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以“道”相通,未來世界宗教革新(人類和諧共存)綱要性探析

首先闡明,人類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為設定一個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於概念之中,錯失對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認識與實踐,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以此,對待“概念” 應當遵循“立足本原,著重內涵,與時俱進,動態變化,解決問題,實事求是”原則。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並以道教思想為基——大道相通,就未來世界宗教革新(人類和諧共存)進行綱要性初步探析,體現出“道”本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所不在”的內涵特徵以及宗教“繼承傳統、與時俱進、生存為本”的革新觀,簡述如下:

1、科學、民主是歷史進步的產物,和諧、自由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但是,歷史今天,人類生存面臨重要問題:人本侵犯自然,物慾腐蝕心靈,多元各自政,信仰錯亂方向……使得科學脫離人文,民主徒有虛名,和諧無從奠基,自由異化氾濫……人類生存所有問題歸結起來表面看已經造成“天怒人怨”,實質則為“心靈劫難”。

2、宗教以探尋宇宙、生命、社會真相為本——唯有發揮宗教心靈導向、化解及撫慰作用——教化心靈,啟發智慧,鼓勵自由,約束放縱,消除愚昧,拯救狂妄,與政治、法律等社會諸多機能協調統一,促進構建人神共治,才是人類社會最終出路。但是,宗教內涵與形式兩方面同時需要傳承革新,與時俱進,以體現人文與科學、精神與物質、信仰與修煉、智慧與道德、治國與平天下相統一,而辯證處理宗教“教化”、“教會”及其與社會、國家、民族對應關係,探求並致力於實現人類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於歷史上狹義宗教凌駕於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據信仰、修煉與秩序管理的統一進行設定——立足自然整體觀,既是原則,又是方法,還是目標,在精神純美與世俗需求之間建立平衡,實現人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就是說,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決人性弊端,實現信仰、修煉、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會目標的完善管理。

4、無論個體的人,還是社會群體,唯以“天、地、人”三道(規律、原則、方法)制衡才能夠實現“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靈(心性)修煉,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國家歷史傳統,“人道”代表當前社會世俗需求。遵從三道統一,使得人類在滿足世俗需求和拯救靈魂之間建立平衡能夠實現。

5、面對人性“概念固化、執偏概全、慾望過度、元氣損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類遵從三道統一即在真理與邪說、正義與邪惡之間做出選擇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間,減少災難,體現出天有好生之德。

6、當前宗教及整個人類出現問題積弊已深,非“多元一統”不能解決問題。多元化的思想混亂——“百家爭鳴”時代如何實現“一統”?唯有宇宙之“道”貫通天地,貫通萬物,貫通多元化思想,衝破概念固化,萃取內涵實質——實施革新,才能夠在人類文明的繼承中糅合當今成就得以實現——既尊重生命個體、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個體、各文明及宗教迴歸(遵從)同一大道真理,並且在一定範圍內實現民族、國家或共同體的“一統”。否則,各自站在自我立場,各自服務自我利益,只能導致意識形態和社會秩序的混亂。

7、革新在於應用。應用在於適宜。適宜在於立足現實,體悟大道,傳承歷史,糅合文明,開拓進取,不拘一格,相對圓滿有效解決人類當前及未來存在問題。

8、道教以宇宙之“道”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據。“道”做為萬物誕生的本原,不僅是意識形態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識形態的客觀獨立存在——其前者存在遠遠不能夠真實反映後者,決定人類現實問題永遠需要不斷調整、補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為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客觀獨立存在,遠大於概念存在,不應被概念束縛和侷限,而立足真實體驗及當前狀況,並以歷史傳統為依據,做以調整、補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華祖先以“道”的理念賦予子孫後人(龍的傳人)之教化,包括狹義道教——具有特定教義、教規、儀程、團體性質與廣義道教——具有民族、國家意識形態實施全民教化性質的統一。史實證明,道教源自中國遠古文明,自盤古開天至三皇五帝以來形成整個中華文明史“道統”傳承——正是中華民族早期祖先對“道”的天人合一的實踐、認識與教化,才形成並維繫中華博大文明。如果脫離狹義與廣義道教的存在,中華民族及文明將不復存在。以此,完整、真實的道教概念與“無神論”及社會學者通常所謂“道教”概念有本質差異,前者認為道教由中華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溝通直接創立並演變,後者則狹義認為由張道陵創立,並是人類意識形態的產物,形成對道教的割裂認識。

