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當代大廠有多卷,大家心裡都有數。

等級分明的職稱編號,人和資料繫結著依次排開,恨不得給進去的人都按個戳,這邊是“位元組T1”,這邊是“阿里高P”。

沒想到的是,現在的大廠人,已經開始卷相親了。

前段時間,網上出現了一份名為

“大廠er相親文件”

的表格,由國內一線大公司在職的單身男女自發填寫,囊括了年齡收入、工資學歷、興趣愛好等資訊,堪稱新時代的世紀佳緣和公園相親角。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苦單身久矣的大廠打工人們,

這次把填年終考核表的勁頭,用在了相親上。

“上海本地人,起薪40w,位元組吳彥祖。”

“普華永道,年薪50+,ps。我是富婆。”

“身高180,海歸碩士,年薪40w,北京上海都有房。”

一時間,彷彿全廠的人類高質量男女都聞風趕來,樣本量還在不斷重新整理。

如果說宇宙的盡頭是編制,愛情的盡頭是婚姻,那“找物件”的盡頭,估計就是拉表式相親。

不說多了,都在表裡。

01

拉表式相親,

大型凡爾賽現場

很難想象,那些

梗著脖子對相親說“不”的年輕人

,如今居然開始興致勃勃地往相親表格裡填起了個人資訊。

他們對著螢幕摳表格的樣子,和公園裡蹲在地上替兒女挑資料的大爺大媽,好像也沒什麼差別。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網友鏡頭下的杭州西湖相親角

唯一的不同可能在於,裡面的這群“潛在相親物件”,真的卷得有點過分了。

第一撥捲起來的,就是學歷、公司、收入這三重“硬”指標。

211、985本碩幾乎是人均標配,間雜著海外本碩和博士在讀;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如果是出自清北復旦上海交大這些公認名校,基本都會直接留下學校大名。

再到收入,年薪大多在20w至上百萬不等,哪怕是在讀學生,也能在表格裡瀟灑寫下“明年畢業50w”;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還有“被動收入500w”(?)的小哥,看了就

讓人狠狠心動,又充滿好奇。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其中的最高階,或許要屬下面這位。

就職於“類中科院”的國外知名研究所,目前正在全獎讀研的海外知名院校準博士生。

一口氣唸完這串title,差點沒給我整斷氣。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人家甚至不需要填收入,只消留下一句輕飄飄的“以後比較可觀”,就能

不動聲色

地“凡”倒一群人。

而更高階的卷,被隱藏在了表格的細節裡。

擺在面上的年薪固然是重要指標,恨只恨沒有一欄讓人專門秀秀股權和房產。

於是,小小單元格里塞滿了黑壓壓的自我介紹,但掠過那些“愛滑雪”“可約飯”“喜歡精釀和手衝咖啡”,

真正展現優越的資訊,是“家在海淀”和“崇文門附近無貸房一套”。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為什麼說是高階凡爾賽?搜搜這倆地方的房價就知道。

佔據教育區位優勢的海淀區,每平米

房價

在8w以上;

至於“崇文門無貸房”是什麼概念……咱就是說,看看就好。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看看就看看

比起這些,相貌上的自我調侃,都是小兒科了。

男有翻版李榮浩,女有國產石原里美,很難說究竟誰配不上誰,只想讓他們當場約個時間見上一面。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一溜看下來,洛麗塔型、御蘿雙修,“性格虞書欣,長相樸信惠”的描述,都顯得不足為奇了。

但毫無疑問,讓這條自我介紹突出重圍的,還是那明晃晃的四個字——

“我 是 富 婆”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姐姐,性別可以不要卡太死嗎?

輕描淡寫凡爾賽,妙趣橫生抖機靈,在這場不知結果如何的雲相親裡,幾乎所有人都在鉚足了勁妝點自己。

從校招捲進大廠,再從大廠捲入相親大軍。

一度被日報週報薅禿了頭的大廠er們,這次屬實是反客為主,把“做表”給玩明白了。

02

鄙視鏈底端的求偶方式,

又捲回來了

轟轟烈烈填表,浩浩蕩蕩相親。

這事兒發生在大廠年輕人身上,尤為弔詭。

早些年,網際網路上對於相親的看法,還是鄙夷和厭煩居多。

相親,意味著明碼標價和斤斤計較,意味著你的浪漫愛情宣告結束,從此走進“搭夥過日子“的世俗需求裡。

很長一段時間裡,它都是年輕人最瞧不上的求偶方式。

“我跟我老公是相親認識的”,乍一聽,好像跟“包辦婚姻”都沒什麼區別。

表格這東西更不用說,就算走出大廠,也是所有打工人的公敵。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當代大廠人畫像

但“拉表相親“湊在一起,就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可量化、易分析,一目瞭然,一一對應……想要高效解決婚姻大事的人,很難拒絕這些好處。

事實上,“大廠er相親文件”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表,

早在幾年前,網上就曾出現過一張流傳於各大公園相親角的價目表。

根據戶口、房產、薪資、學歷等條件,把相親男女劃分成從頂配到低配的幾個等級。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沒房女博士=大專高中畢業男子,就離譜

不僅如此,每個條件下面,還細分出了屬於不同城市的版本。

比如在深圳,房子最好坐落在南山或福田兩區,羅湖區的房產就得掉到標配檔了;

如果是北京,就算坐擁順義大別墅,也比不上佔據了教育優勢的海淀小兩居。

而當表格和相親一起捲到極致,就誕生了最近在小紅書上

流行的

“門當戶對表”。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在這裡,你會驚訝地發現,本以為在當代自由戀愛中已經無人care的“門當戶對”四個字,又被重新撿了回來。

“朋友們幫看看,我和男朋友算是門當戶對嗎?”

