀,一朝金榜題名,本是春風得意之事,卻不得不面臨著一個殘酷的現實:

如果想要被欽點為狀元、進士,進而進入官場,就得淨身。

歷史上的南漢王朝,做狀元須先淨身,讓學子們叫苦不迭!

這可真的讓人叫苦不迭,但想做官,想要被重用,又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不過好在劉?時期真正的在朝為官的宦官還不算多,但劉?之後,這種局面卻愈演愈烈。他的兩個兒子包括劉玢和劉晟都是暴虐的主,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讓宦官和女人為政的情況,只不過尚在能控制的範圍,但劉晟的兒子劉鋹登基之後就徹底失控了。

劉鋹是一個庸懦之人,本身沒有什麼才能,根本不會處理政務,但他又是一個猜忌心很強的人,他認為

“群臣皆自有家室,顧 子孫,不能盡忠,惟宦者親近可任。

”在這樣的思想下,就有了這樣的一個規定,即“

群臣有欲用者,皆閹然後用。”

歷史上的南漢王朝,做狀元須先淨身,讓學子們叫苦不迭!

但凡受重用的都成了宦官,放眼朝中,入眼處竟大半是宦官,甚至有人曾做過統計,劉鋹時期的宦官數量達到了兩萬多人,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到處都是宦官,這樣的南漢,其結局可想而知。

南漢之所以能在五代十國那樣的亂世持續了五十餘年,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地處嶺南之地,遠離中原,當北宋建立之後,南漢這點優勢被打破,宋軍南下,劉鋹幾乎未做任何抵抗就準備帶著金銀財寶和妃嬪們逃亡海外。

只不過他想的倒是挺好,但是卻被自己的部下給坑了,他準備的那些船都被宦官們盜了去,提前入海逃走,劉鋹就只有投降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