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已經亭亭如蓋。

一片紫藤花的屋頂,

開在蘇州拙政園的邊上,

紫穗懸垂,燦若煙霞。

假若衡山先生可以從天上望見,

這個城市的樣子興許早已陌生,

但只要還有這一片蓊蓊鬱鬱的紫花,

就仍可以指給他,心念的故地在哪。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圖 | 半緣君Yuan

歲月如刀,

在蒼老虯曲的藤蔓上刻下了斑駁的傷痕。

歲月溫柔,一直小心守護著

這一塊朦朧溫存的紫色夢境,

在花開滿懷時,

讓每一顆心被柔軟地觸動,

緩緩地纏繞……

那植藤之人已轉身走遠,

身後留下了這一株紫藤供人景仰和善待,

歲歲盛開,如這座城的文脈延綿不絕,

閱世數百年,痴痴地等著故人來。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圖 | 半緣君Yuan

紫藤花下,似有一份承諾,

令人睹物釋懷,或生悵惘之思愈重。

誰敢奢望自己,

會如文徵明那般,

幾百年後仍有無數的仰慕?

然而,就在此刻,

在這紫花盛開的園子裡,

彷彿可以讓那四百餘年間消逝了的花兒,

全部走過我的心扉,

再傳過幾百年的時間,哪怕依稀微茫,

也仍希望它們連同著我的記憶,

在另一顆心靈裡飄落。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

無數的當初,正在花下穿梭。

它們會隨著我們,

去向不遠處的人生,

開出美麗的時刻。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圖|蘇州博物館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遇見文徵明的紫藤花

在蘇州,

紫藤是與文徵明的名字緊密相連的。

嘉靖十一年三月六日,

文徵明到王獻臣的宅園裡,

與老友一敘舊情。

幾巡推杯換盞過後,

兩個垂垂老矣的人,

不免對人生髮出諸多感懷。

藉著興致,文徵明臨蘇軾《洋川園池記詩》,

並親手植下了一棵紫藤。

論古老,

文徵明的紫藤其實還年輕,

只有四百多歲,

遠不及蘇州市第一中學內的“吳中第一藤”;

然而,因為名園、名木、名人的緣故,

文徵明手植紫藤尤能引人惜物懷古,

令人情有獨鍾——似因是文徵明的紫藤,

便勝過了世間一切的紫藤。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圖 |

半緣君Yuan

有多少人遠道而來,

到這個僻靜的小院子裡,

看看這紫藤,在藤下佇立一會兒,

只是為了在心裡與文徵明默默打個招呼。

虯龍般屈曲蜿蜒的藤蔓,

如文徵明沉穩秀潤的書法,

遊走著出塵的靈氣,

也糾纏著人生的坎坷,

從深邃的歷史半空中向現世探出身去,

與爛漫春陽相接,在我們眼前,

點染出一片飛揚淋漓的紫色波濤。

當歲月散佚了書頁、漶漫了筆跡,

在這方小院的頂上,

卻永遠留下了文徵明溫存而明亮的手筆。

這一道紫色的淺墨,

在春風中緩緩地流動,

在葉梢間點點地沉積,

看著看著,彷彿就要滴下來,

滴入花下人的心,盪開記憶的漣漪……

因為文徵明,

這紫藤也彷彿沾染了清雅的文氣,

因而人們喚它作“文藤”。

文藤無聲,卻不知在歲月中,

波及了多少人的生命歷程。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圖|半緣君Yuan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一棵藤的文脈

