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本期話題

在邲之戰前,晉、楚兩國經過兩輪的談判,已經初步達成了和平協議,甚至約定了簽約時間。但奉命前往楚軍大營召盟的魏錡、趙旃兩位和平使者卻不遵號令,擅自行動,以魯莽的挑戰行為激起了楚軍的猛烈反擊,邲之戰由此爆發。究竟魏錡和趙旃兩位主戰派為什麼被指定為和平使者?他們二人又為什麼要違抗軍令呢?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晉國被指為戰爭禍首,

魏錡、趙旃

兩位大夫罪責難逃。因為正是他們中了楚莊王的激將法,在楚國三勇士致師後擅自挑釁了楚軍。《左傳》載:

晉魏錡求公族未得,而怒,欲敗晉師。請致師,弗許。請使,許之。遂往,請戰而還。(中略)趙旃求卿未得,且怒於失楚之致師者,請挑戰,弗許。請召盟,許之,與魏錡皆命而往。——《左傳·宣公十二年傳》

這段記載中最容易引發歧義的是“欲敗晉師”四字。

《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一書對此的解釋是:

晉將魏錡和趙旃都因為求高官而不得,心中不滿,

想使晉軍失敗,

請求出使楚營,荀林父答應了。——《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這是我見過最糟糕的翻譯之一。

首先,《左傳》中“欲敗晉師”的主語僅限於魏錡,而《春秋史》卻把趙旃也拉了進來。其次,“欲敗晉師”絕不是吃裡扒外,盼著晉國兵敗。魏錡是晉國的世襲貴族,與晉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晉國敗了能有他什麼好處?

魏錡雖然行事魯莽,但絕不卑鄙下作。到戰役將近結束,晉軍一潰千里的時候,還就是魏錡擔當下軍大夫荀首的御者翻身殺回了戰場,協助荀首擊斃楚將連尹襄老,俘獲楚莊王之子谷臣,取得了邲之戰中晉軍唯一可堪稱道的戰績。這是禍害晉軍的模樣嗎?

“欲敗晉師”該怎麼解釋,《廣雅·釋詁》曰:

將,欲也。——《廣雅·釋詁》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寫下“欲敗晉師”,並不是《左傳》的作者在揣度魏錡出使楚營的目的,而是他站在全知敘述人的角度描述派魏錡出使的後果:“晉軍將要因此失敗了”。

同為使臣,魏錡和趙旃有一個突出的共同點,他們都仕途失意(魏錡謀求公族大夫未果,趙旃希望晉級六卿不成),迫切地想在戰場上立功。看到楚軍勇士帶有輕侮性質的致師行為後,二人盛怒難當,強烈要求以牙還牙。

可是晉、楚兩國畢竟已經達成了和平協議,差一步就能簽約了,主帥荀林父不能眼瞅著功虧一簣,所以魏錡、趙旃的請戰要求都被否決了。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就是在這兒,《左傳》出現了又一個令人費解的記載:

魏錡、趙旃請戰不成,改口說願為使者前往楚營召盟,竟然獲得了批准。

兩個態度如此堅決、情緒如此激動的主戰派前往楚軍大營談和,該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你能想象宋高宗派岳飛為使,去金國和談嗎?那能談成嗎?所以魏錡、趙旃剛走,上軍副將郄克馬上就發出了預警:

“二憾往矣,弗備,必敗。”

——《左傳·宣公十二年傳》

郄克說魏錡和趙旃這一趟出使必然壞事。如果我們不預做準備,等楚軍掩殺過來,後果不堪設想。郄克的話立即引起了旁人的響應。他剛一說完,頂頭上司士會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備之善。若二子怒楚,楚人乘我,喪師無日矣,不如備之。”——《左傳·宣公十二年傳》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這就奇怪了。明知道魏錡、趙旃出使可能會闖禍,為什麼還要派他倆去?又是誰力主派他倆去的呢?

