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公元前595年,楚莊王令大夫申舟出訪齊國。臨行前,楚莊王特意命申舟不得向宋國借道。楚莊王是故意的:申舟之前就與宋國有仇,過道宋國還不向人家借道,這就是找死。果然,申舟一到宋國,就被宋人殺了。得知使者被殺,楚莊王怒髮衝冠,於這年9月緊急率軍圍攻宋國。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宋國在被楚人圍攻了數月後,緊急派使者向長久以來的盟友晉國求救。

然而在此時,晉國正面臨著艱難的戰略抉擇。

見到了宋國使者,晉景公想都不想,立刻決定出兵救援。可是,晉國大夫伯宗卻出來勸阻:“不能去救宋國了。古人有言:‘鞭子雖長,可也打不到馬腹部。’上天正保佑楚國,不可與之爭鋒。晉國雖然強大,能違背天命嗎?諺語有云:‘高低伸屈,全在乎於心。’大川之水,能容納汙垢;深山老林,能容蛇蠍;珍稀寶玉,莫不藏微瑕。為社稷國君難免會遭受恥辱,這就是治國之道。請國君您還是等待時機而行吧!”

伯宗說楚國正受上天保佑,不過是迷信的說辭。但自兩年前邲之戰後,楚莊王風頭正盛,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此時,晉國內部大臣們多結黨營私,人心不齊。邲之戰時,就已充分體現出這點。邲之戰剛過去兩年,晉國就想強行與楚國爭霸,不過是自取其辱。所以,伯宗才勸晉景公不要出兵去與楚國對抗。

聽了伯宗勸諫,晉景公心裡也極為明白:不先解決晉國內部問題,貿然出兵與楚國爭鋒,實在難以言勝。可是,盟友的求救卻不能置之不理。權衡再三,晉景公只得派出大夫解揚前往安撫宋人,謊稱晉國即將出兵,儘量拖延宋國投降楚國的時間。

這是典型的“畫餅充飢”之舉——晉國既然已放棄了救援宋國,就意味著晉國在戰略上已放棄爭霸大業了!

晉國放棄中原爭霸,這也是迫不得已。不但內部人心渙散,晉國在外部也面臨著諸多的威脅。

崤之戰過後,秦、晉關係破裂,這等於在晉國西部樹立起一個強大的敵人。

除了秦國外,狄人是另一支嚴重威脅晉國安全的力量。在晉國周邊,分佈著白狄和赤狄:早先對晉國構成威脅的,主要是白狄;隨著實力慢慢增強,赤狄對晉國的威脅也越來越大。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晉文公流亡海外時,曾在赤狄國生活了十二年之久。在赤狄國時,晉文公意外地得到了廧咎如二女:重耳自己娶了季隗,而把叔隗嫁給了趙衰。

廧咎如為赤狄部落之一,季隗、與叔隗的稱號,說明廧咎如為隗姓。

公元前640年,鄭國入侵滑國(河南睢縣西北)。為應付鄭人,滑國同意投靠了鄭國。可鄭人剛一退兵,滑國又倒向了衛國。為此,鄭文公再度派出軍隊前往討伐滑國。滑國見勢不妙,便向周王室求救。為解滑國之難,周襄王派出兩位大夫前往鄭國,為滑國求情。可鄭文公見周襄王袒護滑國,一怒之下,便扣押了王室使者。

鄭國居然不聽王命還扣押王室大夫,是可忍、孰不可忍!

公元前636年,憤怒之下的周襄王請來了狄人,攻佔了鄭國櫟邑(河南禹州市),以示懲戒。鄭國是昔日的江湖“小霸”,當年周王室聯合衛國、陳國、蔡國一起去攻打鄭國,都被打得一敗塗地。可狄人一出馬,就能輕鬆地攻佔鄭國城邑,可見他們實力之強!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在狄人大勝鄭國之後,周襄王一高興,便屈身與狄人聯姻,娶了一位狄女為王后。可惜後來,這位王后又與周襄王之弟私通,一同引狄人作亂把周襄王趕出了成周!這位狄女,史書稱之為“隗氏”——周襄王請來的狄人,居然與廧咎如同姓!這是巧合,還是周襄王所請狄人就是廧咎如?

