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帝王有生殺予奪大權,可有件事他們不敢做,只有6位帝王做到了

帝王有生殺予奪大權,可有件事他們不敢做,只有6位帝王做到了

自夏朝開始,國家最高統治者,除少數傀儡外,大多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是,有一件事,卻讓這些最有權勢的帝王們至死都沒有踐行,成為他們的人生遺憾之一。究竟是什麼事,讓這些帝王不敢、不願、不能踐行?他們都是誰?

一、封禪泰山禮與帝王們

封禪,是中國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祭祀天地的一項禮儀。行禮時,在泰山山頂上築土為壇,用於祭天,酬謝上天護佑之功,謂之“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除地為壇,用於祭地,酬謝地載之功,謂之“禪”。古代帝王為何要行封禪禮?西漢後期人劉向《五經通義》解釋原因說:“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

帝王有生殺予奪大權,可有件事他們不敢做,只有6位帝王做到了

今人模擬的封禪大典

這一禮儀起源甚早,《管子·封禪篇》記載,遠古伏羲、神農、炎帝、黃帝等72位帝王都曾行封禪泰山禮。不過,人們認為,這極可能是後人的虛構。縱使如此,至遲自周代起,封禪泰山逐漸成為中國古代帝王炫耀功德、酬謝神祇的“標配”。很多帝王都希冀有生之年能去泰山行封禪禮。

第一個想去封禪泰山的,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不過,管仲以珍物難尋、祥瑞不至等理由,諫阻齊桓公。後來,秦始皇、西漢武帝、東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皇帝成功“登頂”,封禪泰山。

帝王有生殺予奪大權,可有件事他們不敢做,只有6位帝王做到了

光武帝劉秀

與上述六位“幸運兒”相比,春秋齊桓公、曹魏明帝、三國吳孫皓、西晉武帝、前秦苻堅、南朝宋文帝、孝武帝、梁武帝、北魏太武帝、孝文帝、北齊文宣帝、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等帝王,雖大多對封禪泰山心馳神往,卻因種種緣由,至死未能踐行。

上述帝王中,既不乏文韜武略的帝王如北魏太武帝、唐太宗等,也不乏平庸凡質的皇帝如魏明帝、晉武帝等,更不乏忌狠暴虐的人君如吳孫皓、隋煬帝等。他們位居九五之尊,對臣民而言,可謂生殺予奪、說一不二,行事隨心所欲,無所顧忌。卻緣何在封禪泰山事上縮手縮腳,望而卻步,留下終生遺憾呢?

二、阻止上述帝王封禪泰山的緣由

對有些帝王而言,他們自恃才略與權勢,行事百無禁忌,我行我素。秦始皇欲封禪泰山,召齊魯儒生七十餘人,制定封禪禮儀。可是,儒生們七嘴八舌所奏的古代封禪禮儀(基本系杜撰),頗令始皇煩不可耐。於是,他就自顧自地用秦 “太祝之祀雍上帝”之禮封禪泰山。結果行至半山腰時,突降暴雨。幸虧一棵枝葉茂盛的松樹為始皇及隨從遮蔽風雨。為答謝其功,始皇下詔,封它“五大夫”爵位。儒生們聽說始皇帝挨淋狼狽不堪後,紛紛嘲諷他不遵古禮,導致天神震怒降災。

帝王有生殺予奪大權,可有件事他們不敢做,只有6位帝王做到了

大秦賦 秦始皇

三國吳末帝孫皓更是夢想封禪泰山,既可彰顯自己聖明,又可扭轉孫吳衰勢,然而泰山在曹魏境內,無法前往。孫皓竟想出一變通鬧劇:命大臣“至陽羨縣,封禪國山”。因此,歷來儒者多不將其視為封禪。

畢竟,前述生前未曾封禪泰山的帝王們顧及自己的名聲,還不敢或不願像秦始皇、孫皓那樣無法無天,肆意妄為。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很多帝王無法、不敢、不願封禪泰山。概言之,這些原因有:

(一)國家未統一

國家未統一可以說是導致魏晉南北朝時期前述皇帝們無法封禪泰山的重要原因。

一則,國家分裂,對皇帝們來說,這是人生汙點,是自己無德無能的體現,自然不宜稟報天地。因此,前秦苻堅統一黃河流域後,欲起兵伐晉,一統天下。朱彤上奏附和,併為苻堅描繪出一幅一統天下、封禪泰山的宏偉畫面:“回駕岱宗,告成封禪,……終古一時,書契未有。”苻堅閱奏,興奮不已,大呼“吾之志也”!苻堅罔顧王猛臨終遺言,義無反顧地發動戰爭,卻在淝水之戰中一敗塗地,前秦隨即崩亡。封禪泰山,遂成黃粱。