10、世界各宗教、人類各族群、宇宙各萬物以“道”為存在根本和演化,順則生,逆則亡。“道”的實質即具有“陰、陽”兩種相對屬性平衡一體的混元真炁(氣)——同時具有物質、能量、資訊(靈性)的統一,造化生成萬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類各族群、宇宙各萬物依據不同體悟對其稱謂不同,如“盤古、盤古老祖、鴻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無極老祖、無極老母、無量天尊、祖始爺、老天爺、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蘊含“開天闢地創世紀、宇宙永恆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稱謂,概指其也——智慈兼備,威儀大方,法力無上,人神共仰。人類信仰其,與其能量和智慧溝通,既祈保平安,又實現心靈迴歸終極價值,等同追求與遵循自然大道——高揚真知與慈善(順從自然規律),力挽無知與卑劣(違背自然規律),體現出信仰與修煉、科學與人文的統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類普世價值。

11、道教對混元真炁具有獨到而系統認識,認為混元真炁不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盤古,而且對於“開天闢地”起主導作用,稱謂“先天元炁”,《道德經》描述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後陰、陽二氣交合形成“後天元炁”,《道德經》描述為“三”,具有誕生生命萬物的本原能量和資訊,稱謂“靈魂”——靈魂元炁相對宇宙而言屬於“後天”,但相對生命肉體而言又屬“先天”。同時,生命肉體由父母陰、陽精氣物質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兩者“元炁”對於生命體而言同屬“先天”,共同構成生命體具有能量與智慧的本質存在和有機運轉。但是,大多生命體失卻清靜心,不認識生命本質與修行,對於元炁只知用而不知節,更不知養,造成身心疲憊,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體心態清靜,靜則陰陽平衡合於元炁特徵,元炁得以節、養,生命體獲得運轉必須的能量與資訊(靈性、智慧)。以此,以提升靈魂能量和資訊的修煉稱謂“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謂“明道”或“得道”,並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類戰爭、衝突不僅發生在同一宗教與文明之內,而且發生在不同宗教與文明之間,反映出人類本身對絕對永恆“大道”真理認識及實踐的侷限性與悲哀性,同時反映出人類所認識及實踐的永遠只能是相對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類各族群、宇宙各萬物永遠不能代表絕對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夠代表,但其隱於無形,從來不曾直接臨世,僅以派遣使者方式傳播文明,形成相對真理。以此,對“道”的虔誠、虛心信仰和修煉必將成為全人類共有課題(任務),而使得人類有神論、無神論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煉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連,感應無形(大道),實踐有形,克服小我,存異求同,共同謀取和諧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為存在——依據“陰陽互根、對應並存”原則,人的靈感反映來源於神,有什麼樣人就有什麼樣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現為同一生命本體的“陰”、“陽”形態。由於“陰”、“陽”形態不同,人、神以“靈魂感應”、簡稱“靈感”溝通。“靈感”來自於個體的人的靈魂反映,與個體的人“道行”——真實反映“道”的能力有關,僅代表個體的人的認識。以此,神既是客觀獨立存在,又是人類意識形態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獨立又統一,辯證表現為神支配人,人體現神。而可以說,一個人、一個民族的文明與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與智慧——在世界範圍,神不是永恆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歷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與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淵源,或有一定血統淵源。同時反映出,人類文明覆雜歷程代表神界複雜歷程——神界與人間大致對應。也就是說,人、神雖然“意識形態”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從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恆,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從。

14、在世界範圍內,一定意義可以說,神話傳說或宗教神學誕生一個民族,或者說,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神話傳說或宗教神學,就沒有傳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僅有中國“盤古開天地”神話傳說或道教神學具有思想性、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完整統一,反映中華文明對於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認識,成為世界上唯一未曾斷線的文明。因此,中華民族無論將盤古做為“中華根祖”景仰,還是做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無邊,智慧無上”史實依據,使中華民族自尊、自強、自信、自豪、自責、自勵,屹立世界東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以己為本、以外為用、本用結合、和諧共存” 思想,稱謂“道德文明”——不僅以“道”的真理認識直接轉化為科技與文化藝術生產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實踐直接決定社會和諧與進步發展,謀取實現人類生存身心自由,樹立人類文明典範。

