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前秦王朝」秦嶺棧道!

【題記:本文系傳記式歷史小說《前秦王朝》第一部第一章第三節】

「前秦王朝」秦嶺棧道!

次日,李威將表妹早早叫起,人和馬都吃得飽飽的,跟著老和尚和中年道士離開南鄭,向褒斜道南口的所在地石門行進。

東西走向、綿延千里的秦嶺,橫臥在九州的南北之間,被奉為華夏的龍脈。獲此殊榮,不僅僅因為它的峻險,還有它的神奇。天生地設,秦嶺至淮河一線,自古以來就被視作九州南北的分界線。大秦嶺不僅將中國最長的兩條河流黃河、長江分隔開來,而且還孕育出這兩條華夏母親河各自最大的支流:渭水和漢水。這兩條支流,又分別成為秦、漢兩個大一統王朝的龍興之地。

還有,它雖然被史聖司馬遷稱為“天下之大阻”,但並未阻斷古代中國南北的交通,自遠古以來崇山峻嶺之中就有了道路,被詩聖李白誇喻為“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就在其間。自西向東,穿越秦嶺的古道主要有陳倉道(又稱故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等。

這些道路大多為南北走向,順著渭水、漢水眾多支流的河谷行進,也多用這些河谷來命名。它們既是兵家征戰行進的必經之路,同時又成為南北商旅販運的通道,巴蜀、荊襄的物產由此運抵關中。無論南來還是北往,漢中都是一個重要的中轉地。

李威兄妹即將走上的這條褒斜道,在秦嶺諸道中開闢的時間較早,漢武帝時期又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修建,所以漢魏以來,人們將它作為長安與漢中之間的一條主要通道。它分為南北兩段,南段利用了漢水支流褒水的河谷,北段則沿著渭水支流斜水(今名石頭河)的河谷行進,並由此而得名。按照現在的地名,其路線由南向北需穿越今天的勉縣、留壩縣、太白縣、眉縣、周至縣和西安市鄠邑區。

「前秦王朝」秦嶺棧道!

這位老和尚精神矍鑠,頗為健談,離開南鄭北行,一路都在跟中年道士說著話。他詢問道士是否知曉,三年前後趙荊州監軍郭敬智取襄陽城的事情,可是不等道士作答,他自己便津津樂道起來:

“這郭敬原本只是個做買賣的,不諳兵事。因昔日有恩於趙主,趙主便讓他做了荊州監軍。此前趙主曾在襄陽作過滯留,熟知這一帶的山川形勢。他叮囑郭敬不必強攻,可先屯兵於樊城,然後偃旗息鼓,只需把大軍將至的話風放出去,如此襄陽便指日可克。郭敬不僅心領神會,而且他自己也生出來一計,故意讓兵卒洗馬漢水,週而復始,晝夜不絕。對面守襄陽的周撫雖系將門出身,卻未能看出其中的虛實,以為郭敬聲言的大軍已經到了,慌忙棄城逃往武昌。”

道士接下話題笑著說:“這一招可是把周撫大人害苦了——他因此被免官。不過這位半道出家的郭將軍,也還算個仁義之人,進城後軍無私掠,百姓安之。不像那位被人稱作‘麻胡’的將軍,每到一處都要縱兵大掠,為害一方。”

老和尚贊同地點點頭:“是啊,這郭敬一向樂善好施呢!”

李威一路無話,想著自己的心思。他從和尚、道士的談話中得知,二人是在襄陽城南的桃林館偶然遇上,相識也才幾天時間。這多少讓他減輕了一些疑慮。

但他很快發現了一件詭異的事情:昨晚住在隔壁的那漢子,今日也是早起趕路——帶著十來個夥計和貨物;他一直跟在後面,卻跟中年道士形同陌路。這顯然不正常!

「前秦王朝」秦嶺棧道!

北行數十里來到一座小城,這裡是漢中郡褒中縣的治所,號稱褒城。過此城沿褒水西岸再往北行數里,便是褒谷口的所在地石門。

道士提議稍事休息,老和尚欣然同意。他們剛剛在一家店鋪前面下馬,便有一位老婦搬來凳子,請他們落座。過了一會,這老婦又拿出幾樣果品,身後還跟著一個年輕的婦人,用托盤捧來四碗冒著熱氣的茶水。

“阿彌陀佛!老施主,善哉。”老和尚趕緊向老婦人致謝。

果品和茶水被放到一張低矮的案几上面。老婦人一個勁地比劃著,請客人們享用——原來她是一個啞巴。年輕的婦人看上去有些害羞,也不說話,只是抿著嘴笑。道士端起了茶碗,苟妹子則伸手拿起了一隻果子。

李威一邊喝水,一邊繼續留意那中年漢子。他就站在三五步開外的地方,用警覺的目光四處張望,依然不曾跟道士說話。李威在心中暗暗稱奇。

臨別之時,老婦人不僅不接受道士的酬謝,而且還將下剩的果品都塞給了苟妹子。“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老和尚又唸叨了一句。

四個人繼續前行,不一會石門就近在眼前。老和尚又將馬勒住,手搭涼棚向河中眺望。“道兄你看見沒有,水中那塊石頭上面,分明刻了一行字呢。”他說。

「前秦王朝」秦嶺棧道!

“看見了,當為‘袞雪’二字,系橫書,用的是漢隸。邊上還有豎書的‘魏王’款識。噢,貧道想起來了,這二字當系魏武所書呢!”道士答道。

“嗯,”老和尚點點頭,“老衲也曾聽人說過,曹阿瞞當年入漢中曾勒石抒懷,原來就在此處。今日算是眼見為實了!”

