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書壇瞭望】蓮池書院楹聯賞析繼東俊飛

【書壇瞭望】蓮池書院楹聯賞析繼東俊飛

辛丑雅集,應友人之約,春遊蓮池書院。蓮池之於保定,猶如嶽麓之於長沙,文脈高地,絃歌繁茂。

保定文化源遠流長。以蓮池書院為代表的書院文化傳承著保定歷史文脈和學術思想,形成了獨具特色且極具生命力的保定文化座標。據悉,保定正積極推進新時代文化標識塑造,全面打造燕趙風骨、直隸風韻、革命風華、京畿風範的文化風貌。依託‘清末之冠’的蓮池書院,充分挖掘二程書院等唐代以來近50所書院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全國書院之城。

蓮池書院博物館館長柴汝新先生任職多年,對書院感情至深,先生治學嚴謹,對書院發展頗多建樹。先生向我們介紹,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次駕臨保定蓮池行宮,四次視察蓮池書院,多次題詩並御筆“緒式濂溪”,書院隨即刻匾,懸於萬卷樓。乾隆皇帝非常推崇北宋周敦頤的理學,所以取其號“濂溪先生”之“濂溪”二字所題,期望蓮池書院秉承和發揚儒學傳統,為國家培養更多濟世良才。

【書壇瞭望】蓮池書院楹聯賞析繼東俊飛

柴先生也一直想把“緒式濂溪”匾額下楹聯補上去,但至今未成。一是位置醒目,須名筆相匹;二是楹聯三十字,屬長聯,很難駕馭。恰逢恩師封俊虎先生來書院調研,所以請俊虎先生書寫!恩師欣然應允。

我素喜俊虎先生書,無論草、行抑或楷,皆精妙入微,玩味不厭,所以對此聯頗為期待。至6月初,先生髮來作品照片,是一幅以張裕釗體行楷書成聯語,以行草落款而成的楹聯作品,大墨淋漓顯然擱筆不久。內容是:“先固基層,善訓詁考據,馳騁古今聽便;再增重棟,精諸子百家,融和中外隨心”,邊款為:“蘇祿煊先生撰,辛丑夏吉於京華,東壁故里後學俊虎書”。聯語三十字,落款二十二字,將魏碑的莊重質感與行草灑脫奔放進行了協調和統一,其雄奇淡遠味之雋永,風神無邊。作品很快就鐫刻完成並懸掛於萬卷樓,為書院增輝,供遊人賞玩。

細細想來,恩師之所以用張裕釗體書寫,那正是繼承先師任蓮池書院山長之治學思想,弘揚先師書學文化。

品讀此聯,用筆方圓兼融。計三十字,字字見方而寓圓於方,筆筆有圓而寓方於圓,如字中的橫畫,藏鋒入筆斜切行筆,塑造出的藝術形態既有篆籀的厚重,又有魏碑的靈動,剛柔之美跳脫紙上,我以為此便是先生所得張裕釗體精髓所在。多年來,俊虎先生致力於張裕釗優秀傳世作品的研究,特別是對《張裕釗節錄漢班固泗水亭碑銘》《張裕釗節錄韓愈滕王閣記》《寶劍贊》《書箴言》以及張裕釗遺墨中的楹聯等書法作品入手,撮管不綴,汲取精華,歷經數年所悟筆法。此符合了中國傳統美學上奉行的“中和”審美標準,一派廟堂氣象。

用墨厚重沉實。由於需要鐫刻,這就對用墨提出了要求,顯然先生有此一慮。此聯用墨把握適中,溼不漲染,幹筆恰當,雄渾樸茂,字跡清晰,從中可見明清人用墨特點。厚重筆畫上用濃墨施以“注法”,如“先”“中”等字和個別字中的左偏旁,施墨如雨,增加了線條的厚度,彰顯以立體感,提升觀賞性,將展現在平面二維空間上的書法創造出了三維空間的效果,以致產生凝重中蘊含跳蕩,樸厚中錐顯飄逸的美學現象。

結字清爽勻淨。我以為這幅聯出於張體,在一定美學範疇上又有自己的面目。它有極為明顯的張體特徵,即轉折處“外方里圓”。結字雄奇樸拙,顯然與《張猛龍碑》《始平公造像記》《吊比干碑》等北碑以及齊碑的神韻風貌相契合。然除了高古渾穆、朴茂豪邁的六朝遺韻外,品之亦含晉唐意象,清剛勁健,風神秀逸,雅有六朝遺韻,晉唐風骨。在宗碑的同時,俊虎先生也是一位帖學大家,其行書、草書取法晉唐,有“挽回筆法三百年”之美譽。今碑帖融合鑄此書風,便不足為奇。

此聯可管窺俊虎先生楹聯和匾額藝術魅力。楹聯和匾額是承載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載體之一,是融語言、書法、建築、材質、鐫刻於一體的視覺藝術和文化符號,是一種兼具思想性、裝飾性、可識性、藝術性和使用性的藝術綜合體。俊虎先生極其重視楹聯、匾額藝術的研究和運用,所書楹聯、匾額遍佈全國各地,每件作品書寫各不相同,皆可謂飽含情思,愜意獨造之作。如這幅楹聯,俊虎先生用張裕釗體進行了書寫,與先生相敘時,俊虎先生說,之所以用“張體”書寫,原因在於張裕釗先生曾主講蓮池書院,這裡有他的足跡,對後學有益,我們就要想方設法的進行挖掘。由此想起丙申冬俊虎先生應家鄉領導邀請書寫的“中國魏州鴨梨博物館”,在字型選擇上,先生經過多方思考選擇了魏碑,大字盈尺,用筆如刀削斧劈,結字端嚴整肅,一派廟堂氣象。博物館位於魏祠公園內,一方面它昇華了魏祠公園的園林內涵,成為魏祠點睛之筆;另一方面它增色了魏縣魏文化,作出了應有貢獻。如為天津海河入海口書寫的“金戈鐵馬”,沉鬱雄渾、氣勢磅礴;為天姥山之巔書寫的“放鶴臺”“李白三登天姥處”,勁拔雄奇、靈活生動;為九華山祇園寺書寫的“登法王座”,飽滿沉穆、雄偉端莊。以及為吉祥寺書寫的“鼓樓”、為寶積寺書“尋聲救苦”、光孝寺書“萬法莊嚴”等等,所書匾額不勝列舉,皆為後學典範,極有借鑑意義。