15、客觀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類如何誕生及確切誕生時期,今人難以考證。也就是說,沒有充足理由斷定人類是地球最初及永恆生命——以及萬物之靈。但是,可以斷定,人類是自然界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後優勝劣汰——“合道則生,背道則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萬物,並選擇遵從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說,只有人類誕生之後,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類違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則和方法取代人類主宰地球,人類或者不能夠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選擇。

16、依據能量不滅定律,如果人類不能夠存活地球,則靈魂必然向其他時空轉化。如何轉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轉化地球,為其他生命(邪靈動物)所主宰。絕非虛言,現實生活“邪靈”附體禍害人類事例——各類精神病、頑固絕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過人類主宰地球,這種事例還相對屬少數。另如人類歷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靈”支配造成人類大範圍劫難。只有提升靈魂(元氣)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適宜生存的時空轉移才是出路。以此,人類有生必然有滅,沒有絕對永恆,人類生存唯一重要意義在於立足世俗需求實現靈魂昇華,相對實現身心自由。

17、本質而言,人類劫難唯一歸結為心靈(靈魂)劫難,元氣耗散,不知亦不能迴歸,墜入“邪氣”侵襲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與自我修煉不能免除。所以,人類虔誠信仰天帝(及神界)價值和意義在於人類以“心靈迴歸——清靜”方式獲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氣(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須的能量及智慧。接下來,人類又持續以“陰陽平衡”為特徵的元氣相對持久維持心靈清靜,提升道德素養。所謂“人不遠道,道不遠人”,以實現“我生存,眾生亦生存;我自由,眾生亦自由”,而實現人類生存(和諧秩序)良性迴圈。以此,體現出(宗教)信仰與(元氣)修煉的統一,具體表現為天帝教化,啟發智慧,清靜自然,節制慾望,化解仇恨,寬恕博愛……

18、關於正、邪——天道迴圈,宇內沒有絕對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劃分和相對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徵生命或者事物生長、化育及衰敗、消亡自然規律的內在因素及表象存在,並且相互轉化,對生命存在或事物運轉發揮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現代科學證明有“正、反”物質同時存在。對生命體而言,正、邪有內外之分。並由於生命存在“有誕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規律,邪氣通常不同程度勝過正氣,以邪氣佔主導,所謂“十人九邪”。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轉的。只有發揮人、神做為主觀能動性,修養補充先天元氣,才有可能相對改觀——人、神元氣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說“功力”高深,也就是說元氣造化萬物、所固有陰陽平衡“清靜”的能量和靈性相對較大,大於人體內邪(氣)與外邪(氣)總和的能量及靈性,而使正氣暫時勝過邪氣,即正氣上升,邪氣下降,使生命體身心相對逍遙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況人唯有修持元氣、超越“正、邪”才能相對持久實現身心自由,而擺脫或延緩正(神)轉變為邪(魔)的生死輪迴。

19、宗教對人類生存發揮重要積極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由於人性弊端)人類在宗教信仰過程中始終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務實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異化變質問題。也就是說,迷信及異化不是宗教本質,而是宗教產生、傳播、信仰過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統必然有異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敗壞聲譽的諸多事例,或使宗教脫離“教化”內涵實質,僅存“教會”外在形式,產生“偽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嚴重發展到宗教對立面,產生所謂“邪教”——具有“精神鴉片”——欺騙性及偽科學性特徵,極大傷害人類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兩大派系或者說兩大屬性:“正教”與“邪教”,中國神話作品《封神演義》所謂“闡教”與“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稱謂,而是宗教本身“正、邪”兩大屬性的相對概念,核心問題在於是否遵從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對真理。世界宗教衝突的主要原因在於對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認識與專制獨斷——“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時,正是由於交流傳播過程中“反客為主”的狀況激化與挑起宗教衝突。

21、世界上任何一個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對真理)都不能獨立解決世界問題。世界宗教和諧共處在於遵從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以己為本,以外為用,本用結合,和諧共存——體現出人類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諧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闡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條件成熟時召開“弘揚大道精神,樹立宗教正信,共謀人類福祉”世界宗教大會,承擔世界宗教和諧共處主導責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與修煉的統一,人神溝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無時無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無時無刻不愚昧——永遠是“道”的謙卑信仰、修煉者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孩子生氣時,正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愛的時候;這時與其去激化孩子,不如用溫和的愛幫助孩子擺脫情緒的“沼澤”。

