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引言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引頸就義之時曾作一首《獄中題壁》,其中“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一句傳為千古絕唱。社會學變革中往往需要有人流血犧牲,科學真理的研究也是如此,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有些科學家甚至為此付出生命,例如布魯諾就因支援日心說被教會處死。大部分科學家雖不曾流血,卻也將自己的一生奉獻於證明真理,至死不渝。

在科學史上,不乏幾百年才能驗證的假說或真理。伽利略等500多位科學家,前後花費400餘年時間,才成功運算出太陽黑子運動週期;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以來,近300年間多位數學家致力證明,然而自1966年陳景潤證明“1+2”後,近40年來再無寸進。

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然而,正如劉禹錫在《浪淘沙》中所寫:“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一代代人堅持不懈並非沒有意義,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堅持,科學真理才得以被證明,人類才能夠對這世界多一些瞭解。這些晦澀實驗,既因為有意義而被科學家們堅持著,又因為科學家的堅持而更有意義。

這些前後持續數年的實驗有一個共同點:與人們常識相悖,或不被世人理解證明該真理的意義。瀝青滴漏實驗也是其中一例。

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托馬斯·帕內爾提出瀝青是一種黏性極高的液體,而並非大家看到的固體。

為證明自己的觀點,帕內爾教授當堂將瀝青封入透明容器中,緩緩加熱並靜置,隨後,所有人開始漫長的等待。

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瀝青是一種黑色複雜混合物,由多種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及其非金屬衍生物組成,因不透水,也幾乎不溶於水,被廣泛應用於製作防水、防腐材料,常見於地面、屋面鋪設,建材防腐等領域。考古資料顯示,1200年前人們已經開始使用天然瀝青,現代則在高速公路建設中最為常見。02

1930年,帕內爾教授切開了漏斗下端封口,開始等待滴落。

此時,當年的學生大多畢業,僅有他一人仍關注這個實驗。

然而直到8年後的1938年,第一滴瀝青才成功滴落。

可惜除了帕內爾本人外,其他人並沒能見證這一幕,他也沒來得及拍下來。高興之餘,他也有一絲懊惱。不過他沒有終止實驗,而是耐心等待下一滴瀝青滴落。

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又是9年之後,1947年,第二滴瀝青終於滴落,這次連帕內爾教授都錯過了這一歷史性時刻。更遺憾的是,次年帕內爾教授便與世長辭,沒能完成拍下瀝青滴落這一夙願。帕內爾去世後,瀝青滴漏裝置被擱置在角落。瀝青仍在滴落,然而這個實驗被人遺忘了。第三滴瀝青悄然滴落,沒有人注意到,更沒人將這一刻拍下來,連具體時間都沒有被記錄。

直到1961年,物理學家約翰·梅恩斯頓來到昆士蘭大學,無意中看到瀝青滴漏裝置,對實驗產生極大興趣。

然而,1962年5月,第四滴瀝青滴落時,約翰正在度蜜月,十分遺憾地錯過了。因此他發誓下一次一定要記錄下來,並認真推算出瀝青滴落間隔,判斷下一滴瀝青滴落時間。

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造化弄人,此後每一次瀝青低落,約翰都因為各種原因沒能記錄下來。甚至有一次,就在他轉身之間瀝青滴落了。

接手這個實驗52年後,2013年,約翰教授與世長辭,他曾推算出下一滴瀝青大約在2014年滴落,希望有人可以幫助他完成遺願。

就這樣,這個簡單的實驗送走了它的第二位守護者。

隨著科技進步,24小時不間斷的攝像頭被用於記錄該試驗。2014年,第九滴瀝青“如約而至”,然而當年的燒杯中已經裝了太多瀝青。

在第九滴即將滴落之時,負責該實驗的懷特教授當機立斷更換燒杯,結果不小心撞斷了正在滴落的瀝青。人們只好繼續等待下一滴。

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如今,第十滴瀝青正在緩緩成形。由於現在整個裝置被搬到空調房中,恆溫狀態下滴落時間預計延長到13年,所以直到2027年我們才有可能看到下一滴滴落。目前該實驗裝置不僅被24小時監控,也被24小時直播,全球人民隨時可以觀察它。希望屆時有幸,我們可以完成兩代教授共同夙願,記錄下滴落這一幕。結語

可能有人會問,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已經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這個持續八十幾年的實驗,其意義已經不止於證明瀝青是液體,更多的是為了見證歷史性時刻。它已經獲得了吉尼斯認證的世界上持續時間最久的實驗,於2005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幾代教授鍥而不捨的堅持就能收穫成果。

參考資料:

《獄中題壁》

《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