如果此狄人就是廧咎如,他們能輕鬆戰勝鄭國,那麼其實力也是非同小可。

赤狄不但滅了衛國和邢國,又混亂了周王室朝綱,也難怪天下諸侯會聞之而色變了。

赤狄的實力如此強大,在天下大亂的春秋中期,對中原諸侯國形成了巨大威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赤狄聯合長狄,一起對中原諸侯國發起了多次進攻,衛國、邢國、齊國、魯國、鄭國等等,都深受其害。

然而這一時期,晉國與赤狄之間的關係,卻頗為微妙。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由於晉文公在狄國呆了十二年,赤狄不但沒有入侵晉國,反倒與晉國保持著相當友好的往來:晉文公回國後,狄人送回了季隗,卻將晉文公的兩個兒子留在了狄國;晉國卿士狐射姑在國內權力鬥爭失敗後,也逃亡赤狄潞氏國尋求庇護;晉成公上臺後,更是將女兒嫁入潞氏國,與其國君聯姻……。

因此,雖然赤狄被各諸侯國恨不得剝其皮、食其肉,但與晉國卻意外地在山西和平相處了二十多年。

然而,隨著中原長狄的覆滅,晉國與赤狄之間的友好關係突然間被打破了。

公元前616年~607年間,長狄鄋瞞在魯國、齊國、衛國的剿殺下,遭遇了重大挫折,三位首領被殺。長狄殘部被迫逃入太行山,投奔了潞氏國。而赤狄也順勢走出太行山,接收了長狄原有地盤。

此後,赤狄與晉國的利益衝突便陡然多了起來,不但頻繁攻擊中原諸侯國,又因晉國干涉赤狄入侵其它諸侯國,還直接向晉國發起了攻擊:

公元前603年秋,赤狄伐晉,圍攻晉國懷邑(河南武陟縣西南)及邢丘(河南溫縣東);

公元前602年秋,赤狄再次入侵晉國,取向陰(河南濟源南)之禾。

赤狄頻繁入侵晉國,這是單方面破壞了與晉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晉成公在位時,一度想討伐赤狄,但卻為荀林父所阻:“不用去討伐了,讓他先禍害自己百姓,等他惡貫滿盈了,就可殲滅他了!”

荀林父認為,當下討伐赤狄還不能保證必勝;然而,赤狄國頻繁發動對外戰爭,民眾負擔沉重,遲早會失去人心。到了那時,就可以將它一舉而殲滅之!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晉成公卻沒能等到晉國討伐赤狄的那一天:公元前600年,晉成公在會盟諸侯的過程中意外去世,讓他討伐赤狄的心願未能達成。

雖然晉成公已去世,但是晉國大臣卻沒忘記赤狄之患,一直在等待時機。

為徹底消滅赤狄,晉國正卿郤缺決心先拉攏鮮虞、肥鼓等等白狄部落,與他們講和。這些白狄部落,長期以來受赤狄役使,早已不堪重負。能與他們聯合起來,赤狄也就被孤立,其實力必大大削弱。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起初,晉國大臣想把狄人都召到晉國來參加會盟。可郤缺卻竭力反對:“我聽說,如果德行無以服遠,那就不如勤勞一些。不勤勞,何以求人?只有勤勞了,才能有所回報。還是我們主動去狄人那裡吧!”

因為郤缺這番話,公元前598年,晉景公親自趕赴狄人領地欑函(今地不詳),與狄人會盟。作為曾經的東周霸主,其國君居然不惜屈身來到狄地來參加會盟,這讓眾多狄人都深感榮幸。很快,他們就答應背叛赤狄,與晉國講和了。

晉人成功地分化了狄人,赤狄已是孤掌難鳴。接下來,就看晉國什麼時候對赤狄發起最後一擊了!

然而,天公不做美。

欑函會盟後不久,郤缺就去世。郤缺死後,荀林父接任晉國正卿。荀林父還沒來得及熟悉政務,第二年(公元前597年)晉國大軍就在邲地慘敗於楚國,令晉國失去了霸主地位!