網友們則在底下嚴謹地進行逐條點評:

“1、3、5還算般配吧,但第二條就是你配不上人家了。”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配不上”的標準,有時也讓人迷惑。

雙一流Vs985、小公司Vs一線大廠、小鎮有房Vs一線城市有房,這些都還算是擺在明面上的。

但為什麼大廠高薪程式設計師配碩士女律師是剛好,如果男方父母都是

國企職工

,兩人在相親市場上就會被一把拉開差距?

還有些時候,即便是年齡相當、學歷匹配,自認為“門當戶對”的兩人,也會被網友挑出毛病來。

在一條帖子下面,發帖的女生不好意思地自嘲,“本來是挺配的,雙減後工資縮水,有點拖後腿。”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評論區裡也沒給面子,有人直接告訴樓主,“他比你條件好一大截,你年紀大了要抓緊。”

說真的,我怎麼也想不明白,比男方多了三線城市兩套房,只是年薪低了些的樓主,為什麼就被甩開了“一大截”。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我已經開始抓緊他了”,為啥啊為啥啊?

真正挑不出毛病的門當戶對,究竟什麼樣?

話題頁下的最高贊帖子裡,po主就把自己和丈夫稱為

“教科書級別的門當戶對”。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在這張表格裡,雙方的學歷、家庭、房產,處處都卡得像榫卯一樣嚴絲合縫。

對著彷彿照鏡子般相像的一對,評論區甚至已經酸不起來了,直接蓋章“全網最門當戶對”。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我覺得這甚至已經不能叫做“當”和“對”,而是一比一直接複製貼上。

驚訝之餘,其實也好奇:

跟一個和自己幾乎一模一樣的人結婚,真的就能幸福嗎?

03

“並不可恥,而且有用”

復旦梁永安教授曾說,在這個時代,愛情成了對自己身份的證明,而不是互相創造幸福的途徑。

能否找到與自身條件匹配的另一半,在婚戀市場中把自我價值最大化利用,或許就是在相親中列條件、提要求的意義。

教科書級別的門當戶對,其實就像教科書式的填志願,

一分也不多浪費。

比起愛情裡捉摸不定的激情和火花,人們更在意的,是“我要什麼”“我能從中獲得什麼”。

從公園相親角、上海精英相親局,再到大廠相親文件,或許有形式上的差別,核心訴求卻始終存在。

有些人會覺得,哪有那麼麻煩,不談戀愛不結婚就完事了。

網際網路上鋪天蓋地“只想搞錢”的吶喊聲中,也的確有人真正做到了精神和物質上雙重的自給自足。

但與之相對的,是另一部分人,出於各種原因想要建立婚戀關係,卻又囿於圈子或是性格,始終邁不出那一步。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量化的資料和標準,看起來是有點不近人情。

但對於那些真正在乎這套標準的人來說,

它並不可恥,而且有用。

兜兜轉轉到最後,很多人才勉強承認,“門當戶對”這個看似落伍的篩選標準,在通常情況下,還挺

有效。

當然,屬於愛情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往往也是這樣被篩掉的。

在更務實的需求面前,我們對愛情的嚮往,正在逐步被消解。

前段時間的《俗女養成記》裡,女主角在回臺南老家過年的車上大哭著說:

“我沒有力氣談戀愛了,要花多長的時間去遇到一個人,然後進入一段關係?”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問的是自己,也是觀眾。

但同樣也是她,在誤會男友要向自己求婚時候,前思後想,還是下定了決心,只要有一絲一毫的猶豫或者懷疑,都不會點頭答應。

我一直記得美劇《老友記》裡,也出現過一張“門當戶對表”。

那是羅斯在面臨女友和自己一直暗戀的好友瑞秋之間的抉擇時,損友錢德勒出的餿主意:列一個單子,分別寫上她們的優缺點。

單子列出來了,一個是同專業、高學歷的體貼女友;一個是大小姐脾氣,有點“傻”,只在咖啡店當女招待的瑞秋。

答案似乎顯而易見,放在今天的相親局裡,不知道多少人會說出那句“我會和她談戀愛,但是會娶你。”

但羅斯在列女友缺點時,只說了一句話:她不是瑞秋。

誰能想到,95後開始自發互助找物件了

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前,權衡利弊固然無可厚非,可我總還是忍不住期待一些別的東西。

表格上的條款,或許能開啟一段關係、一段婚姻,但它的效用有多久?能不能幫我們打消面對未來漫長人生的疑慮?

那些填寫大廠相親文件的人,又有多少是真的指望能“遇到愛情”?

沒人能夠確定。

不過是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各人得各人的眼淚與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