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一生都大力推進古文革新運動。東坡先生不學求深、務奇的時文,卻堅持詞語樸素、無所藻飾的文風。他還認為,只有當作者覺得不吐不快之時,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蘇軾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有意而言、言盡而止,不可鸚鵡學舌、無病呻吟。同時蘇軾也經常與僧道朋友交往,更在其詩文中體現出禪宗的影響。比如他的《題西林壁》,語淺意深,卻寄至味於禪理。再如他的《琴詩》,表達了有無相生是萬物生成之本,也富有禪機。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觀潮宋代: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蘇軾一生坎坷,曾經被貶謫到很多地方,但是他每到一處都會置地築屋,希望自己可以安心地在當地生活下去。同時蘇軾還喜歡廣交朋友,所以即使他最後遠謫儋州,依然不感到十分孤獨。其實這之中還有一個原因,當一個人內心強大,並覺得非常充實時,即使一人獨處也並覺得寂寞。蘇軾喜歡文學、書法、美食,這些愛好不僅讓先生的日子豐富多彩,而且也變成一種精神力量,支援著他在憂患相仍的歲月裡毫不動搖。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蘇軾去過廬山,領略過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也感受到令人興奮刺激的風景。他也曾在杭州任職,觀賞過錢江大潮的壯觀氣勢,正如蘇軾在自己的詩中所寫,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初次見識廬山風景,既有心馳神往的感覺,也有夢幻神奇的觸動。而因為對錢江潮慕名已久,見到那似萬馬奔騰的潮水撲面而來時,他也曾感到驚天動地。蘇軾甚至感覺,一生見識了廬山煙雨浙江潮,也就此生無憾了。而之前因為時刻魂牽夢繞,卻總是覺得,未至千般恨不消。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這就像一個兒童喜歡一個玩具,又無法如願,於是便啼哭吵鬧,直到大人將玩具放在面前才肯罷休。及至兒童將其玩膩了,便再也不願用正眼掃視一下。所以當蘇軾有了幾次賞遊的經歷後,他終於不再那麼牽掛,卻反而有更深的感悟:終於親眼看到那些令人嚮往的壯美風景,卻發現也不過如此、並無驚奇,只覺得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蘇軾的這首詩首尾兩句完全相同,卻表達了完全不同的意思,可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首句表達一種渴望,因為始終沒有機會觀賞,就覺得很遺憾;而尾句則抒寫一種感悟,正所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詩人也已經由剛開始遇境沉迷的凡夫境界,轉變為耳聽塵事心不搖、眼觀形色內無有的超凡狀態。也正如禪語所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但是要達到定心定意的狀態,卻不是一揮而就,總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歷練過程。所以禪宗又主張要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也就是說,很多道理無法言傳,更不能用文字記載,只有親身實踐、不斷見證,才能觸發內心的感悟。蘇軾的這首絕句,正是表達了禪宗的這種思想,一旦妄念看清,就恍然大悟。可是看清的過程卻很艱難,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做不到。有人說,一切因緣和合都有安排,一切生死別離都有定數。但是人不能一生什麼都不做,只等著這些安排。其實美好的風景都在路上,千難萬險地到了終點,才發現一切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