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搜救犬是如何煉成的?上游記者探訪訓練營: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訓練8000次!

搜救犬是如何煉成的?上游記者探訪訓練營: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訓練8000次!

“獵鷹,去!”郭又華一聲呼喚,一隻壯碩的馬犬迅速在一排外形完全相同的鐵箱中,將藏有上游新聞記者的箱子找了出來,併發出叫聲示意。郭又華假裝試圖將它拉走,它卻紋絲不動,死死守在箱子前。“好樣的,小夥子!”郭又華輕輕拍了拍“獵鷹”的腦袋,表示讚許。

在汶川地震等特大災害中,搜救犬屢屢立下大功,救出被困人員,被稱為“不會說話的逆行者”“拯救生命的勇士”。本週,上游新聞記者首次探訪重慶唯一的“搜救犬訓練營”——位於江北區復盛的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特勤支隊搜救犬站,這一群有著光榮職業的狗狗,在30多攝氏度的重慶依然堅持訓練,時刻準備著,在人類需要的時候勇敢“逆行”。

搜救犬是如何煉成的?上游記者探訪訓練營: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訓練8000次!

#FormatImgID_3#

特殊的消防“戰士”冒酷暑訓練

37℃高溫下,“獵鷹”不停吐著舌頭散熱,訓導員郭又華看在眼裡有些心疼。儘管天氣炎熱,消防員和搜救犬們的訓練卻從未間斷。“夏天誰都想在空調房裡躺著不動,但一旦發生災害,必須隨時能上火線,因此搜救犬和消防兵一樣,都必須冒酷暑訓練,並24小時處於待命狀態。”

郭又華愛憐地揉揉著“獵鷹”的背:“它們也算是特殊的消防戰士,再艱苦的環境也必須堅持!”

工作犬包括軍犬、警犬、導盲犬等,它們“各有所長”。僅警犬就細分了很多“專業”,有緝毒犬、巡邏犬、偵查犬、防爆犬等,它們要學習專業的“氣味知識”和辨別能力,如毒品、火藥的味道,而搜救犬也是犬類中一個光榮的“職業”,“專業方向”就是“人的氣味”,它們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下精確辨認出人的氣味。

搜救犬經過嚴格專業培訓後,可以成為百發百中的搜尋行家,出現在各種災難現場,幫助尋找和搜救受困失蹤的受難者。犬對氣味的辨別能力比人高出百萬倍,聽力是人的18倍,視野廣闊,有在光線微弱條件下視物的能力,在國際上被普遍認為是搜救最好的幫手。

目前,重慶搜救犬站共有28只搜救犬22名訓導員,有德國牧羊犬、馬裡努阿犬(簡稱馬犬)、史賓格犬等。郭又華介紹說,這些犬種體形適中,身體強壯,有著很好的耐性和專注力,對環境適應能力強。除此之外,每個犬種還有各自特點,比如馬犬體力特別好,專注力高,綜合素質強,屬於“全能選手”;史賓格性格溫順,嗅覺極其靈敏,善解人意,體型小巧可以鑽入狹小的空隙。

目前,站裡部分搜救犬由訓導員帶著前往昆明進行比武集訓,但仍有一大批搜救犬正堅守在酷暑下的崗位,隨時待命。為了防止狗狗們中暑,訓導員在它們的食物中增加了消暑的綠豆湯、加大了犬舍噴水頻率以降溫。

搜救犬是如何煉成的?上游記者探訪訓練營: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訓練8000次!

搜救犬是如何煉成的?上游記者探訪訓練營: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訓練8000次!

它們怎麼訓練?滴血尋人!

搜救犬的工作範圍非常廣泛,比如地震廢墟、建築物倒塌、泥石流、山體滑坡、雪崩、山上及水面等現場,這就要求它們透過訓練勝任各種複雜的壞境。

搜救犬的日常訓練形式繁多,最常見的是箱體搜救:人鑽進鐵皮箱裡,關上箱門,搜救犬迅速透過嗅聞將人找出,並示意訓導員——這是建立搜救犬對人體氣味的聯絡,使犬能在災害現場第一時間搜尋到被困人員並及時示警。有時訓導員還會拿出食物、小球等干擾物,強化它們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所幹擾的定力。

在“血跡搜尋”訓練中,訓導員將數量極少,人眼看不出的血液滴在地上,讓搜救犬尋找,找到後做出臥倒的動作——這項訓練能讓搜救犬在事故現場搜救時,即使在複雜的環境中也能透過血液的味道找到被困人員。

此外還有乘車訓練——搜救犬在出任務時,難免會經歷長時間汽車跋涉,為了訓練其適應顛簸的環境,會將搜救犬關在車裡,駕駛著車到處跑;有的狗怕生,到了陌生環境會緊張,然而真實的救援環境會難以想象的複雜,因此平時需要透過訓練適應各種環境,比如會帶著它去菜市場、公園這些人多、車多的地方遛,有時還會突然打發令槍,“啪”地一聲,讓它適應突如其來的巨響;在體能訓練中,訓導員會讓狗狗拉著輪胎往前移動,平時跑步時,也會帶著它們一起跑。

搜救犬是如何煉成的?上游記者探訪訓練營: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訓練8000次!

