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傾聽、解決,三年級現象

育兒

|

好物 |

親子活動

|

生活

以下內容為學習《7天好媽媽課程》的內容:

日本著名腦科醫生和田秀樹提出過“九歲之壁”的概念,大家有沒有聽說過?

從孩子的大腦生長和生命科學的角度提出:兒童的大腦發育一般會在9歲~10歲期間,從簡單記憶到複雜運算階段。

如果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發生轉變,就很可能在這一階段比別的孩子發育的緩慢,一步慢步步慢,成為“被分化”的那一部分。

這是典型孩子階段中發展規律,每個孩子一定會經歷的

“三年級現象”

“三年級現象”就是說孩子的成績很可能在三年級的時候出現巨大的分化。

“三年級現象”是兒童發展規律中的一個重要時期,是孩子思維模式發展的重要時期。

表現在學習成績上可能會有一些起伏,特別是數學運算方面,以為孩子“變傻了”“變笨了”,這時候家長們就開始急躁了。

家長的焦躁情緒及暴力應對方式,只會讓孩子以為自己真的笨,從而變得自卑、膽小。

這段時期,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思維訓練,耐心陪著孩子度過這段時期

但孩子能否不留“傷痕”地順利越過“三年級現象”,最重要的還是看家長的教育方法,以下兩點至關重要:

第一,務必保護好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成績下降,或者做題遇到困難,家長千萬不要責備孩子,應該同理孩子的感受,鼓勵、引導孩子克服困難。

第二,由於這段時期孩子的學習動機逐漸從外部轉變為內部,所以,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非常重要。這時家長必須學會如何一步步的“放手”。

接下來,咱們去講解倆個問題

一、青春期“中二病”的問題

二、關於孩子學習成績的問題【未被滿足的期待】的問題

中二病的特徵

“我與別人是不同的。”

“錯的不是我,是世界。”

“你們誰都不瞭解我,全世界都不瞭解我”。

經歷過孩子初中二年級的家長,可能都被折磨得雲裡霧裡。有的家長看見孩子回來,立即就“不敢高聲語,恐驚中二人”。

“中二病”其實就是在青春期急於想要表現自己來獲得他人認同的心態。年輕人在青春期想快點長大,會無意識地全盤否定幼年喜歡的東西。

中二期情緒多變且不穩定、焦慮、不安、孤獨、寂寞、膽怯、害羞、有許多煩惱、困惑、否定周圍的環境、獨立意向、自私、不想被理解/認同、渴望被理解/認同、戀愛、喜悅、冷漠、憧憬、疏遠、尷尬、等等的情緒與行為出現

面對中二的情況時最好以引導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以免造成放大孩子叛逆的情緒。

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幾個關鍵的發展黃金期

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情緒情感和習慣養成起到決定性作用,關注這幾個關鍵期做家長事半功倍。

要想成為家庭教育輕鬆又做的好的家長,關鍵期一定要抓住!

二、關於孩子學習成績的問題【未被滿足的期待】的問題

很多寶媽一直和老師說孩子的成績問題,擔心孩子成績不好,考不上一個好的大學,那我也一起看一下成績有由什麼決定的。[疑問]

大家認為成績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哪一個選項是最重要的?

A。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父母的管理。

B。良好的學校和學習環境。

C。良好的課外輔導

D。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好的習慣。

那我們看到父母嚴格的管教孩子,如果孩子沒有主動學習這樣的一個意識,那他能考440分左右對吧,那其實呢,就從側面說明我們的管教不能決定孩子最終的那張走進大學的那種錄取通知書

當我們發現孩子有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我們可以看一看孩子最低的低點大概在550分左右,這在很多城市已經達到了重本的一個分數線,對吧,如果再高一點的就可以到211的分數線,那其實呢,這說明孩子自主學習意識是最重要的因素。

讓孩子愛上學習,讓孩子有主動學習這樣的一個目標,讓他做一個我要做的好孩子,讓我們將從監管型父母轉變成支援型父母,引導孩子自主動機,引導孩子自主學習的這個意識。

然後我們學習管控好自己的情緒,同理心,會傾聽,會溝通,是用這樣的一種方式,我們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和良好的習慣。

那麼什麼是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上限,是您從小對他的培養的習慣是您從小對他培養的思維,他的堅持,他的認真,他的負責,他的自主學習意識,他對待事物的思考能力,他的三觀。

然而這些習慣的養成,這些品質的養成,這些三觀的建立,都是您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對於孩子的傳導,對於孩子一言一行的加分所建立的。

所以真正決定孩子人生上限跟下限的是家庭教育是您本身,而不是孩子自己。

所以我希望你從現在開始認真的學好每一節課,認真的去學習,為孩子的未來保駕護航,不要在孩子的未來留下遺憾。

人生的很多事都有下一次,但唯獨孩子成長這件事情沒有下一次,掌握好當下就是掌握好孩子的未來,就是我們人生對於孩子最大的珍惜。

在使用親子溝通三大核心工具之一【積極傾聽】時,我們要時刻記住,父母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力點在於孩子的自主性上,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直接把答案拋給孩子。

只有孩子自己想出來的辦法,他才更願意去積極的行動,自我調整,不需要家長催促監督。

這就是我們說的“我要做”的教育,體現的是孩子自己的意願和動力。這就是積極傾聽“無痕引導”技術,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孩子的自主性和責任感。

而當孩子出現問題困擾,有消極情緒時,採用如下三個步驟:

覺察孩子的情緒

解讀孩子的想法

引導孩子自主解決

思考:

最近在看的《正面管教》也有這樣的觀點,先要了解觀察到孩子的情緒,再和孩子溝通交流,再引導孩子去解決。

#從容不迫# 陪娃成長

內容為我學《7天好媽媽課程》的課程筆記

記錄並思考,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學習

所有的教育理念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孩子

取其精華,保持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