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教你一個跟孩子溝通立馬見效的公式,有具體案例講解

早上跑步,聽徐玲講心理諮詢師是怎樣做管理的。

對於這個話題我還是挺好奇的,畢竟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都會涉及到怎樣督促別人的問題。

但是,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會更被動一點,完全沒有權利督促來訪者,或者是患者,怎樣讓他們思想上和行動上做出改變呢?怎樣改善他們的生活呢?

心理諮詢師對他們既不能施壓,更不能強迫,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激勵措施,但是就是能幫助到來訪者,這很厲害,很高階啊。

徐玲請教的是著名的心理諮詢師李松蔚老師,老師說:

首先,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的內在動機。心理諮詢師的任務不是給客戶提供一個新動機,而是去挖掘他內心本來就有的動機。

先不說別的,光這一點就已經醍醐灌頂了。回想我跟孩子互動、跟同事互動,非常有效的場景全都是激發了他們自有的動機而發生的。

反而是對於你設定的獎勵或者懲罰,不是那麼有效,甚至會有反作用。

那怎樣挖掘呢?

李松蔚老師有一個鑰匙,叫做從客戶的抱怨中找。抱怨是負能量,但抱怨也恰恰能說明他想改變什麼,這時候,心理諮詢師要找到、並把這個動機翻譯出來。

比如,一個男孩說“我的成績不好。”諮詢師會說,“哦,原來你想提高自己的成績”;如果男孩說“同學們好像都不怎麼搭理我。我在同學當中沒地位”,心理諮詢師會說“哦,你想改善你和同學們的關係”。

同樣的,在職場上你也可以用這個方法,當你聽到下屬抱怨,你可以把它翻譯一下。

這個簡直是太妙了。

這個轉換公式,直接把負能量變成了對未來有希望的狀態。

讓對方看到,隱藏在自己負能量下的真實狀態其實是想變得更好的正能量,是有火種的。

當然,你會覺得,這不就是灌雞湯嘛,我試過啊,沒用。

哎,不要急,接下來,第二步,趁著對方然氣動力希望,馬上和他一起制定一個具體而且微小的行動方案。

李松蔚老師說,客戶在做完諮詢以後,往往很亢奮,想立馬讓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這時候,你得給他潑一盆冷水;別急,我們先談一談下一步具體怎麼做。

比如,一位媽媽給自己立了一個flag,以後再也不對孩子發火了。李老師會對她說,不要對自己期待那麼高,你還會發火的。你只要做到,發完火以後,對孩子說聲“對不起”就可以了。如果還做不到,那就把難度再降低,不用說“對不起”,給孩子倒杯水表達一下歉意也行。

這簡直是太棒了。

先定目標,再行動,但是這個行動一定要靠近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甚至是舒服區,畢竟第一次改變是很艱難的,你需要一個很容易做到的第一次。

有了第一次,以後就簡單多了。舉個不恰當的比喻,你從來不說謊,但是隻要有了第一次,後面再說謊就簡單多了。還有其他壞事也是一樣的,只要有一次,後面就越來越從容了。

哎,反過來也是成立的。

這就是最小化行動閉環。

第三步,如果在行動過程中,發現了問題怎麼辦?

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方法是,不直接給建議,而是透過問的方式,引導客戶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給出問題的答案。

比如,小明數學考了80分,非常懊惱,覺得考砸了。李老師就問他,你覺得考好的標準是多少?小明說,怎麼也得90分才行吧。李老師再問,這個標準是怎麼定的?達到90分對你

的意義是什麼?小明一下子陷入了思考,突然發現這個標準是自己定的,一次考試失誤,並不是什麼無可救藥的後果。

簡直是棒的不要不要的,這不就是幫助別人建立PDCA的思維模型(點藍字試試)嗎?

看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過程還在繼續,見相非相,除了大智慧,還需要更多的實踐。

今天小明,又要回家了,我準備拿這個諮詢法試試。

哈哈哈,你get到什麼了沒?歡迎留言探討或者進群交流。

……………………………

如果你也覺得這篇文章很棒,右下角點個在看  ,馬上加客服進相應的交流群哦。(表明身份老師,家長,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