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談了幾年的大語文啟蒙,我發現,效果最好的不是“多讀書”

最近有個朋友的朋友,輾轉找到我,說娃剛上中班,她就盯上了“大語文”啟蒙,據她判斷,未來“得語文者得天下”是肯定的,所以特別想讓娃好好學語文,最近看我解讀新課標的文章,說她被愁哭了,覺得太難了。

多讀書,擴充套件知識面她是知道的,從小沒少買繪本、講故事,但是看到

新課標語文學習目標裡,居然明確提出要培養“思辨”能力。

而且是從一年級就開始,瞬間就懵了,活了三十多歲,自己都不知道什麼叫“思辨”,這還怎麼給娃啟蒙啊?

談了幾年的大語文啟蒙,我發現,效果最好的不是“多讀書”

她這一說,反而提醒了我,作為親子閱讀堅定的推廣人,我過去7年一直強調,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但真要說,想要讀了書就能用上,讀了書語文學習就能好,那在讀書之外,最有效的一種訓練,還真就是新課標裡,隱藏的

“思辨”

這兩個字。

但是,剛剛幼兒園小學的孩子就能學“思辨”麼,這到底怎麼思啊,怎麼辨啊?

01不難的,關鍵是觀念

培養思辨“超級難”的留言,我也收到過不少,特別有代表性的觀點是這樣的:

談了幾年的大語文啟蒙,我發現,效果最好的不是“多讀書”

不是對孩子難,是對家長太難:

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就是“乖、聽話、服從、標準答案”,幾十年來的思維習慣已經成為定式,養起娃來不經思索條件反射就教娃:服從、聽話、乖~

自己都不自由,怎麼培養思辨的娃呢?

其實可以

從玩遊戲開始

,父母陪娃一起玩,在遊戲的保護殼裡,先習慣“自由思考,自由提問、自己判斷”,看起來是為了培養娃,其實也是我等老母親在解放自己的天性啊:

遊戲一:“這是真的嗎?”

兩三歲以後的孩子就是個話匣子,每天都叨叨叨不聽,這個遊戲就是順著娃的話題,跟他找話聊。

比如,小D喊:媽媽,媽媽我在哄娃娃睡覺,我就會突然問:“每個人都要睡覺,這是真的嗎?”

如果回答“是真的”,我會追問一句,“你是怎麼知道人在睡覺的?”,她就會想想說,“頭靠在枕頭上眼睛閉起來就是在睡覺”。 一開始玩這樣的遊戲,不要過於糾結於孩子的答案是否完美,多鼓勵孩子的思考。

這類遊戲的關鍵在於,讓孩子,包括我們自己去開啟凡事都再多想一步的模式,而不是灌輸標準答案

(事實上也並沒有標準答案)。

猜猜我的手裡有什麼?

拿一個小玩具放在手裡,然後藏在背後,讓孩子來猜我們藏了什麼。大點的娃,可以交換過來,娃藏大人猜。 猜測的過程中,可以提供一些線索,比如,“這是個動物,不是吃的”;“它是白色的”,等等。

每次當小D猜對時,我就會一臉驚訝地對她說,“哇,你怎麼猜對的啊,這是你的超能力嗎?”,小D就會大受鼓勵,一個勁地說還要玩。 一開始玩這個遊戲,可以選幾個孩子最經常玩的玩具,提高他們的正確率。比如小D最喜歡的小火車,我藏起來後給的提示就是,“這是小D最喜歡的玩具之一”;“這是有輪子的”;“這是會發出choo choo聲音的”。 這個遊戲,孩子猜的時候鍛鍊的是分析資訊的能力,而孩子藏,並給大人提示,則更能鍛鍊步驟食物關鍵資訊的能力,能夠同時激發娃和大人的分析熱情和信心。

遊戲三:好主意/壞主意

2歲以後的孩子都會挺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的,小D小時候,經常拿著小人啊、毛絨玩具啥的自編自導。這時不妨在這些遊戲的基礎上“加一點料”。 “今天是雙休日,小花貓一個人在家,它好無聊的。這時,它看到了書架上放著小D的手工作品,你猜小花貓會做什麼?”(小D猜的是,小花貓會把手工撕壞) 曾經陪著小D4多年了的小mia

談了幾年的大語文啟蒙,我發現,效果最好的不是“多讀書”

我有時會順著小D的思路演下去,有時也會創造一些新的,“小花貓走到了小D作品旁,想要用爪子碰作品,想了一下後,又把爪子收了回來。

自己重新拿出一張紙,做一個自己的手工。你覺得這是個好主意還是個壞主意?” 這個遊戲的關鍵是

引導孩子給出“好主意或者壞主意”背後的原因,這既是鍛鍊孩子分析問題,更是鼓勵娃表達自己的想法。023歲思辨都不早

你看,小遊戲一上線,思辨不難了吧。 先堅定了信心,咱們再深入說說,到底什麼“思辨”。“思辨”也可以叫“批判性思維”,是一種高階的思維能力,更是面向未來的一輩子的競爭力。 具體來說,可以拆解為以下四個維度:

1)可以開放性地

接受

一切;

2)也會批判性地

質疑

一切;

3)有本事蒐集和提取出

證據

,透過合理的邏輯來推導,最終

證實,或者證偽;

4)形成自己的觀點,並能理性地,流暢的

表達觀點

那麼高階的東西,小學就要求合理麼?

