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媽媽究竟是什麼?“恆河猴實驗”揭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研究育兒這門學問久了,越來越感覺到身為母親的不易。

家庭壓力、社會壓力、自我價值壓力,也滋生了很多現實問題——母乳餵養越來越少,全職寶媽越來越少,嬰童獨立教育越來越流行,背後代表的究竟是什麼呢?

很多對身材具備嚴格要求的寶媽,害怕母乳餵養後胸部下垂,選擇了給孩子喝配方奶粉。

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是,如果留在家當全職媽媽,努力奮鬥的事業就可能付諸東流,缺乏經濟收入,還可能被婆家人看輕;如果選擇產後上班,就會失去陪伴寶寶前三年的寶貴機會,並且可能被他人指責自私。

媽媽究竟是什麼?“恆河猴實驗”揭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法、嬰兒獨立睡眠法,等各種各樣的育兒理論輪番上演。很多專家包括寶媽,都聲稱不能跟孩子過分親密,不能總是安慰孩子,以免他過於依賴父母,無法獨立。

這其中有的出於無奈,有的具備一定道理,卻被錯誤理解和實施。

那麼,媽媽究竟是什麼?母愛的本質又是什麼?也許我們可以從過去做的一些心理學實驗中找到答案。

01碗櫃理論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碗櫃理論風靡整個美國。一直到現在,儘管美國人已經否定了這種育兒方式,卻仍然有很多中國父母受其影響。

簡單來說,碗櫃理論就是指嬰兒之所以依戀父母,是因為父母給他們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質需求,比如吃飽穿暖。

比較經典的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華生的“哭聲免疫法”,他認為媽媽只要給孩子提供充足的食物,就能滿足他對愛的需求。

媽媽究竟是什麼?“恆河猴實驗”揭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除此之外,不要跟孩子過於親密,哭了不要立即抱孩子,這樣會使他過於依戀母親,以後難以獨立。

另一個權威人物斯金納還提出了“強化理論”,認為孩子哭的時候,如果父母去抱他,就會強化哭鬧這個行為,使孩子成為愛哭鬼。

很多家長都對碗櫃理論深信不疑,為了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哪怕看見孩子哭很心疼,也強忍著無視。

不過,很多運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都發現孩子長大後存在很大的精神問題。就連華生自己的孩子,也都深受其害。

02恆河猴實驗

反對碗櫃理論的著名心理學家哈利·哈洛,他認為,對嬰兒來說食物雖然重要,但接觸性安慰具備同等地位,依戀和肢體接觸對嬰兒來說同樣是必需品。

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他做了著名的恆河猴實驗,這也被稱為母愛剝奪實驗。

媽媽究竟是什麼?“恆河猴實驗”揭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而其實驗結論,在心理學依賴理論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實證,但由於實驗過程十分殘忍,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抨擊。

不過,這項實驗及其理論對於人類來說的確意義非凡,我們不能否定它的價值。

實驗採用了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達94%的恆河猴,一群剛剛出生的幼猴,被哈洛從媽媽身邊抱走,分隔開來關進籠子裡,裡面還有兩個他事先準備好的“假媽媽”。

其中一個假媽媽用鐵絲製成,觸感冰冷而堅硬,但胸前掛著奶瓶,能滿足小猴的飽腹需求;另一個假媽媽是用觸感柔軟的絨布做的,能帶給幼猴溫暖。

媽媽究竟是什麼?“恆河猴實驗”揭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哈洛在實驗記載中這樣寫道:剛離開媽媽懷抱的幼猴們十分焦慮,恐懼情緒使它們不斷在籠中尖叫,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的情況,導致整個實驗室中都瀰漫著一股濃重的臭味。

沒過幾天,幼猴們意識到自己的媽媽不會再出現,就開始將情感依戀轉移到”假媽媽“身上。

然而現實情況卻與碗櫃理論不相符,幼猴們沒有選擇胸前掛著奶瓶的鐵絲媽媽。除了實在餓得受不了會過去喝奶之外,其餘時間都選擇依偎在絨布媽媽身邊,不停撫摸和觸碰其身體。

媽媽究竟是什麼?“恆河猴實驗”揭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也就是說,幼猴們對於這種肢體愛撫的需要,已經超過了吃奶這種基本的生理需要。

