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皮之所存,毛所附焉。

今日,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

夜晚出去散步,路過之處,盡是祭掃的人群。火焰明滅,燭明酒濃,有三人一組的小家,亦有數十號人圍祭的大家庭。今夜,在北方以西的這座城市裡,街市兩邊、巷道深處、河湖口岸,都是跪拜的子孫。此刻,這小小的由火光圍出來的方寸之地,承託著最牢固的血緣親情。紙錢冥衣的化燒之處,是我們代代相傳的故事和永不能忘的相思。

皮之所存,毛所附焉。

大美 攝

中國人是祖先崇拜的民族,祭拜之風由來已久。活著的人,對逝者講究事死如生,凡是人間的一切活動,都一一對應於彼岸世界的生活。按照活人的世界,祖先們勾勒了一個完全同構的冥界。且融洽相處,時常相通。三大鬼節就是法定的相通日。春夏之交,雨水增多,活著的人要修繕房子、接續新火。對應於逝者生活照顧的節日,就是清明節。所以在清明祭掃的儀式裡就有添新土、插松枝環節。金秋時節,瓜果飄香、莊稼豐收,人間要過慶祝豐收、闔家團圓的中秋節,對應於彼岸照顧的節日便是中元節(七月十五),意味著活著的兒孫們豐收之時不忘先祖,邀請祖先一起品嚐瓜果、新麥,感恩先祖的撫育教養。立冬之初,天氣變冷,活著的人開始準備棉衣、火爐,為寒冷漫長的冬天作準備,對應於逝者生活的節日便是寒衣節。活著的人要為先祖準備溫暖的衣服,足夠的錢物,以保生活無憂……後來這些節日的設定也從屬於“孝”文化的建構體系。

皮之所存,毛所附焉。

大美 攝

古老民族一代代的血緣親情,就是靠著一個個具體的節日,從童年耳濡目染到兩鬢白髮,從懵懂無知到慎終追遠。是情感接續,也是教化綿延。今天,如果有人還把這樣的節日當作封建迷信,那就是真的沒文化。何為文化,以文化之也!立於具體生活之上的形式美也是文化的重要內容。所謂皮之存者,毛所附焉。

皮之所存,毛所附焉。

大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