每每想到文徵明的故事,

就會覺得,在蘇州做個文人真是件美事。

明代蘇州文氏,

滿門風雅,名人才子輩出,

支撐這個名門望族的,

不是權力和財富,

而是文藝與家學。

明代蘇州,素號繁華,

一派意氣風發、風流倜儻的景象。

以文氏為中心,

吳門文人以詩書畫為紐帶,

建立了龐大的交遊網路。

文徵明是文氏家族的代表,

卻終究無法自適於東奔西競的官場,

心裡戀戀不忘的,

不過是閒雲野鶴、翳然林水而已。

好友王獻臣棄官後,

在蘇州安家落戶,買了一些田地,

準備營造拙政園。

文徵明正因自己“不得一畝”用以“棲逸之志”,

所以當王獻臣找來的時候,

文徵明與他一拍即合,

投入到了拙政園的設計。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圖|蘇州市文廣旅局

拙政園不是文徵明的家。

但是,文徵明是拙政園的“主人”。

對於歸隱的王獻臣而言,

拙政園是一個安身之所,

或是無奈的了結,或也是嶄新的開始。

而對於文徵明而言,

拙政園足以是一個勾勒理想的地方,

他可以將自己心中的畫,

移到一片風景上去。

人對自己看重的東西,長存使命感。

文徵明曾跨越二十年時間,

兩度用筆墨為拙政園繪錄下幾十頁的圖冊,

還自己動手,在園門口附近植下了一株紫藤,

似是寄望它在常新的歲月裡,

永遠守護著某種東西。

相聚終有盡時。

王獻臣身後,

拙政園歷經輾轉,被拆拆建建,

而文徵明的紫藤卻始終保持著韶華,

與歷經滄桑的拙政園在一起,

風風雨雨,休慼與共。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圖|半緣君Yuan

吳門的風雅,

從文徵明那裡,

又綿延了幾百年。

連那一株紫藤,

也幻化成了蘇州文脈的一部分。

2003年,蘇州博物館新館

在拙政園西側開始籌建。

到花木設計階段時,貝聿銘先生提出,

要在咖啡屋前的露天平臺建一個紫藤園。

為此,90歲的貝聿銘先生,

親自到蘇州光福鎮挑選紫藤,

又將文徵明手植紫藤上修剪下來的枝蔓嫁接其上。

透過紫藤園的玻璃頂,藉著四周迷離的光影,

西南與東北方的兩棵紫藤,

交織出了蘇博最有詩意的一筆。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圖|蘇州市文廣旅局

年輕的紫藤,

也可以擁有古老的血統。

正如貝聿銘的建築理念:

從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華,

又遊刃有餘地在兩個世界裡穿越。

“當人們坐在紫藤架下喝茶時,

我們可以說:‘這棵紫藤有文徵明手植紫藤的基因,

你是坐在文徵明手植紫藤的子孫藤下喝茶呢!’

這不又是一景了嗎?”

貝聿銘說著,開心一笑,

那一笑天真爛漫如少年。

新老相連,文脈不滅。

紫藤架下,

交疊著不同世界裡人們生活的影子。

許多年過去之後,

那些生生不息的紫藤,

將穿越多少生命的年華,

在豐富的安靜中,

又將產生多少心的徹悟?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圖|半緣君Yuan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天南海北,一棵藤

春天裡,

心中總是萌動著種點什麼的念頭,

渴慕著看到幼芽從土裡冒出時的欣喜。

北方姑娘小婉,

今年在花盆裡種了一顆“文藤”的種子,

還插了一張文徵明的小畫像,

守護著生出的新苗,

莊重中透著幾分可愛。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小婉的城市,距離蘇州很遠,

但是身邊仍然可以有“文藤”的陪伴。

每一年,都有幾百上千顆“文藤”種子,

從蘇州博物館被寄往大江南北,

在不同環境、不同質地的土壤裡生根發芽。

天南海北的人,

都可以透過種下一粒種子,

向文徵明致敬,

再用一段漫長的生命旅程,

感受歷史的延續,

寄望文脈的新生。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生活總有依憑。

一顆種子,是我們種進心裡的惦念,

順著它生長出的枝枝蔓蔓,

去尋找對自己重要的東西。

如果文徵明知道,四百多年後,

他的紫藤在五湖四海發芽、抽枝、開花……

驚訝和欣慰,哪個會更多一點?

無常是世界的恆常,

然而他的紫藤像一份永久有效的承諾,

聯結著時空中許許多多的故事,

也吸引著心有靈犀的人們共同守護。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太驚豔!

圖|半緣君Yuan

不知道明年春天,

我會不會也種一棵紫藤種子。

但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

我心裡都有一方角落,

留給那個幽僻的院子、那株夢幻的紫藤。

歲月的落款,安靜而斑駁。

有些故事,不會被忘記。

有些記憶,終將被喚醒。

即便來時未曾同路,

仍願幸運的我們,

可以在文徵明的紫藤下,

完成相認。

文字來源:誰最中國(ID:shuizuizhongguo1),部分圖片來

@半緣君Yuan,

版權

歸原作者,本號文

人生就像一盞茶

濃時不驕,淡時有味

靜靜去品才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