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消極”管教會破壞孩子的幸福感,所以請把“不可以”換成“可以這樣”

有的家長喜歡用

“不行”“不可以”“不能”

等類似的字眼來給孩子立規矩,以達到讓孩子乖乖聽話的目的。這其實是“消極”的管教。

我們都知道“消極”的管教會破壞孩子的幸福感,對那些渴望受到表揚和肯定的幾歲孩子來說,這種“消極”的否定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脾氣倔強或自尊心高的孩子還會產生叛逆和反抗,導致你越管他越皮。

所以,與其用“消極”的管教來試圖讓孩子體驗家長的權威,不如試試“積極”的管教激發孩子主觀能動性。具體操作可以分兩步:

1不要總盯著孩子的錯誤

有的家長一旦想起來給孩子立規矩這事兒,首先就會去關注孩子常犯的錯誤或不好的行為,比如“今天的蔬菜是不是又沒吃?”“玩具用完又亂扔?”簡直是化身成了24小時監工,這無形就營造了一個緊張的親子氛圍。

“消極”管教會破壞孩子的幸福感,所以請把“不可以”換成“可以這樣”

2、

改變話術,多一些正面引導

在規範孩子的行為時,儘量少用消極的否定詞。

我們常用的“不可以”,雖然可能會制止住孩子當下的“錯誤”行為,但卻沒有告訴他怎麼是正確的,孩子接收不到我們進一步的提示,往往就會繼續做出不合適的行為。

把任務變成遊戲,比如,當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時,你如果說“不可以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孩子可能會換到臥室扔一床;但如果你說“可以把玩具送回它們的小屋裡,喏,就是藍色那個小筐”,他們就知道玩具究竟該放在哪裡了。

所以,我們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僅僅告訴他“不可以”是不夠的,還應該讓他知道為什麼,以及示範一下什麼是“可以的”。

“消極”管教會破壞孩子的幸福感,所以請把“不可以”換成“可以這樣”

評價孩子時,不要用“但是”等轉折句。

我們在評價孩子的某些表現時,該誇獎就單純的誇獎,不要摻雜著“但是”。

比如,當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飯,卻搞得衣服髒兮兮時,我們不要去評價“寶寶自己吃飯好厲害,但是把衣服都弄髒了哦”;可以換種說法“寶寶自己吃飯好厲害,如果下次能不沾到衣服上就更厲害了”。

相比前者,後一種說法對孩子的評價一直是積極地在肯定,而且對孩子未來能做到的事情也提前肯定了,會讓孩子主動在下次做得更好。

“積極”的管教並不侷限在話術語言上,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特長優勢也是一種“積極”管教。

比如孩子總喜歡亂塗亂畫,我們可以給他準備一些安全的美術用品,告訴他“媽媽發現你手指好靈活,畫畫真不錯,專門給你買了顏料,你可以把紙鋪在畫板上畫,厲害的畫家都是這樣做的。”

幾句鼓勵,可能就會改變孩子亂塗亂畫的行為,並幫助他發現自己的興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