在我看來,不僅合理,而且小學並不是起點,“思辨”能力培養,從3歲開始不算早,甚至是從0歲開始的。 來看看新課標裡對思辨做出的解釋和要求,非常明確:

談了幾年的大語文啟蒙,我發現,效果最好的不是“多讀書”

把紅框裡的話,再拆解一下:

>>思辨的步驟:

1、透過閱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等方式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係;

2、辨析態度與立場,辨別是非、善惡、美醜

>>思辨的目標:

1、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2、負責任、有中心、有條理、重證據地表達,培養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

看步驟,巨難,難到爆——啥“比較、推斷、質疑、態度立場、善惡是非”感覺成人都搞不定,孩子怎麼搞?

但你看目標,就不難了:

“好奇心,求知慾、勤學好問”不都是老熟人”嗎?這些習慣從3歲,甚至更小就可以培養,大家就都覺得合理吧。

最後一行“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好像又挺難,但其實前面給大家解釋了,所謂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就是“負責任、有中心、有條理、重證據”這麼一看,都看得懂了。

談了幾年的大語文啟蒙,我發現,效果最好的不是“多讀書”

我一直相信,教育一定要“以始為終”,目標認清了,方向就認清了。

培養思辨

能力

的目標,就是讓娃“有好奇心、有求知慾、勤學好問、負責任、有中心、有條理”

,而這些,從3歲、甚至從0歲開始打基礎,一點都不早,也並不多困難。

03思辨訓練就是“思”然後“辨”

透過用小遊戲堅定信心,愉快的走上帶娃一起,邊玩邊學,慢慢自由,慢慢思辨的路。 然後,再推薦大家一套進階鍛鍊法:心理學家Bloom總結出兒童思維培養的

“6步思考法”

。 在我看來,“一二三”階段是基礎,是一步步升級“思考”;四五六階段就是“辨”,因為有了獨立思考作為基礎,自然過渡到了辨析、創造。

談了幾年的大語文啟蒙,我發現,效果最好的不是“多讀書”

這張圖看起來有點枯燥,就用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紅帽》的故事作為例子來說明,不同層面如何提問來幫助孩子發展相對應的思考能力。

第一層:記憶

在這個層面,孩子透過記憶可以複述出書裡提到的的基本資訊,可以回答一些關於書里人或者物體的基本問題。 你可以這樣提問:小紅帽要去見誰?小紅帽手裡提的籃子裡有什麼?她穿了什麼樣子的衣服?提問關鍵詞是誰、哪裡、什麼、多少、什麼時候、怎樣等這些澄清資訊內容的問題。

第二層:理解

在這個層面,孩子理解了故事的含義,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非常簡單地說一下故事大概。 你可以這樣提問:為什麼小紅帽需要走過森林?大灰狼為什麼要穿上奶奶的衣服?這個故事主要說了什麼?提問關鍵詞是複述、主要觀點、為什麼、有什麼區別等,不再只是複述出表面意思,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回答的問題。

第三層:應用

在這個層面,孩子有能力進行初步的融會貫通了,也就是說可以把其他場合學到的類似知識和把她從書裡學到的知識和資訊聯絡起來了。 你可以這樣提問:如果小紅帽是和朋友一起去看外婆的會發生什麼?森林裡很黑,還有什麼情況下也會很黑?小紅帽是走這穿過森林的,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方式她也可以到外婆家?

第四層:分析

這個層面的提問鼓勵孩子開動腦筋,充分收集各方面的證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你可以這樣提問:如果你是小紅帽,你做的會和她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獨自走過小樹林很危險?

提問關鍵詞是我的觀點有什麼不同或者一致?我自己可以從中發現什麼?

這個層面的提問給孩子提供了不同的場景,鼓勵孩子跳出故事情節本身,而是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重新組合,挑選出重要的資訊來得出自己的結論。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在學校參與的辯論就是這個層面思考能力很好的鍛鍊方式。

平時在家,父母也可以有意識地和孩子進行這樣的“辯論”遊戲,而且可以在遊戲中時不時地進行角色交換。

談了幾年的大語文啟蒙,我發現,效果最好的不是“多讀書”

第五層:評估

在這個層面,孩子會對自己得出結論的論點進行評估,或者維護自己得出的觀點。 這個層面,你可以開始提問個人觀點方面的問題:你覺得大灰狼欺騙小紅帽這樣做對嗎?你會對小紅帽提哪些建議?

提問關鍵詞是你認為是對的/錯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當孩子給了一個答案後,需要追問,為什麼她覺得是錯的或者對的。 對於更大的孩子,可以問,他們覺得作者在描述這個故事時是否有什麼錯誤?在整個故事展開的過程中,作者是否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

第六層:創作

在這個層面,我們可以要求孩子根據現有的資訊重新創作一個新的結尾,或者完全改編整個故事情節。也可以鼓勵孩子根據這個故事創作一首小詩或者一首歌曲。 在這個層面,我們需要盡力鼓勵孩子發揮創造力,同時也基於現在掌握的故事情節對故事進行“二次創作”。

談了幾年的大語文啟蒙,我發現,效果最好的不是“多讀書”

我其實也跟大家一樣,是被用“標準模式”養大的,是乖乖女,乖學生。 當我自己真正意識到,需要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時,已經老大不小了,基礎歪了要擰回來,感覺是難的,但是每天堅持一點練習,日積月累也能成就顯著。 我最常做的“思維體操”,就是用CER模型看新聞。

Claim(論點)

Evidence(證據)

Reasoning(推導過程)

我每次讀新聞或者其他文章時,都會運用CER模型,順著問自己一遍,我從二三十歲開始都能行,娃從小就培養,怎麼就不行呢? 以上就是我日常生活中堅持不懈的“思辨”訓練。 只要願意,你也可以;只要相信,娃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