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皇太極的這一動作,導致幼子上位,多爾袞掌握大權

皇太極的這一動作,導致幼子上位,多爾袞掌握大權

清太祖努爾哈赤去世後,四貝勒皇太極在眾人舉薦下登上汗位。清(後金)統治集團由中央集權變為各貝勒集體主政的邦聯政體。皇太極不具備父親努爾哈赤的聲望,稱汗之初徒有虛名。

清太宗在位期間是清皇族矛盾激化的時期,皇太極透過扶植小貝勒,打壓大貝勒,實現了個人權力的高度集中。清太宗的集權建立在個人聲望之上,其去世後清廷又陷入了新一輪的紛爭,其親手扶植的多爾袞總攬朝政,打壓太宗舊部,皇權再度被王權所凌駕。

一、太宗集權的歷程

1、排斥、抑制褚英家族

努爾哈赤生前建立八旗,親自執掌兩旗,去世後由大妃阿巴亥三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執掌。其餘六旗由四大貝勒和嫡長孫杜度掌控。杜度是太祖嫡長子褚英的長子,是努爾哈赤的嫡長孫,褚英曾被立為執政,卻因四大貝勒的攻訐被廢黜處死,皇太極家族對其後裔極力壓制。

太祖去世後,太宗將兩黃旗與兩白旗互換,獨掌握兩黃旗,原鑲白旗主杜度則降為普通貝勒,權力被剝奪。在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元稱帝時,“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兄禮親王,貝勒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多鐸為和碩豫親王,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嶽託為和碩成親王,阿濟格為多羅武英郡王,杜度為多羅安平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餘貝勒。”太宗冊封的6位親王皆為旗主,其後是郡王,杜度僅封為貝勒。作為太祖時期的旗主與參政貝勒,太宗對其封賞並不公道,杜度在叔父的抑制中去世。杜度的長子杜爾祜對父親的遭遇感到不滿,因抱怨被廢黜宗籍,其餘四子穆爾祜、特爾祜、杜努文、薩弼受到牽連,奪去爵位,廢黜宗籍。隨著杜度去世,皇太極藉故將其家族逐出清朝核心權力圈。杜度六子的後裔蘇努在雍正年間與廉親王允禩為黨,削爵,黜宗室。

皇太極的這一動作,導致幼子上位,多爾袞掌握大權

尼堪是褚英第三子,在順治年間受到多爾袞的重用,被封為親王,在討伐李定國時陣亡。其孫蘭布在康熙年間被封為親王,因取鰲拜之女受到株連,降為鎮國公。在討伐三藩之亂時死於軍中,康熙依然將其削爵。康熙與其祖父太宗皇帝如出一轍,極力抑制褚英家族。

2、更換舒爾哈齊家族代理人

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之弟,因政治鬥爭被囚禁迫害致死,其次子阿敏為二貝勒,躋身權力核心圈。阿敏對父親、兄長的死耿耿於懷,在太宗即位後就萌生自立傾向。天命元年,太宗攻打朝鮮勝利後,阿敏想留在朝鮮,在濟爾哈朗、杜度等的勸阻下率軍而去。天命四年,阿敏協同碩託鎮守永平四城,阿敏棄城而逃,屠殺居民。太宗藉機將剝奪阿敏的二貝勒頭銜,將其幽禁,將旗主之位授予了阿敏的弟弟濟爾哈朗。濟爾哈朗對太宗忠心耿耿,太宗猝死後,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同為輔政大臣,忠於皇權,受到了皇太極父子的厚待,親王世襲罔替。咸豐皇帝頗為信任的肅順、端華就是濟爾哈朗的後裔。

3、剿滅莽古爾泰家族

三貝勒莽古爾泰是一介莽夫,脾氣急躁。天命五年,大淩河之戰,太宗故意激怒莽古爾泰,莽古爾泰御前拔刀,諸貝勒商議剝奪其和碩貝勒之位,降為普通貝勒,次年莽古爾泰去世。莽古爾泰一死,太宗將其所掌控的正藍旗旗主之位交給德格類,德格類是莽古爾泰的同母弟,與皇太極關係密切,故正藍旗聽命於太宗。崇德九年,德格類暴斃不久,冷僧機告發莽古爾泰與德格類、莽古濟(莽古爾泰的同母妹)結黨謀逆,“盟誓怨望,將危上”。太宗大興冤案,追削莽古爾泰、德格類的爵位,莽古濟及莽古爾泰子額必倫坐死,餘子並黜宗室,德格類子鄧什庫削宗籍。莽古爾泰家族在政治上被清廷所否定,從政壇中消失,所控制的正藍旗被皇太極吞併,正藍旗與正黃旗混編後,新的正藍旗旗主為太宗長子豪格。莽古濟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太宗長子豪格與代善長子嶽託,豪格為表示對父親的效忠,殺死了妻子,嶽託卻拒絕殺妻。德格類是太宗親信之一,其死後遭遇整肅,太宗此舉過於刻薄寡恩。