01

如果你問:媽媽們最崩潰最無力最抓狂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相信 90% 的媽媽都會告訴你: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因為不管平時多可愛多聽話的孩子,只要發起脾氣來,分分鐘能把大人氣出內傷。

前不久,在綜藝節目《不要小看我》裡擔任助力官的張萌,就被髮脾氣的雷雷狠狠傷了一回。

事情的起因是:張萌在節目裡給小朋友們吹氣球,做遊戲。

淘氣的雷雷把另一個小朋友維尼的氣球弄壞了,張萌努力地給雷雷講道理,想要雷雷給維尼道歉。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可是雷雷根本聽不進去。

張萌為了讓雷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叫別的小朋友一起來吃麵包,想要孤立雷雷,讓雷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沒想到,卻激怒了雷雷。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雷雷朝著小朋友扔檯燈,張萌厲聲呵止他,卻導致他的情緒徹底崩潰。

他朝著張萌扔垃圾桶,扔玩具,用暴力與張萌激烈對抗。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張萌看著雷雷越管越失控的樣子,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現實生活中,相信很多父母也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因為一點不如意就大哭大鬧,亂髮脾氣。嚴重的,甚至還會摔東西,動手打人。

我們給他講道理,他們根本聽不進去。

我們冷處理,他們覺得我們不愛他。

我們嚴厲制止,他們反而更激動、更失控。

我們不明白孩子的脾氣怎麼這麼暴躁,更不知道該如何幫孩子控制情緒。

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 Susan David 曾說過:

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即情緒敏感力。

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他小時候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所以,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迴應方式是孩子能否學會控制情緒的關鍵。

02

阻止孩子發脾氣

會讓孩子更失控

一位媽媽在網上釋出了一段自己和女兒吵架的影片。

女兒做錯了事情,媽媽批評了她。

女兒帶著情緒狠狠地關上了門,躲在自己的房間裡哭。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媽媽覺得女兒的態度不端正,並沒有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就追到女兒的房間要求女兒為剛才摔門的行為道歉,並寫一封檢討書。

沒想到激怒了女兒,女兒很委屈地對著媽媽吼:

“我就想自己一個人自己靜一靜,怎麼了?

我現在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還要怎麼樣?

我已經按照你們說的做了,為什麼你們還要這麼兇的對我?”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看著影片裡小女孩崩潰嘶吼的樣子,真的是令人有些心疼。

媽媽不關心小女孩為什麼鬧情緒,而是更在意小女孩發脾氣的行為。

媽媽以為孩子明白了道理,情緒就會消失。

然而,媽媽忽視小女孩的負面情緒,要求小女孩壓抑自己的情緒:

只會讓沉浸在自己情緒裡的小女孩更加激烈的對抗父母,脾氣也會因此越來越大。

就像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所說的那樣:

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心理學教授艾倫·舒爾也曾說過:孩子無法對情緒進行必要的自我調節。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因為,我們人類的大腦就像核桃仁一樣分不同的半球和區域,而不同的區域,執行不同的功能。

我們的左腦和上層大腦負責理性和邏輯,我們的右腦和下層大腦負責情感和情緒。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們情緒氾濫不可收拾的時候,是因為孩子的右腦和下層大腦佔主導,左腦和上層大腦還處於發育中。

簡單來說就是:

孩子感受情感的能力很強,表達情感的能力卻很弱。

事實上,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一樣的。

他們也會因為遇到不同的事情產生不同的情緒,快樂,悲傷,憤怒,孤獨等,他們也需要發洩自己的情緒。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但是孩子被情緒腦所主導的時候,很難理性地思考問題。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跟孩子講道理是沒用的。

強勢壓制孩子發脾氣,還很可能會進一步刺激孩子做出一些應激性的反應。

這就是為什麼越是阻止孩子發脾氣,孩子越容易失控的原因。

作家雷布斯說: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幫他解決問題。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看見,被理解,被幫助。

阻止孩子發脾氣,就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告訴孩子自己不被接納,不被愛。

允許孩子發脾氣,嘗試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與自己的壞情緒和平共處,才是處理孩子亂髮脾氣最好的辦法。

