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世民稱帝后,羅藝為何舉兵造反?

羅藝是隋朝左監門將軍羅榮的兒子,隋煬帝發兵征討高句麗的時候,羅藝已經因功升任虎賁郎將,受命在北平郡督軍。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羅藝趁機在幽州開倉放糧,將府庫的財物賞賜給部下將領,因而得以在幽州自立,統轄幽州、營州。

唐朝建立後的武德三年,羅藝向李淵奉表歸降,被封為燕王,賜姓李氏,竇建德佔領冀州後,率軍攻打幽州,羅藝以羸兵背城阻水為陣,趁竇建德軍隊渡河的時候,發動進攻,一舉擊敗竇建德,使其放棄進攻幽州。

李世民稱帝后,羅藝為何舉兵造反?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擊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不久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大封功臣時,李世民加封羅藝開府儀同三司,食實封一千二百戶。

貞觀元年正月十四日,羅藝舉兵反叛,假稱奉密敕,率兵入朝勤王,唐太宗李世民令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率軍討伐羅藝,朝廷的大軍還沒有抵達,羅藝的叛軍就自己先亂了起來。

羅藝的部下趙慈皓便與統軍將領楊岌商議誅除羅藝,向朝廷投誠,但是不幸事情敗露,被羅藝提前知曉,趙慈皓被羅藝下令抓捕,楊岌感覺事情有變化,於是匆忙起兵攻打羅藝,羅藝大敗,拋棄妻兒,僅帶領數百人逃亡突厥。

李世民稱帝后,羅藝為何舉兵造反?

結果逃到寧州的時候,在烏氏驛站休息,跟隨羅藝的人逐漸逃散,羅藝左右侍從不願意跟著他逃往突厥,將羅藝斬殺,把他的首級送往長安,朝廷將羅藝的首級在長安街市示眾,並將羅藝的家族全部誅殺。

從實際情況來看,李世民繼位之後,羅藝的地位並沒有降低,反而有所提升,加開府儀同三司,位比三公,那麼為何羅藝還要反叛呢?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爭位的對抗中,羅藝是站在李建成一邊的

自從武德三年,羅藝歸順李唐之後,羅藝就一直駐守在幽州,在對抗竇建德時,守住了幽州的地鋪,原本來說,作為太子的李建成坐鎮中樞,是沒有機會接觸到邊帥羅藝的,但是好巧不巧,竇建德敗亡後,其部下劉黑闥在河北起兵反唐,為兩方創造了接觸的機會。

李世民稱帝后,羅藝為何舉兵造反?

武德五年,劉黑闥在河北起兵,秦王李世民率軍平叛,羅藝率軍數萬協助,在徐河擊敗劉黑闥的弟弟劉十善的軍隊,俘虜斬首八千餘人,劉黑闥在唐軍的兩面夾擊下被迫投降。

兩個月後,劉黑闥再度反叛,這次太子李建成爭取道理率軍平叛的機會,率領諸軍征討劉黑闥,羅藝再度率軍協助平叛,不久劉黑闥戰敗被殺,羅藝與李建成會師。

李建成畏懼秦王李世民在軍中的勢力,趁機拉攏羅藝,二人一拍即合,羅藝成為了太子李建成的黨羽。

李世民稱帝后,羅藝為何舉兵造反?

劉黑闥被擊敗後,羅藝申請入朝,李淵熱情的接待了羅藝,拜他為左翊衛大將軍,出任天節軍統制、涇州刺史,防備北方突厥人。

羅藝與李世民的關係並不好,曾得罪過李世民的親信

羅藝為人生性殘暴狂妄、剛愎固執、目空一切,羅藝被李建成拉攏之後,自以為地位穩固,未來自己必是股肱大臣了,於是就不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了。

甚至不把掌握天下兵馬大權的秦王李世民放在眼裡,有一次李世民的親信到他的營中,驕狂的羅藝卻無故將人毆打了一頓,因為這件事李淵都非常生氣,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搭理羅藝,可想李世民的心裡了。

李世民稱帝后,羅藝為何舉兵造反?

史書上沒頭沒腦記了這麼一句,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恐怕並不是,畢竟後來李世民登基之後,有竄改歷史的記錄,把很多不利於自己的內容都刪減了。

雖然是羅藝剛愎固執、目中無人,但是他絕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物,如果沒點智慧,他又怎麼可能在幽州的兵權爭奪中勝出,成為隋末掌控幽州等地的燕山王呢。

因此,羅藝毆打李世民的親信比如是有原因的,他與李世民之間必有齷齪,李世民的親信去到羅藝的營中,恐怕不是無所事事的。

李世民稱帝后,羅藝為何舉兵造反?

而是去拉攏羅藝,或者策反羅藝的部下去了,參見後來羅藝叛亂後,朝廷採取平叛措施後,其部下迅速響應,反攻羅藝,就可以猜測到李世民的動作了。

李世民之所以要針對羅藝進行部署,其實很好理解,在與李建成的爭奪中,李世民最大的優勢就是軍隊,但是羅藝被李建成拉攏之後,並且被調防到長安附近的涇州。

這樣就很大程度上抵消掉了李世民在軍隊中優勢,李建成在朝堂上影響力遠高於李世民,再加上李淵對他的支援,羅藝被李建成拉攏之後,在整個京師的局勢上,李建成就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所以李世民必須率先向羅藝下手,對付他手中的數萬大軍。

李世民稱帝后,羅藝為何舉兵造反?

羅藝反叛李世民,是因為利益的受損

其實羅藝投靠李建成,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定,因為他的軍隊,可以彌補李建成在軍隊中影響力不足的劣勢,他倒向太子李建成,有雪中送炭的意義。

而如果羅藝倒向李世民,對雙方對抗的影響,並沒有決定性的作用,李世民在軍隊中本身的影響力本來就是壓倒性的優勢,他的加入不過的錦上添花罷了,完全起不到在李建成那裡的效果。

正因為如此,一旦李建成登基成為皇帝,羅藝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一個三公之位可能是沒有問題的,而不僅僅是李世民給的位比三公,明顯是不夠格成為三公嘛。

李世民稱帝后,羅藝為何舉兵造反?

而且他在李建成那裡的影響力和地位絕對是排名前幾的,但是到李世民這裡,那可就掉車尾了,最好的解決是與屈突通差不多,肯定是比不上長孫無忌、房杜、尉遲恭、侯君集等這些親信大臣的,甚至隨著朝廷中心轉變,他比魏徵都要差很多。

這樣兩相對比一下,明顯是選擇李建成更加合適,那麼李建成死後羅藝為何還要起兵呢?這其實就是一種賭徒心理,李淵還在呀,羅藝希望接著李建成的名義,調集天下反抗李世民的勢力,為自己的上位鋪路,但他明顯錯誤的估計了李建成的死忠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