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俊俊今年上幼兒園大班,媽媽教他寫“大”字,留下兩頁田字格作業紙讓他練習,說:“寫完這兩頁紙就可以去姥姥家。”

不到一分鐘,俊俊就說“寫好了!”

原來他用鉛筆在整張紙上各寫了 一個大大的“大”字。面對這兩頁各寫了一個字的作業紙,家人不僅沒有糾正俊俊的錯誤,反而驕傲地誇他聰明。

俊俊的家人還經常鼓勵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他的小聰明。

這一天俊俊6歲生日,我帶著他最喜歡的巧克力去慶祝。俊俊立刻叫著要吃。

姥姥就開啟一盒,對著俊俊說:“俊俊知道怎麼做。”他拿 了一塊巧克力送給我說:“阿姨,您先吃。”我接了過來並道謝,誇孩子懂事。

為了尊重孩子,我把巧克力吃了。沒想到俊俊哭喊起來:“還我巧克力!”

此時,姥姥趁著俊俊閉眼大哭,偷偷往我手裡塞了一塊更大的巧克力,說道:“阿姨沒有吃巧克力,她是在變魔術,變出一塊更大的。”

俊俊馬上破涕為笑,衝著我就喊:“變!變!變!”我不得不張開右手,“變”出了一塊更大的巧克力。

原來,俊俊家所有的人從來都不會吃孩子喜歡吃的東西,俊俊多次嘗試後明白了一個事實:

他每次吃東西時,只要做出送給大人先吃的樣子,就可以使大人們高興,而大人從來都不會真吃。

俊俊總結出一個道理:這樣的行為,他受到表揚的同時,不僅沒有任何損失,還可能會得到更多的獎勵。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俊俊的家長不僅沒有糾正他的思想,還因此經常誇他懂事,聰明。

李玫瑾教授說過:其實有3種類型的孩子,在家長眼裡看似非常聰明,但這些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會沒出息,希望家長們能夠引起重視。

李教授所指的三類孩子,

都是什麼情況呢?

第一,耍小聰明的孩子。

小孩子活潑調皮是天性,但有些小孩平時愛耍一些小聰明,例如自己不想吃飯,於是故意“不小心”把碗打翻了,家長看在眼裡,就覺得孩子這樣做是腦子快,遇到事知道自己想辦法,甚至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非常“聰明”,能不動聲色地把不想吃的飯自己處理掉。

如果孩子長期耍這樣的小聰明,家長不制止不引導,會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

孩子一出現這種苗頭,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對孩子要及時引導,否則孩子長大後容易沒出息。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第二,太聽話的孩子。

因為聽話好帶,家長都普遍喜歡聽話的孩子,在大多數家長眼中,孩子聽話自然是聰明的一種表現。但也有個別孩子,總是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這種型別的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性往往是特別強的,長大後也很容易變成沒有主見的媽寶男或乖乖女,也是難成大事的。

第三,好奇心過重的孩子。

對於家長而言,孩子好奇心比較重,也就意味著求知慾比較強,因此這屬於一種聰明的表現;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有很多事情是不該讓孩子知道的,人們常說好奇心害死貓。如果孩子不懂“不該知道的別多問”的道理,那麼孩子長大後很容易窺探別人的隱私。這種行為一旦形成習慣,基本上這個孩子就不會有什麼大出息了。

其實,以上三種類型的孩子並不少見,仔細一想,這些孩子看起來確實都是比較聰明的。不過,這種聰明並不是真正的聰明,他們特別需要家長正確引導。

在這方面,家長分兩種: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幼稚的父母沾沾自喜,炫耀張揚,而成熟的父母會想辦法利用孩子的優勢,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父母經常說這三句話,

笨孩子也能變聰明。

第一句話,“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的孩子平時非常的膽小,任何事情總想著去找爸爸媽媽,特別是遇到難題的時候,他們第一反應就是找爸爸媽媽幫忙,而不是自己想著如何去解決。

家長可能認為孩子這樣做是很正常的,所以就會直接去給孩子幫忙,不讓孩子自己去動腦子解決問題。其實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聰明的父母要鼓勵孩子,告訴他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經常被鼓勵的孩子往往充滿自信,容易養成自己動腦動手的好習慣,長大以後自信心強,遇事能獨立思考,很容易做出一番事業。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第二句話,“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你這麼做是對的”。

有的孩子從小好勝心特別的強,看到別人超出自己就非常著急,感覺自己比別人差。遇到這種情況,有些家長可能會責怪孩子笨,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這種心態顯然是錯誤的。

聰明的父母會主動去鼓勵和安慰孩子,讓孩子明白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感覺自己做的也能夠得到肯定,自信心自然得到提升,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抗打擊能力,讓孩子只管做自己,而不是時刻在意別人怎麼說怎麼做。

第三句話,“對不起,你能原諒媽媽嗎?”

身為家長也會有缺點,在生活中也會做錯事。特別是孩子不小心闖禍的時候,免不了對孩子發脾氣。

其實,這時候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緊張,雖然有的家長在批評過孩子以後,也覺得自己做得不對,但是卻不會去主動跟孩子承認錯誤。聰明的父母會主動向孩子道歉,得到孩子的原諒。

如果父母經常這樣做的話,不僅會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也能夠讓孩子認識到,做錯事要主動的承認錯誤,承擔責任,而不是去逃避。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結語

教育孩子,永遠是一門值得好好研究的學問,家長要有耐心和愛心,不拘泥於條條框框,善於因材施教,才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孩子。

*本平臺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系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