“只是不知何故,那‘袞’字卻少寫了三點水。”道士又說。

“小施主,”老和尚扭頭轉向李威,“你猜猜看,曹操為何要將三點水省去呢?”

李威不知所以,又有些拘謹,只是搖了搖頭。

老和尚又自說自話:“‘一河流水,豈缺水乎?’這是曹操自己的說法。”

“呵呵,曹操雖說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但他過於依靠權術,總喜歡弄出些玄虛來!想當年,才子楊修就是不知深淺,落入圈套,死在漢中。”道士褒貶了一句。

老和尚說:“儘管有故弄玄虛之嫌,不過老衲覺得他這話還是有些道理。借用你們家老祖宗的一句話,‘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水既然就在近前,不寫也罷。”

“那‘袞雪’又是何意呢?”李威忍不住詢問。

「前秦王朝」秦嶺棧道!

老和尚沒有回答,騎在馬上默默地注視著懸崖下面的河水。此處的褒水兩岸,山勢雄偉,山峰聳立,峽谷深邃。看見河中波浪翻滾,撞擊岩石,水花似雪。

李威豁然開朗,興奮地喊道:“原來此處浪花似雪!”

老和尚點著頭,意味深長地說:“然則此雪已非彼雪呢。”

在他們說話的時候,中年漢子一行也跟上來了,沒有停歇,從旁走過。

跟兩個陌生人結伴,心裡又藏著疑惑,苟妹子一路上也做起了悶葫蘆。她有一個猜想,認為這位老和尚主動邀請她和表哥同行,十有八九是衝著她身上佩戴的小佛像而來。這讓她感到很驚奇,又有些不安,希望能早一點將謎底揭開。可是同行了幾十裡,老和尚只顧跟道士說話,將她和表哥李威晾在了一邊。她突然覺得這老和尚其實跟曹操一樣,也喜歡賣弄,便催促說:“我們還是趕路吧!”

老和尚從話音中聽出了不滿,呵呵一笑說:“女施主言之有理!別隻顧說話,誤了行程。”說完,繼續走馬前行。

所謂石門,是用人工開鑿出來的一條隧道。眼前這座山名叫七盤山,它的一道山咀突入褒水河谷,將交通完全阻隔,行人至此只好盤山繞行,費時費力。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時任漢中太守奉命掃除這道路障,動用近三千名刑徒,耗時數年,在這道山咀裡面開鑿出一條長五丈九尺、寬一丈三尺、高一丈有餘的隧道,人們稱之為“石門”。

「前秦王朝」秦嶺棧道!

四個人牽著馬走入石門。他們注意到,洞內兩壁上面也有不少題刻碑碣,只因年代久遠,字跡已有些斑駁,加之洞內光線暗淡,難以一一辨識。其中有用隸書豎寫的“石門”二字,字形較大,清晰可見。穿過這座石門,他們便正式踏上了褒斜道。

道路多棧,是秦嶺各條通道的一個共同特徵,因此它們又被統稱為“棧道”或者“閣道”。

原來,為了解決山崖的阻擋,有不少路段系用木料依山架起,修建的方法是:先在懸崖的峭壁上鑿孔,將木樑的一頭插入孔內,另一頭則架在從河谷立起的木柱之上,然後再在樑上鋪板、板上起閣;遇到山陡崖深、河流湍急,立柱無法生根的地段,就採用在橫樑的下方鑿孔、再增加幾道斜梁的辦法來分解重壓,形成“千梁無柱”的奇觀。

眼前的這段棧道,採用的就是此種形制。

“據說漢高祖時就想開通這道石門,一直延至後漢、花了三年時間才得以如願,殊屬不易!適才所見的那些題刻碑碣,當為開通石門而勒石記功,其中想必少不了記述開鑿艱辛的文字,可惜今日來不及一一細看。”道士不無遺憾地說。

“道兄返程之時可作觀摩,細細品味。”老和尚笑著說。

“這樣的摩崖石刻,隨處可見,沒什麼稀罕的!”苟妹子忍不住插言道。

「前秦王朝」秦嶺棧道!

李威覺得表妹這話說的冒失,趕緊向她作解釋:“能在這裡題字的人,可不是等閒之輩,他們都是漢魏以來的名士。”

苟妹子想了想,眨巴著眼睛開起了玩笑:“功名又不是生定的,將來你或許也會成為一個名人。對了,你是不是今日也順便刻上幾個字?省得來日還得專門跑一趟呢!”

表妹這話讓李威有些尷尬,他哭笑不得,只得自我解嘲:“要是刻個字就能成為名人,那天下人還不都往此處跑!”

道士聽後撲哧一笑。老和尚卻對苟妹子的話大加讚賞:“女施主言之有理!有道是:前人吃苦,後人享福。這些留下手跡的人,不是官宦便是文士,跟我們幾個一樣,也都是過路享福的。沒出力的爭著刻石留名,流血流汗的卻湮沒於世,這也算世間的一大不平呢!”

總算跟老和尚接上了話茬,而且還得到了他的褒獎,苟妹子心中得意,乜斜了表哥一眼。

“法師,我有一事不明:既系人工開鑿,那為何見不到斧鑿的痕跡呢?”李威換了個話題。他剛才看見,石門的兩壁光滑,好似天成。

“施主看得仔細真切!貧道聽人說,當年採用的是火燒水激之法:先用松柏燎烤頑石,再往巖面上潑撒涼水,驟熱驟冷讓頑石開裂。如此,便沒有留下人工的痕跡。”道士答道。

“原來如此!”

上一篇:「前秦王朝」 南鄭褒斜客棧的奇遇

下一篇:「前秦王朝」分別時,老和尚又留下了一個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