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家有“龜毛”到令人抓狂的完美主義兒童,該如何是好?

作者丨叮噹媽媽

圖片丨網路,侵刪

前兩天去幼兒園接叮噹,老師例行給我講了講兩個孩子這一天的收穫和亮點。

“我發現噹噹做事情非常非常認真(她用的詞是meticulous),書寫一筆一畫投入的不得了,哪裡寫的不好還會自己發脾氣,哈哈哈一點也不像三歲半的孩子,感覺他有一些完美主義傾向。”

沒錯,我也發現有這個苗頭。前不久在家拼樂高,噹噹說要搭一個海盜船。

“哇,那海盜船很厲害呀,你需要媽媽幫助嗎?”

“不需要,我就按照書上畫的拼。”

然後這項耗時費力的工作開始了,在我看來他的船已經有了雛形時表示了讚賞。噹噹似乎還是不滿意,直到被我喊了N遍該上樓睡覺,他最後因為始終不滿意崩潰大哭起來。

我把他拉入懷中告訴他

“你已經努力了,可能和書上畫的海盜船還差一點點,但已經非常棒了,不需要那麼完美,好嗎?”

當然,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發揮他們的潛力,出類拔萃,最好一切都非常美好。

所謂的追求完美,對於我們所產生的影響,並不是完全都是正面,只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追求完美體現了一個人對於自我的要求,自我的追求。

如果孩子們都像噹噹一樣,彷彿要求自己把每件事都做到極致和完美,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焦慮和沮喪了,

完美主義者的另一個問題是他們經常給自己施加壓力。

“夠了嗎?”

“別人會怎麼想?”

“為什麼我錯過了那一點?”

“我得熬夜……不然就得不了滿分了!”

“但這還不夠,我需要更努力地工作!”

“完美主義是孩子在試圖掌控一切令他不舒服的環境”兒童臨床心理學專家Michele Kambolis這樣解釋,“這種掌控可以給孩子短暫的安慰。”

研究人員發現,在學齡兒童階段開始,

完美主義傾向會有以下呈現:

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不能忍受屈居第二或比別人差

,想要成為最好的,其它的都不夠好。

在嘗試新事物時過於謹慎

,他們認為這可能會超出他目前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如果嘗試失敗就意味著他可能不那麼優秀了。

心自己做的不夠好,擔心失敗

,因為擔心不完美而半途而廢。

把注意力集中在錯誤上

,而不是收穫和成長上。

總是想要完美到極致,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健康,還會擾亂他們的生活,更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前不久我給叮噹報了一個學期的網球課,在第二節課的中途,噹噹跑過來跟我說“媽媽我不想打球了,教練對我說:nonono。”

我說教練是在教你正確的擊球動作呀,他是在幫助你掌握新的本領呢。可是在本來就有些完美主義的當當看來,這是他無法接受的。

國外一項針對不願意參加體育運動的小朋友們的調查顯示,

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覺得必須非常擅長一項運動

,才能參與到其中。

同樣,例如有的孩子敢於在大家面前跳一段舞,或背誦一首詩,但有些孩子卻不願意,因為他們“擔心做得不好而被嘲笑”,他們覺得“要麼做好,要麼不做”。

事實上,病態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正面的盡善盡美,這三種狀態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如果因為完美而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那麼這種病態完美主義一定要特別對待。如果孩子處於完美主義和正面的盡善盡美中間那個部分,也許可以嘗試一下下面的做法

1、向孩子傳達成長型思維

用我們讀書會提到的《終身成長》中的成長型思維來解決兒童完美主義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

《終身成長》中說到,

成長型思維是一種開放、積極向上的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

,由此產生學習的慾望,會傾向於:迎接挑戰、面對挫折堅持不懈;

認為努力是會有結果的

、大腦和肌肉一樣是可以透過訓練而得到加強的;

願意從批評中學習

,從他人的成功中學到新知,獲得靈感,以此幫助他們取得很高的成就。

所以噹噹在網球課上懈怠的時候我幫他拿起球拍說:“教練指出來你握拍的姿勢有些問題,因為這樣擊不到球。

經過教練的指導,後來你是不是能輕鬆打到球了?是不是學到了更多網球技能?”

在不情願中接受了教練建議的當當發現真的能打到球了,瞬間就充滿了自信。

同時,完美主義兒童往往擔心自己會犯錯,所以,

幫助孩子重新構建他的自我對話,教成長型思維,少一些對自己的批評和判斷。

比如告訴孩子當遇到困難是否應該挑戰自我時候告訴自己:

“人無完人。”

“我所能做的就是盡力而為。”

“即使這次不行,下次我再試試。”

在生活中教授孩子們成長型思維,可以緩解他們因完美主義帶來的壓力和焦慮感。

2、別讓孩子背上“壓力山大”

孩子的完美主義

傾向,很多時候是

受家庭和社交環境影響所致

。他們渴望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

渴望得到身邊人的表揚

,因此潛意識中向自身發出指令:一定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好。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給他們刻畫事事追求完美,凡事成功才能收穫關注和表揚,那麼這樣只會給孩子形成更大的壓力,甚至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生活。

有一些孩子追求完美,因為自己內心的勝負欲、競爭感,當孩子真的處於這種情緒之下,我們就應該去幫助他們,學會認知、引導、釋放自己的情緒,多多傾聽孩子們內心的想法。

嘗試著向孩子展示一些簡單的放鬆方式,比如和他們一起深呼吸,聽舒緩的音樂,散步,甚至放空發呆,都是緩解壓力的好辦法。

3、家庭教育

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嗎?你會為每一件小事責備自己嗎?

注意,研究表明,完美主義者或將自尊建立在孩子成就上的家長更有可能會養育出一個完美主義傾向的孩子。就像《園丁與木匠》裡說的那樣,孩子是家長最佳模仿者。

家長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孩子透過觀察家長的為人處世,形成自己的性格和行為方式,

想讓孩子克服“害怕失敗”的恐懼和“完美主義傾向”,家長應該以身作則。

比如,我們可以主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做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事,如果你在這個過程中犯了什麼錯,坦然承認它,並積極想辦法解決。

讓孩子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在潛移默化中明白犯錯誤並不可怕,如果父母能夠淡定且樂觀地處理它,那麼我也可以。

《終身成長》說到,

如果父母真的想送給孩子一份禮物,最好的就是教會他們熱愛挑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享受努力的過程,不斷學習。

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成為讚揚的奴隸,他們將擁有一種可以建立和修復自信心的終生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Updated Edition), Carol S。 Dweck, 2006

/End.

家有“龜毛”到令人抓狂的完美主義兒童,該如何是好?

福利時間

關注本號轉發此文到朋友圈,集20個贊,將截圖傳送到“兒童科研所”公眾號後臺,可獲得家庭養育必讀三大書籍PDF電子版:《終身成長》+《園丁與木匠》+《思辨與立場》大禮包。我們會在24-48小時內統一發送哦!

家有“龜毛”到令人抓狂的完美主義兒童,該如何是好?

家有“龜毛”到令人抓狂的完美主義兒童,該如何是好?

家有“龜毛”到令人抓狂的完美主義兒童,該如何是好?

思維圈:一個超級好用的繪本延伸討論法

越玩越聰明的親子游戲——高效利用宅在家的時光

請不要再無視“過家家”,兒童想象力開發就靠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