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延遲滿足並不是延遲孩子提出的所有需求,正確培養孩子的等待能力

作為新手爸爸媽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希望自己做的完美,能夠科學、安全的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很多父母經常將一些看到的科學理論應用到育兒的過程中,初衷是好的。

但是經常出現一些由於自己理解有錯誤或者操作中出現偏差導致孩子教育出現偏差的情況。有一個特別明顯的例子:很多家長把延遲滿足誤以為是延遲滿足孩子需求,在生活中不分青紅皂白就不滿足孩子的提出的要求。

延遲滿足並不是延遲孩子提出的所有需求,正確培養孩子的等待能力

這樣不僅沒有達到鍛鍊孩子自控力的目的,反而會造成孩子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得不償失。如果為了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等待能力使用延遲滿足這個理論的時候,家長需要認識到延遲滿足並不等於延遲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正確認識延遲滿足

1、什麼是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是由著名的“棉花糖”試驗提出的,試驗結果表明那些為了更多的棉花糖、更高的獎勵而忍住沒有吃棉花糖的人在長大之後有著更高的成就,通常稱這些孩子有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能力是指:一個人可以為了更加有長遠利益、更長期價值的長遠目標可以放棄眼前的短期利益的能力,並且在等待長期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擁有這個能力的人展現出的自我控制能力、等待能力。

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做合適的事情的長期自控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等待能力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母幫助形成,對以後的做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是孩子能夠良好適應社會的一個決定性條件。

延遲滿足並不是延遲孩子提出的所有需求,正確培養孩子的等待能力

2、對於延遲滿足的誤區

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和為了從小培養孩子能夠擁有能抵制當前的誘惑而獲得長遠利益的本領運用了延遲滿足理論,但是出現了一些偏差,一些家長把延遲滿足誤以為是延遲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甚至演變成了“挫折教育”。

比如說,當孩子想要玩具的時候、想要出去玩的時候、寶寶哭的時候,家長們不分情況地延遲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可能好久之後兌現,也可能不滿足孩子的需求。這些都是對延遲滿足理念的錯誤理解,不僅不能達到提高孩子自控能力,強化實現長期價值的能力,還會產生一些危害。

錯誤“延遲滿足”理念的危害

1、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對於孩子的需求經常“推遲滿足”或者不滿足,時間長了會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的感覺,無法完全地依賴父母。隨著逐漸長大接觸同齡人之後,孩子會發現其他人的父母並不是這樣的,會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種落差感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質疑和困惑,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不這樣?他們是不是不愛我?這樣會讓親子關係產生裂縫,變得冷漠。錯誤的“延遲滿足”理念不僅沒有達到培養孩子自控能力的目的,反而影響了親子關係,得不償失。

延遲滿足並不是延遲孩子提出的所有需求,正確培養孩子的等待能力

2、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許多孩子由於一直需求得不到滿足,並且即使表達了自己的訴求之後,父母依舊不能理解和調整自己的做法,孩子的心理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第一,孩子開始揹著父母去做想做的事情。孩子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滿足,就開始需找代替的方法。孩子們可能當著父母的面表現得好好的,但是背後偷偷去達成目標或者透過哭鬧宣洩的辦法來使父母妥協。

長期下來,孩子們可能覺得好好溝通並不能達成目的,只有在與父母交流、正常的社交的時候也開始用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目的,慢慢的孩子心理也會出現問題。

第二,孩子長大之後會存在代償心理。很多小孩子在小時候經過家長的長期“延遲滿足”訓練之後,習慣了不能立刻獲得自己的想要的東西,在無法獨立的時候無可奈何。但是當離開父母的視線之後,開始隨心所欲。

延遲滿足並不是延遲孩子提出的所有需求,正確培養孩子的等待能力

比如上大學有了生活費開始想要什麼東西就要買,生活費沒有節制,毫無規劃;工作之後成了月光族,存不下錢。這些後果都與父母的目的背道而馳。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訓練歸根結底其實是為了要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那麼父母就不要糾結於要不要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看自己的做法能不能幫助孩子變得更加有自控力。

1、尊重自然規律

孩子在1歲左右開始出現自我控制的一些跡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跡象越來越明顯,自控力也會越來越強。孩子的成長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在旁邊及時引導,不報過高的期望、不提過高的要求,不用過分的方法。

比如說,孩子哭了需要抱抱的時候及時滿足孩子,給予安全感和滿足親密的要求。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延遲滿足並不是延遲孩子提出的所有需求,正確培養孩子的等待能力

2、在延遲滿足的時候要科學

第一步,迴應孩子的需求。孩子在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需要第一時間給出迴應。這樣父母孩子之間的交流是正常的,孩子也覺得自己是被父母愛著、尊重的。

第二步,明確告訴孩子滿足他們要求的時間。要明確告訴孩子,可以滿足他的需求,但是有等待期和條件。這樣孩子會為了達成目標而努力剋制自己,完成培養自控力的目的。

第三步,必須言而有信。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之後,家長就要履行自己的諾言,不能出爾反爾或者增加一些附加條件。這樣的行為會破壞孩子對父母的信賴感,以後也無法繼續實施。

延遲滿足並不是延遲孩子提出的所有需求,正確培養孩子的等待能力

教育譚談說寄語:

延遲滿足並不是延遲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要科學地、合理地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這樣孩子在將來才會有自我控制抵禦短期誘惑達成長遠目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