持證上崗每年要“年審”

“不是所有的狗狗都能成為合格的搜救犬。培養一隻搜救犬通常要用1年半到3年,其間除了大量的搜救訓練外,而搜救犬的訓導者也要同時參加多項訓練。”搜救犬站指導員盧俊松介紹,犬隻各項指標達標後,先要被送往昆明搜救犬基地進行三個月初訓,各項身體、技能指標合格後才能獲得搜救犬的資格,頒發證書,在耳朵上植入晶片,然後“持證上崗”。

不僅如此,每年還要進行復訓和考試,相當於“年審”。目前全國31個消防中隊中,至少有500頭以上註冊在編的搜救犬。

重慶消防救援總隊的搜救犬隊成立於2005年,是全國第一批消防搜救犬犬隊,也是目前國內名列前茅的犬隊,16年來 一共培養了上百頭搜救犬。

盧俊松說,搜救犬有一個“職業禁忌”:絕對不能攻擊人,即使搜救犬展現出輕微的“攻擊性”,會立即被“清退”出隊伍。不過在重慶搜救犬站裡,這樣的情況還從未發生過。

“犬戰士”們每天早上9點開始進行訓練,10點半回犬舍,訓導員給它們喂犬糧、喂水,然後午休,下午3點到5點再進行訓練,晚上休息。搜救犬的作息時間非常規律,每天都會堅持訓練。

“搜救犬的伙食費比我們都高呢!”郭又華打趣道。為了保證搜救犬的健康和體能,它們平時吃的是優質犬糧、新鮮牛肉、雞骨架,穿的是搜救犬專用“工作服”,住的是“單犬間”。目前犬舍還在升級改造,擴大面積、貼瓷磚,增加了防滑、防潮功能。

搜救犬是如何煉成的?上游記者探訪訓練營: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訓練8000次!

一個簡單動作需重複數千次

今年才上崗的龐澳振出生於1998年,是站裡的專職訓導員,他目前帶三條搜救犬——“雷神”“火狼”“獵鷹”。這個今年才來到隊伍的“新兵”從小就喜歡狗,不僅家裡養了狗,在學校學的也是訓練工作犬專業。

在他看來,訓練搜救犬最關鍵的是在於建立氣味聯絡,比如人的汗液、撥出的氣息、溫度不同,味道都會發生變化,需要讓狗狗們熟悉人體氣味,並作出相應動作,到了現場後,明白自己的任務是什麼,並絕對執行,容不得半點差錯。

狗狗雖然聰明,但跟人還是有區別,訓練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每個動作需要不停的重複。他說,一個簡單的動作,要讓搜救犬形成條件反射,需要至少重複2000次,成為固定習慣需要6000—8000次。“和逗寵物犬玩耍不同,訓練搜救犬相對乏味、枯燥,但想到它們出任務時,可能會挽救一個生命,就會不厭其煩地和它們一起訓練。”

在郭又華眼中,搜救犬們是忠誠的朋友,身懷絕技,雖然有時也跟孩子一樣,不想練了,會自己跑回犬舍,讓訓導員哭笑不得,但一旦上了災難第一線,又成了可靠的搭檔,它們服從指令,不懼危險,是可以挽救生命的有力武器。

每一條搜救犬都有自己的名字,訓導員平時會給狗狗們過生日、洗澡、梳毛,閒暇時也會盡量跟它們呆在一起,陪它們玩耍。

“搜救犬就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的家人,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盧俊松眼中,它們無言但並不沉默,它們調皮卻不畏艱險,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它們會勇敢地衝到危險地帶,履行一隻搜救犬光榮的使命。

搜救犬是如何煉成的?上游記者探訪訓練營: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訓練8000次!

搜救犬是如何煉成的?上游記者探訪訓練營: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訓練8000次!

新聞多一點>>

在汶川地震立過戰功的名犬“海嘯”是它們的戰友

隊裡有在全國消防搜救犬比武中代表重慶中隊參加箱體搜救,獲得第六名好成績的“瑞雯”,有獲得去年全國野外搜救比賽第五名的“新華”,名氣最大的無疑是參加過汶川地震、玉樹救援等重大任務的“海嘯”。這條史賓格犬服役多年,是名副其實的“老兵”,性情溫順,外表也很可愛,但執行起任務來就是一名“戰士”。

汶川大地震時,時任重慶消防特勤支隊搜救犬分隊隊長的王先廷帶著“海嘯”前往現場救援,重慶救援隊在北川營救出的第一個倖存者就是“海嘯”發現的。

2008年5月13日晚,200名突擊隊員趕到重災區北川縣北川中學後,下起了大雨,現場餘震不斷,成片房屋倒塌,滿目瘡痍。儘管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尋找生命的跡象很難,可救援人員沒有放棄,不斷用生命探測儀和搜救犬進行地毯式搜尋。

一下雨,地下的氣味不容易散發出來,會影響搜救犬的效率,救援工作進展緩慢。 這時,“海嘯”突然在廢墟的一個角落不停吠叫。一看到“海嘯”有動靜,大家迅速集聚在“海嘯”站立的地方,手刨、肩扛,將一塊塊水泥板移開。10分鐘後,一名小女孩的頭部露出來了。一小時後,小女孩成功獲救,她是重慶消防跨區域救援隊赴川后救出的第一名倖存者。這名12歲女孩被埋在廢墟下已26個小時,女孩的父母跪在地上向消防隊員道謝。

“海嘯”在倒塌的民房上搜索,由於天氣炎熱,伸出舌頭散熱時,不小心被廢墟中的碎玻璃渣劃傷,流了很多血,但經過簡單處理後依然堅持搜救。王先廷心疼不已,他曾說,主人不叫停,狗就不會停下,哪怕再累、再疼——這是搜救犬光榮的使命,為了救出更多生命。

2018年“海嘯”去世時,部隊還為它舉辦了儀式,隊員們敬軍禮與這個忠誠、勇敢的“戰友”告別。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宋劍 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特勤支隊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