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倭寇入侵太守閉門拒難民 任環仁愛大開城門救同胞》

嘉靖年間,倭寇侵犯東南沿海一帶。

蘇州城內戒嚴,探子來報:倭寇從西邊打來,已到滸墅。

蘇州知州率守軍登城,急令關閉城門。

農村避寇的百姓近萬人,擁擠在城門外,號呼震天。

知府任環氣憤地說:“未見敵寇先棄子民,守城為了什麼?有事我來承當。”

於是,派手下官吏開啟六個城門,自己佩劍率兵,守在西路口上,把鄉民全部接納進城。

過了許久,倭寇才攻到城下。任環保護了百姓,吳中人民一直為他祈福。

(《智囊》卷七)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曹彬稱病護金陵 曹翰忿怒屠江州》

曹彬受命圍攻金陵,在即將攻破之際,曹彬忽然聲稱自己患病不能主持事務。

眾位戰將都來看望病情。

曹彬對各位戰將說:“我患的這個病,吃藥是沒有用的,要想治好這個疾病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各位發自內心起誓,破城時不隨便殺害一人,如能這樣,我的病就會不治而愈!”

戰將們聽了都很感動,焚香為誓,破城後不妄殺一人。

攻下金陵後,曹彬的部隊確實遵照誓言,城中民心安定。

同時,曹翰率兵攻打江州,久攻不下,曹翰異常忿怒,攻入城後,大肆殺戮。

二曹都是宋初名將,但他們的作為卻截然不同。

(《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一)

【曹彬】(931 — 999 )宗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後周世宗屬下。宋初從太祖征伐,攻後蜀,取南唐,拜樞密使,檢校太尉。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諡武惠。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兩淮大飢死人多 幸有愛民父母官》

明朝大臣王竑巡撫兩淮的時候,看到各州縣田園荒蕪,因災荒而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王竑盡力發糧救災,誰知這麼一來,各地的饑民紛紛湧至。

王竑為了挽救災民性命,來不及請示朝廷,就自己作主用官倉的糧食賑濟災民。

他救災的辦法非常有效:對住得近的饑民,他每天命人施粥;對遠道的饑民就發米。對賣兒賣女的饑民,就把他們的子女贖還給他們。

他還選了四十名醫生,找了六十間空房子,設了一所臨時醫院,讓有病的災民住在裡面治病。對已死的饑民發給棺材,為之安葬。

對手下負責救災的官吏們,他都一一親自關照,必須為救災盡力。

後來有人把他這些救災的措施記下來,寫成了《救荒錄》一書傳世。

在王竑救災時,皇帝也恰在外巡察,在批閱了兩淮大饑荒的奏章之後,大驚道:“餓死這麼多人怎麼辦啊?”

隨後接到王竑關於災情危急和開倉救災的報告,皇帝高興地說道:“真是我的好御史!”

(《昨非庵日纂》卷一一)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避瘟疫家人絕情 正風俗刺史問疾》

隋文帝開皇年間,辛公義出任岷州刺史。

當地民俗畏懼瘟疫,一人染病,全家躲避,無人過問,就是父子、夫妻也不相看望,情斷義絕,病人大多致死。

辛公義決心匡正此俗,他派府中的人分頭巡查,凡是生病的人,都被用床抬到自己的官廳裡。

夏天瘟疫流行時,病人多達數百,排滿了廳廊。

辛公義自己也準備了一張床,和病人住在一起,日日夜夜照料病人。他用自己的俸祿買藥、請醫生。

不久,病人全部康復。

辛公義便把他們的家人親戚召來開導說:“生死由命,與幫助看護沒關係。不然,我豈不早就死了。以前你們把病人扔在一邊,病人怎能不死。”

病人的家人既慚愧又感激,稱辛公義為“慈母”。

此後,再有染病的,其家人便細心看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了。

(《隋書》卷七三,《資治通鑑》卷一七七)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兄弟爭牛 太守賜牛》

北魏汝南太守張長年曾受理一起民事糾紛案。

一家兄弟分家,全部財產只有一頭牛,兩人爭奪,各不相讓,最後只好請求太守判決。

張長年聽了情況以後,同情地說:“因為只有一頭牛,所以你們兄弟爭執,如果有兩頭,每人得一,哪有打官司的道理呢!”

他就把自己家裡的一頭牛贈給了兩兄弟。

(《魏書》卷八八,《北史》卷二一)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衙門滿擺祝壽筵 文士獨唱愛民歌》

張之洞為湖北總督時,為了慶祝慈禧太后的壽辰,命令各衙門張燈結綵,大肆鋪張,耗資鉅萬。

他大擺慶祝壽筵,宴請各國領事,以及軍界和學界人士。宴會上奏西樂,唱新編愛國歌,頗有新派作風。

有一位陪宴的文人對姓梁的學堂監督說:“滿街都唱愛國歌,未聞有人唱愛民歌的。”

梁監督說:“先生何不編一首?”陪宴的說:“先生願意聽嗎?”“願聽!”

陪宴的高聲說:“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

到會客人聽了有叫好的,有痛斥“大逆不道”的,鬧成了一團。

(《清朝野史大觀》卷一〇,《清稗類鈔·譏刺類》)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以上六個故事均選自《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中國曆代文人風趣小故事全集》(全10冊)

10卷本,包含2282篇歷史小故事,668個重要歷史人物,215幅中國傳統名畫插圖。從不同側面展示歷史“文人”這一最具聲色的階層。

他們或正或邪、或忠或奸、或智或愚、或雅或俗、或莊或諧、或經或誕的人物形象及其品格、情性、風貌躍然紙上,令人讀來或肅然起敬、或忍俊不禁、或嗤之以鼻。

既富有歷史掌故的知識性,又具有淺閱讀的趣味性,

意味兼備,趣味十足,怡情怡性,老少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