03

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因」

才能解決孩子發脾氣的「果」

溫尼科特曾說過:在臨床情境中,

越是具有攻擊性的兒童就越健康。

如果環境是溫暖、接納、促進的,

那麼孩子的攻擊性將得到整合,變成正常的需求的表達。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接納孩子的脾氣,耐心地跟孩子溝通。

只有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因」,才能解決孩子發脾氣的「果」。

《妻子的浪漫旅行》裡,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蔡少芬的小女兒一直在叫媽媽。

蔡少芬只顧著和大女兒說話,一直沒有迴應小女兒,小女兒生氣地大哭起來。

蔡少芬沒有發火生氣,而是耐心地弄明白小女兒發脾氣的原因,之後又誠懇地的跟小女兒道歉,還告訴小女兒:

我知道你不開心了,你哭吧。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過了一會蔡少芬詢問小女兒:你舒服了沒有?

小女兒說:我舒服了。

《兒童情緒心理學》中說:孩子的情緒和大人不一樣,他們的情緒表達往往直接。也就是說,

發脾氣是孩子的本能反應。

孩子發脾氣多半是孩子在某一方面受委屈了、不高興了、被忽視了。

他們不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只好透過發脾氣的方式,讓父母看到自己,從而關心自己的想法。

所以,接住孩子的脾氣,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和感受。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看見,被理解時,孩子情緒才有可能得到平復。

04

當孩子發脾氣時

做到這兩點就夠了

英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比昂,把人的情感劃分為最基本的兩類:

忍受得了的情感,α 元素;忍受不了的情感,β 元素。

而把內在「忍受不了的情感」,轉化成「忍受得了的情感」,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心智功能。

那麼,好的父母,要做的事情,

就是引導孩子進行情感轉化,從而促進孩子的心智成長。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情感轉化呢?

1. 以共情的方式理解孩子

記得在親子節目《我的媽媽是超人》中,有這樣一幕:

大麟子買來了幾隻螃蟹,想要把它們全部養起來。

因為家裡沒有合適的魚缸,大麟子就把它們養在浴缸裡。

可是大麟子往浴缸放水的時候加進去了熱水,導致幾隻螃蟹全部死掉了。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鄧莎怕大麟子因為自己害死了螃蟹而內疚,傷心,就安慰大麟子說:

螃蟹爸爸想螃蟹寶寶了,把它們帶到海里去了。

《聖經》中有句話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孩子需要父母耐心的傾聽和溫和的引導。

如果我們遇到這種事情,先訓斥孩子的不小心,再說「不要哭了,可以換一個新的」,孩子可能會哭得更傷心。

而大麟子沒有因為這件事大發脾氣,正是因為鄧莎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內心,成功地幫孩子完成了情感轉化。

所以,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安撫孩子,再去處理問題,孩子才會接納父母的意見,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2. 為孩子的情緒體驗「命名」

繪本《我生氣了》裡,小男孩因為站在椅子上拿餅乾摔了下來,而對媽媽大發脾氣。

媽媽看著小男孩憤怒的樣子,溫和的說: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可是發脾氣對你沒有任何幫助,讓我們一起從 1 數到 10,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結果,小男孩真的停止了發脾氣。

精神分析學家比昂說:當一種情感情感「被命名」後,它就會從「模糊」變成「具體」,從「難以承受」變成「可以承受」。

小男孩媽媽的一句「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就是為孩子的情緒狀態命名,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有邏輯,有理性起來。

而當媽媽把這份理性的情緒返還給孩子時,孩子看著媽媽不被情緒影響的樣子,就會學著媽媽的樣子,接納自己的情緒,消化自己的情緒。

就好像是我們平時情緒不好找朋友吐槽一樣,如果朋友急著替你做分析,出謀劃策,你反而會有些抗拒。

而當朋友認同你的感受,你發洩完了會自己去解決問題。

所以,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只需要以一個傾聽者、旁觀者的姿態,提供給孩子一個充滿 α 元素的環境就夠了。

生氣時,最能看清一個孩子

05

有人說: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聰明的家長關愛孩子,愚蠢的家長斥責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當他們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時,

其實也是在向父母求救。

我們壓制孩子的脾氣,只會激化孩子的情緒,影響親子關係。

只有嘗試走進孩子的內心,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接住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孩子學會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

因為,溫和的愛,是把孩子從情緒的沼澤中解救出來的正確方式。

點個“在看”,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和孩子良好相處。

❤️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

別忘了文末

【點贊】

【在看】

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