作為中軍主帥,荀林父卻無法約束下屬聽命,任由屬下各自為政,才導致了邲之戰的大敗。為此,晉景公一度想殺死荀林父。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但在大夫士伯勸阻之下,晉景公最終還是放過了荀林父。

晉國霸業不再,內部大臣又四分五裂,晉成公討伐赤狄的遺願要想達成,看來已遙遙無期!

大約就是在公元前594年,潞氏國出了一件大事。

潞氏國國君嬰兒的夫人,是晉景公姐姐。但是,自從潞氏國宰相酆舒當政後,卻將晉景公姐姐給殺了,還把潞氏國國君的眼睛給打傷了。殺姐之仇不報,非君子也!為此,晉景公痛下決心,要討伐潞氏國。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不成想,此舉卻遭到晉國大臣的強烈反對:“酆舒有三過人之處,討伐未必能勝,不如繼續等待機會!”邲之戰後晉國元氣大傷;如今才剛過去三年,就要大規模出兵討伐赤狄,誰能保證必勝?

這時,曾經力阻晉國救宋的大夫伯宗站了出來,堅定支援討伐潞氏國:“一定要討伐。赤狄國有五項罪過,過人之處雖多,又有何用?他們一不祭祀祖先,二又嗜酒如命,三強滅黎國,四殺我伯姬,五還打傷其國君。如今不討伐有罪之人,卻說‘等待時機’,這恐怕不行吧?”

年初,伯宗強力反對晉國出兵救宋;現在卻力主晉國出兵討伐潞氏國,看來他是早有預謀了。可晉國不能救宋,就能伐赤狄嗎?赤狄實力未必就比楚國更弱!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實際上,赤狄國與楚國之間的差別,並不在於二國實力強弱,而在於二國內部是否有機可乘。《管子·國蓄》有言:“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半)詘(音屈,指力量削弱一半);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在楚莊王率領下,楚國上下“利出一孔,力出一孔”,內部“利出二孔”的晉國確實難以與之對抗;可赤狄在酆舒專政之下,不但失去了眾多白狄部落,還要犯上作亂,內部已是“利出三四孔”,那麼自身“利出二孔”的晉國也就有機可趁了。

晉國雖然難與楚國一爭高下,但必定可以與赤狄一戰!

在伯宗的強力支援下,晉景公終於定下了討伐潞氏國的決心。

公元前594年6月,晉國正卿荀林父率領晉師討伐潞氏國,在曲粱(山西潞城北)擊敗了赤狄。6月26日,晉國將潞氏國消滅,並將其國君嬰兒帶回了晉國;潞氏國宰相酆舒逃亡衛國,結果被衛人抓住,送到了晉國,隨即為晉人所殺。7月27日,晉景公在稷地(有說是在山西稷山縣,但明顯與後文矛盾,疑應在山西東部某地)練兵,趁機佔領潞氏國土地,立了黎侯後才撤軍回國。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次年,頂替荀林父為正卿計程車會再度遠征赤狄,消滅了三個赤狄餘部:甲氏、留籲、鐸辰,完全佔據了山西長治一帶的領土。

爭霸,更多的時候是意氣用事;得到土地,才是最大的實惠。

晉國放棄了與楚國在中原的爭霸,卻將土地擴張到山西長治一帶,一舉佔領了“天下之脊”,可謂是“失之東隅,得之桑榆”。“天下之脊”的戰略性地利優勢,福澤後世數代人,又豈是一時爭霸勝負所能比擬!

晉景公賞功少一人他力阻晉國救宋失盟友,力主滅赤狄得天下之脊

在荀林父征伐赤狄回國後,晉景公賞賜荀林父狄人奴隸一千家;同時,他又將瓜衍縣(山西孝義北)賞賜給阻止自己殺荀林父計程車伯。

可是,他卻少賞了一人——這就是伯宗:力阻救宋當然令晉國失去了這一盟友,但力主伐赤狄卻讓晉國得到了“天下之脊”。如此大之功,為何伯宗不能得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