郄克和士會的可能性應該被排除。因為魏錡、趙旃出使後,這兩位上軍指揮官馬上進行了作戰部署,指派鞏朔和韓穿依託敖山的地形佈置了七處伏兵。和談使者前腳出發,後腳你就準備打仗,擺明了就是不相信魏、趙能促成和談。

那麼反過來推論,誰極力反對戰鬥部署,誰對魏、趙二人的信心就最強,就最有可能是派他們出使的人。那這個人就該是

先縠:

彘子曰:“鄭人勸戰,弗敢從也;

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師無成命,多備何為?

”——《左傳·宣公十二年傳》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先縠為什麼力主讓魏錡、趙旃出使?我想是因為他倆對這場戰爭的思考與先縠最為接近:這三位爺都把晉、楚交兵的戰場當成了爭奪高官顯爵的名利場。為了不讓自己的政治形象失分,他們是絕不會顧全大局、放低身段去和楚國進行談判的。

因此派魏錡和趙旃出使,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像士會那樣被先縠批評為“諂”的外交辭令。

先縠決定派魏錡、趙旃出使對於已經非常脆弱的趙氏同盟來說無異於沉重的一擊。

魏、趙走後,郄克眼看先縠對自己的警告無動於衷,索性跟士會一起撇開中、下兩軍,單獨對上軍釋出了戰備指令。

名為一黨,卻各行其是。到了這個地步,趙黨成員已經顯露出分道揚鑣的傾向了。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不過話說回來,郄克的擔憂絕非多餘,魏錡和趙旃領命出使,真的惹禍了。他們打著議和使者的幌子出來,卻徑直前往楚營挑戰。尤其是趙旃,抵達楚營之後派自己的隨從闖入轅門。很快,楚莊王便親率禁衛軍左廣追了出來。

而這邊兒呢,晉軍大本營擔心魏錡、趙旃旁生枝節,特意派了兵車前來接應他們。楚軍一看前方掀起了塵頭,誤以為晉軍發動突襲了。

楚莊王還衝在最前面呢,決不能讓他陷入晉軍的包圍!令尹孫叔敖情急之下,命令楚軍全線出擊。《左傳》載:

楚人亦懼王之入晉軍也,遂出陳。孫叔曰:“

進之!寧我薄人,無人薄我

。《詩》雲‘元戎十乘,以先啟行’,先人也。《軍志》曰‘先人有奪人之心’,薄之也。”遂疾進師,車馳、卒奔,乘晉軍。

桓子不知所為,鼓于軍中曰:“先濟者有賞!”

中軍、下軍爭舟,舟中之指可掬也。——《左傳·宣公十二年傳》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

當楚軍大部隊如潮水般湧向晉軍大營的時候,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主帥荀林父卻沒有任何預案。這位自文公朝以來身經百戰的老將軍到此已經完全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只得倉促下令晉軍撤退,由此演成了晉軍在邲之戰中最後也是最慘烈的大潰敗。

“不知所為”,雖然《左傳》所形容的乃是荀林父在決戰時刻的手足無措,但我卻覺得這也可以被視作這位統帥在整個戰役過程中的一貫表現——

他並非不想有所作為,而是領袖權威的缺失、趙黨強勢的掣肘讓他不能有所作為。

從這個角度看去,要指望荀林父像晉景公設計的那樣成為制衡趙黨的砝碼,時機還遠未成熟。

參考文獻:

李世佳《“趙嬰奔齊”事件解析》

白國紅《春秋晉國趙氏研究》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

李孟存、李尚師《晉國史》

(韓)李裕杓《西周王朝軍事領導機制研究》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徐元誥《國語集解》

本文系晉公子原創。已簽約維權騎士,對原創版權進行保護,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絡授權。

歡迎分享轉發,您的分享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路

春秋懸案:激烈主戰之臣為何被派為晉國和談使者?引爆晉楚邲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