皇太極的這一動作,導致幼子上位,多爾袞掌握大權

4、摧抑代善家族

代善見到阿敏和莽古爾泰的遭遇,主動放棄了與皇太極南面同座的權力,其家族勢力龐大,受到了太宗的打壓,其子嗣與皇太極家族矛盾尖銳。

代善長子嶽託是皇太極的親信,曾勸父親舉薦皇太極為汗,崇德元年受封成親王,其厄運就此來臨。同年八月,太宗指責其包庇莽古爾泰,嶽託是莽古濟的女婿,遭到太宗的嫉恨,由親王降為貝勒,嶽託大為不滿;崇德二年,嶽託公然拒絕皇太極的命令,不舉弓射箭,降為貝子。次年,嶽託在征戰途中因病身亡,太宗追封其為郡王,世襲罔替。其子羅洛渾繼承郡王爵位,在太宗最寵愛的元妃喪期,“嗜酒妄議,不輟絲竹,”表達對皇太極的不滿。

皇太極的這一動作,導致幼子上位,多爾袞掌握大權

代善三子薩哈廉也是皇太極的親信,舉薦其為汗,崇德元年去世,追封為追封穎親王,子阿達禮承襲郡王。太宗苛責罰薩哈廉的遺孀,令阿達禮大為不滿。元妃喪期,阿達禮吹拉彈唱,公開表示對太宗的不滿。在太宗去世後,阿達禮與叔父碩託支援多爾袞稱帝,雙雙被殺,逐出宗籍。多爾袞執政後,阿達禮的弟弟勒克德渾承襲爵位,世襲罔替。

代善次子碩託是努爾哈赤時期的議政貝勒,與太宗關係不佳,受封的爵位一直不高,受到刻意打壓。阿敏放棄永平四城時,碩託苦苦相勸,依然被降低爵位;崇德四年,太宗藉口碩託僭越,降其為輔國公,在太宗去世後,碩託與侄子阿達禮果斷的擁立多爾袞稱帝。

代善本人屢次受到譴責,乾脆不再過問政務。代善去世後,承襲親王爵位的滿達海為清初理政三王之一,受到多爾袞的重用。

二、太宗集權的侷限性

皇太極稱汗後,清(後金)政權在組織機構上形成兩套體系。一是八旗制度,宗室貴族具有參政、軍事等權力,旗主權力極大。二是行政機構,太宗仿效明朝設立監察機關、置六部、成立的內三院。在這兩套體系中,行政體制只是流域形勢,院部依然由親貴執政,八旗旗主依舊是掌握清政府的實權派。太宗在排斥杜度、剿滅莽古爾泰、囚禁阿敏後,掌握了八旗中的四旗,代善家族、多爾袞三兄弟各掌握二旗,並不敢與皇太極公開對抗,因此太宗取得了獨尊地位。

皇太極的這一動作,導致幼子上位,多爾袞掌握大權

太宗集權存在侷限性,主要是沒有削弱八旗旗主權力。第一,八旗旗主掌握實權,依然是清朝中央集權的最大阻力。崇德年間,諸王懾於太宗個人權威而不敢造次,依然握有實權。以多爾袞三兄弟為例,他們在太宗在世時期畢恭畢敬。皇太極猝死,多爾袞萌生自立之心,新皇帝反而受其擺佈,太宗親信、舊部受其打壓,皇權根本無法對其進行抑制。第二,苛待宗室導致太宗集團與開國功臣集團後裔矛盾尖銳,多爾袞集團的崛起反應了受迫害宗親的利益取向。第三,太宗未能明確繼承人,掀起了新一輪的權力鬥爭。

皇太極的這一動作,導致幼子上位,多爾袞掌握大權

因此,清太宗透過各項舉措實現了個人權力的集中,但是他並沒有在體制上削弱八旗貴族的實權,只是透過扶植親信、打壓政敵維持個人獨尊的地位,故權力交接隱患重重。隨著多爾袞的上臺,受打壓的親貴普遍擁護多爾袞,清太宗苦心取得的權力被多爾袞取得,實數為他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