二則,魏晉南北朝時,除西晉武帝滅吳後至“八王之亂”前,天下堪稱一統外,其餘時間,天下分崩離析,泰山若在敵國境內,自然無法前往封禪。吳孫皓以祭祀境內山脈為“封禪”,梁武帝欲“封會稽,禪國山”,都是因此所致。

帝王有生殺予奪大權,可有件事他們不敢做,只有6位帝王做到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大分裂

(二)自慚德薄

據禮書記載,封禪泰山,對帝王品德和能力皆有較高要求。因而,一些比較“自覺”的帝王往往以自己德、能未臻聖賢為由“謙辭”。曹魏明帝時,大臣蔣濟讚揚明帝“參成天地之道,綱維人神之化”,奏請封禪泰山。

總算比較瞭解自己的魏明帝略帶誇張地回答說:“聞蔣濟斯言,使吾汗出流足。……吾何德之修?……吾不欺天也。”嘴上謙辭,可他內心應是無比嚮往。所以,他一面拒絕蔣濟奏請,一面又命禮學名臣高堂隆起草封禪禮儀。倒黴的是,不久,高堂隆去世。封禪之事,隨之束之高閣。南朝宋文帝、孝武帝、隋文帝皆曾以德行淺薄為由,婉拒群臣封禪奏請。

帝王有生殺予奪大權,可有件事他們不敢做,只有6位帝王做到了

魏明帝

(三)心有暗鬼,不敢坦誠面對天地

如果說魏明帝以自己德能淺薄而婉拒封禪屬“謙辭”,那麼,有的皇帝拒絕封禪,可能真是心有暗鬼。晉武帝滅吳後,群臣屢屢鼓譟封禪,卻屢遭晉武帝拒絕。儘管大臣們以“勞謙”“抑損”來解釋晉武帝反常的決定,究其實,或許是晉武帝深鑑曹魏失國、司馬氏篡位成功的經驗教訓(高平陵之變),及在篡位過程中誅除異己,卑鄙殘辣的經歷,這讓他怎敢面對天地?

與晉武帝相似的是隋煬帝。他在父親隋文帝在位時,極力奏請封禪泰山。他即帝位後窮奢極欲,“東西遊幸,靡有定居”。在位14年,大規模巡幸達八次;居住京師長安的時間,不足一年。縱使如此,他也未曾有封禪之念。他不是不熱衷於封禪泰山,而應該是不敢去。畢竟,殺兄弒父、窮奢極欲,即便暴虐無恥的隋煬帝,或許也無法坦坦蕩蕩地面對天地神祇。

帝王有生殺予奪大權,可有件事他們不敢做,只有6位帝王做到了

隋唐演義 隋煬帝

(四)天災人禍頻至

齊桓公自恃功高,欲封禪泰山。管仲說遠古帝王封禪時,需用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江淮三脊茅、東海比目魚、西海比翼鳥,及鳳皇、麒麟、嘉穀諸般祥瑞。如無上述物品和祥瑞,貿然封禪泰山,就是欺瞞天地,不僅無福,反招災殃。面對這些聞所未聞的珍物祥瑞,齊桓公只好悻悻地打消了封禪的念頭。

帝王有生殺予奪大權,可有件事他們不敢做,只有6位帝王做到了

影視劇中的齊桓公

有些帝王在位時,雖文治武功、國泰民安、“祥瑞”頻現,但不期而至的天災(洪災、旱災等)、人禍(外敵入侵、權貴內亂)等不祥事,往往成為他們主動或被迫取消封禪的重要原因。唐太宗貞觀六年欲封禪,被魏徵以大亂甫平,災害頻仍、賊黨蟄伏伺機作亂為由諫阻;貞觀十五年封禪因天象異常、太子李承乾謀逆、薛延陀侵伐而止;貞觀二十一年封禪因洪災爆發、財力枯竭、民變頻頻等事而止。熱衷封禪的唐太宗終其一生,未能踐行封禪,成為他人生一大憾事。

帝王有生殺予奪大權,可有件事他們不敢做,只有6位帝王做到了

唐太宗

文史君說

古代帝王位居九五之尊,位高權重,行事往往百無禁忌,我行我素。但封禪泰山禮,卻讓許多帝王們,無論是雄才大略還是平庸凡質,無論是聖賢明君還是暴虐無德,至死都不敢、不願、不能踐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古代神權對皇權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

參考文獻

《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

《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年。

陳戍國:《中國禮制史》(魏晉南北朝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湯貴仁:《泰山封禪與祭祀》,齊魯書社,2003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