哈洛得出結論,如果只有以保生存的奶水,人類絕對活不長久。

這樣的說法並非誇張,很多項研究都顯示,如果孩子缺乏愛意,身體發育就會受到影響,甚至難以生存。

北美孤兒院以及羅馬尼亞的孤兒,都是現實中的證明。即便他們擁有食物和醫療照顧,並且之後得到收養,也都表現出了嚴重的感情和生理失調,在身體發育上落後於其他兒童,死亡率也很高。

媽媽究竟是什麼?“恆河猴實驗”揭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當然,這項實驗並沒有到此而終結。哈洛對假媽媽進行了升級改造,用兩個小的腳踏車燈充當眼睛,還裝上了一個細節更為精細的臉。

儘管之前的絨布假媽媽沒有臉和五官,但幼猴仍然喜歡撫觸和蹭身體。然而,當假媽媽有了以假亂真的面具後,幼猴反倒不能接受了,恐懼地尖叫,躲到角落瑟瑟發抖。

直到實驗人員把臉轉到另一面,幼猴才重新回到絨布媽媽的身邊。

也就是說,一旦幼猴與假媽媽建立起依戀關係,就不會再輕易“變心”,認定它就是自己的媽媽。

哈洛想知道幼猴對“假媽媽”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依戀關係,於是進行了更為殘忍的實驗。

他在”假媽媽“身上裝了機關,會給依偎在身邊的幼猴造成傷害。比如噴出水柱,使幼猴感到寒冷,甚至會刺傷幼猴。

但結果是,無論如何,幼猴都不會離開這個會給自己帶來傷害的假媽媽。

媽媽究竟是什麼?“恆河猴實驗”揭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這項實驗讓哈洛很快成為了令人矚目的心理學家,他在《美國心理學家》這本雜誌上,發表了《愛的本質》。

但實驗到這裡還沒有結束,因為那些跟隨假媽媽一起生活的幼猴逐漸長大,開始暴露出很多意料之外的問題。比如無法與其他猴子交際共處,有明顯的反群體行為,甚至有的猴子具備自閉和自殘傾向,會撕咬自己的身體。

哈洛意識到,也許媽媽的作用不僅僅是有充足的食物基礎、接觸安慰,還需要其他的東西。

他後來又釋出了多篇報告,指出假媽媽養育大的幼猴成年後。出現了嚴重的情緒問題,必須擁有真實的動作以及互動,才能形成健康的養育。

緊接著,哈洛又在備受爭議的情況下,深入研究了這群長大的恆河猴,產子後會成為什麼樣的母親。

他殘忍地把這些不願意交配的母猴綁在架子上,使他們被迫受孕,產下幼猴。

媽媽究竟是什麼?“恆河猴實驗”揭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很明顯,這些剛出生就被從媽媽身邊帶走,沒有享受到真正的母愛的幼猴,即使成為了母親,也表現出了”愛無能“的症狀。不僅冷酷無情,甚至還虐待,咬死了自己的幼猴,只有極少數表現得稍微正常。

結果顯而易見,那些沒有得到過母愛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擔當一個合格的母親身份。

03寫在最後

今天,我們不討論哈洛備受爭議的缺愛的童年對他之後恆河猴實驗的影響,也不討論這項實驗有多麼殘酷。

真實的一點是,恆河猴實驗的結果,對於人類養育嬰幼兒來說存在非凡的意義。

他從完整意義上定義了母愛,教會了一個母親應當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實驗揭露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媽媽究竟是什麼?“恆河猴實驗”揭示的殘忍真相,是給我們的警醒

作為母親,除了給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質需求外,身體上的愛撫以及互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個結論也讓很多家庭,學校,醫院乃至社會機構都調整了養育方式。

孩子3歲以前,哭鬧沒有目的,父母不必擔心獨立性的問題,給他們無條件的關注和愛吧!孩子3歲之後,才應當考慮獨立與愛撫的衝突性,社會給女性的壓力太大,但若不想後悔,請儘量做一個合格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